<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1-05-14 16:22 原文鏈接: 腫瘤標志物的臨床應用

    一、AFP的臨床應用
    u      概述:
    AFP是單一多聚體肽鍵糖蛋白,590個氨基酸,MW為70000D。含糖為4%。AFP的編碼基因位于第4對染色體的4q11-q22區域。與血清白蛋白、維生素結合蛋白屬同一基因家族。AFP主要在胎肝合成,其次是卵黃囊、胃腸道粘膜,腎臟也少量合成。胎兒于6周開始合成,12-15周達到高峰。出生后1-2年降至成人水平。
    正常成人肝細胞不產生AFP,而合成白蛋白。當肝細胞癌變后,AFP又重新表達。
    u      臨床應用:
    原發性肝癌
    AFP增高為原發性肝癌重要指標之一。特異性強、靈敏度高。AFP常用于原發性肝癌臨床檢查及普查。大部分患者呈持續性高水平升高,部分患者呈低水平增高。
    AFP陰性并不排除原發性肝癌,據統計18%-20%的原發性肝癌患者血清AFP正常。此時需結合臨床及其他檢測指標來降低假陰性。
    年齡因素:AFP對原發性肝癌的診斷率隨患者年齡的增加而逐漸下降。對老年人AFP正常或輕微升高不能排除肝癌的可能性。
    預后:原發性肝癌血清AFP水平與預后有關。肝癌切除后AFP能否正常或上升是判斷預后的關鍵因素。
    其他腫瘤
    部分卵黃囊腫患者血清AFP上升;
    胃癌、結腸癌等內胚層衍生的組織發生的癌,即使未發生肝轉移也合成AFP;
    而非內胚層衍生組織的癌,即使轉移到肝臟也不合成AFP;
    血清AFP是否上升與癌的原發部位有關,少數消化道腫瘤,如胃癌和胃癌肝轉移,血清AFP增高;
    與絨毛膜促性腺激素聯合檢測有助于生殖細胞腫瘤的分類與分期。
    肝臟良性病變
    肝臟良性病變時,AFP也可增高。病毒性肝炎患者AFP輕度增高,慢性肝炎患者約有20%AFP增高。暴發性肝炎患者AFP明顯增高。病理檢查時可發現AFP升高與肝細胞再生,同時肝臟受損有關系。
    血清AFP水平降低
    孕婦血清AFP濃度降低可作為胎兒染色體異常的指標
    原發性肝癌手術徹底切除后,血清中AFP濃度將迅速下降,1周內可降至正常水平。若增高則可能復發,這中增高比肝功能異常出現得更早。
    持續性低陽性AFP與肝癌
    連續性低陽性患者1年內肝癌發生率比正常者高。對低陽性患者的隨訪有助于早期診斷。低陽性性患者同時伴有肝硬變及慢性肝炎時,肝癌的危險性更大。
    孕婦血清/羊水AFP檢測
    反映胎兒狀態。母體血清AFP異常增高時可能提示胎兒患低氧癥、宮內死亡、遺傳缺陷、先天性神經管缺損、無腦兒、脊柱裂等。
    胎兒有先天性腎病綜合癥、先天性食管及十二指腸閉鎖、性染色體異常、腦積水、及法樂四聯癥時,羊水中AFP可明顯增高。

    二、CEA臨床應用 
    u      概述:
    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是一種MW為150K~300KD的糖蛋白,45%為蛋白質,含有巖藻糖、甘露糖、半乳糖以及唾液酸。研究表明它的組分并非單一。CEA的編碼基因位于19號染色體。1965年Gold和Freedman首先自人結腸癌組織發現,是胚胎性致癌抗原。主要存在于胎兒消化道上皮組織、胰臟和肝臟。正常成人血清中CEA含量極低,而失去極性的癌細胞分泌CEA進入血液和淋巴,導致血中CEA水平增高。
     u      臨床應用:
    結腸癌

    1. 結腸癌患者70%~90%顯示CEA高度陽性;

    2. 血清CEA水平變化與結腸癌Duke分期密切相關。升高時主要見于中晚期腫瘤進展期結腸癌(Duke分期 C、D期)時陽性率可達70%以上,而Duke A、B期時敏感性只有30%左右

    3. 對于CEA升高的結腸癌患者,血清CEA水平與癌腫大小、有無轉移存在一定關系,當發生肝轉移時,CEA升高更為明顯。

    其他腫瘤

    1. 其他消化道腫瘤也可檢測到CEA陽性,如:大腸癌患者可達65%-75%的陽性。CEA與大腸癌的Duke分期有明確關系,可用于治療效果的監測;

    2. 內胚層衍生的癌,如胰腺癌、肺癌以及胃癌可導致CEA水平增高;

    3. 非內胚層衍生的癌,如乳腺癌和子宮癌也能使CEA水平增高;

    4. 良性腫瘤10%-20%,以及某些內胚層發生的重癥可以導致CEA增高;

    5. CEA檢測對腫瘤術后復發敏感性很高,可達80%以上。往往早于臨床、病理檢查、X光檢查等。

    非腫瘤疾病

    腸道炎癥、腎功不全、結腸息肉、肝硬化、慢性肝炎、閉鎖性黃疸等也可導致CEA水平增高

    其他

    妊娠、大量吸煙也可引起CEA水平增高

    總之:CEA并非一種癌的特異性抗原,而是癌的一種相關抗原。缺少特異性,不能作為腫瘤的篩選指標。而是用于腫瘤患者的監測,療效的判斷。
    u      參考值范圍(某儀器):≤3.4mg/L
    (本資料由RC鄧巍先生提供,略有改動)
    三、CA 19-9臨床應用
    u      概述:
    CA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是一種粘蛋白型的糖類蛋白腫瘤標志物,為細胞膜上的糖脂質,因由鼠單克隆抗體116NS19-9識別而命名。是迄今報道的對胰腺癌敏感性最高的標志物。
    在血清中它以唾液粘蛋白形式存在,分布于正常胎兒胰腺、膽囊、肝、腸和正常成年人胰腺、膽管上皮等處。是存在于血液循環的胃腸道腫瘤相關抗原。
    u      臨床應用:
    消化道惡性腫瘤

    胰腺癌、肝膽系癌、胃癌、結直腸癌的CA 19-9水平分別是正常均值的683、535、279、115倍。而陽性率以胰腺癌為最高,故CA19-9是胰腺癌較好的標志;

    胰腺癌診斷中的應用:

    1. 大部分胰腺癌患者血清CA19-9水平明顯增高。如果以正常參考范圍上限(37 U / mL)為診斷標準,敏感性和特異性均可達90%以上;

    2. CA19-9水平與腫瘤的階段有關,血清中含量的高低提示手術的難易程度;

    3. 術前CA19-9水平對預后有一定提示作用,低者預后較好;

    4. 術后CA19-9水平降至正常者生存期長于未下降者;

    5. 腫瘤復發時,CA19-9可再度升高,并且發生于影像學診斷之前。因此可用作監測腫瘤的復發。

    其他惡性腫瘤

    卵巢癌、淋巴瘤、胃癌、肝癌、食管癌、乳腺癌的陽性率較低。應用如下:
    1. 胃癌的陽性率約為25%-60%,且與腫瘤分期有關。對于胃癌患者,同時檢測CEA可提高陽性率;

    2. 直腸、結腸癌患者,陽性率為18%-58%,與腫瘤分期有關。同時測定CEA可提高敏感度,如果治療有效,CA19-9下降速度較CEA快;

    3. 膽囊癌、膽管癌、膽道癌的CA19-9陽性率較高,可用于區別胰腺癌、膽管癌合并的黃疸與阻塞性黃疸。后者的CA19-9水平較低。

    使用原則:CA19-9與AFP、CEA聯合檢查,有助于提高胃腸道腫瘤的診斷效率
    非腫瘤性疾病

    低濃度增高、一過性增高可見于慢性胰腺炎、膽石癥、肝硬化、腎功能不全、糖尿病等。

    u      參考值范圍(某儀器):≤ 37k U /L
    四、CA 72-4臨床應用
    u      概述:
    是1981年美國Colcher等人用乳腺癌肝轉移的癌細胞膜成份免疫小鼠,所得IgG型單克隆抗體B72.3所識別的腫瘤相關糖蛋白抗原,稱為TAG-72(Tumor Associated Glycoprotein,腫瘤相關糖蛋白)。它是胃腸道和卵巢癌的腫瘤標志物。CA 72-4 MW>1000KD。
    u      臨床應用:
    惡性腫瘤
    研究表明,80%以上的人體腺癌可在其細胞膜上檢出CA 72-4,而非上皮性的惡性腫瘤及良性增殖性病變均無該抗原表達。因此,它與一些在正常組織有表達的一些糖類抗原,如CA125,CA19-9等相比,特異性更強;

    1. 惡性腫瘤時增高,陽性率分別為:胃腸道癌40%,肺癌36%,卵巢癌24%;CA72-4的檢測與CEA具有互補作用;

    2. 對原發性乳癌、胃癌、直結腸癌以及卵巢癌患者血漿CA72-4清除連續檢測表明,CA72-4在檢測殘余腫瘤時很有作用;

    3. CA72-4與CA125聯合檢測,作為診斷原發性及復發性卵巢腫瘤的標志:兩者均陽性時特異性為100%,兩者均陰性時,說明無殘余腫瘤;

    4. 與CA19-9聯合應用于胃癌的檢測。CA72-4,CA19-9的陽性率分別為42%~47%和46%,而聯合檢測時陽性率可達63%。

    5. 胃癌術后監測CA72-4水平還有助于早期發現胃癌復發;

    其他疾病

    據報道,正常人健康和良性胃腸道疾病的陽性率分別為3.5%和6.7%

    u    參考值范圍(某儀器):<9.8kU/L
    (據悉:Elecsys系統是目前唯一能進行全自動檢測CA 72-4的儀器/試劑)
    五、CA 125臨床應用
    u      概述:
    CA125是一種高分子量(MW 200-1000KD)的糖蛋白,由用人類卵巢漿液性囊腺癌細胞給家鼠作免疫接種,通過淋巴細胞雜交而獲得,并由單克隆抗體OC125識別而命名。CA 125在癌變的卵巢上皮細胞膜上表達,并可釋放到細胞間質中。它是目前最重要的卵巢癌相關抗原,是最可靠的卵巢癌診斷指標。
    u      臨床應用:
    卵巢癌

    1. 是上皮性卵巢癌(尤其漿液性腺癌)的主要標記,以35U/ml為臨界值,診斷敏感度可達90%以上;

    2. 術前,對疑有骨盆腫塊者,檢測CA 125可使診斷準確率提高至80%以上;

    3. CA 125用于監查已經診斷為卵巢癌的患者。持續增高常與進行性惡性疾病或治療效果不佳有關,而水平下降則為預后良好和治療有效的標志;

    4. CA 125是對骨盆腫塊患者較有價值的評價手段。CA 125的增高與引起骨盆腫塊的各種良性、惡性原因有關。包括子宮內膜瘤引起的子宮內膜異位,輸卵管膿腫引起的輸卵管卵巢炎等等。如果CA125>35U/ml,提示惡性病變;

    5. 卵巢癌治療后的1年中,應該每3個月檢測1次CA 125,以便早期發現復發,1年之后每6個月測定1次;

    6. 對于卵巢腫瘤切除術后患者,應于術后第6天開始測定CA 125,然后依照其半衰期隨查,如果CA 125不能恢復到正常范圍,應考慮到有殘留腫瘤的可能性;

    術后如果CA 125值仍然升高,則不需做第二次探查術。因為CA 125的升高是癌腫瘤復發的重要指標;對卵巢腫瘤的復發比臨床提前幾個月出現濃度增高;

    其他惡性腫瘤

    乳腺癌、胰腺癌、肝癌、胃癌、膽道癌、肺癌、子宮內膜癌、直結腸癌等

    非惡性腫瘤疾病

    女性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肌瘤、慢性肝炎、慢性胰腺炎等

    u      參考值范圍(某儀器):<35kU/L
    六、CA 15-3臨床應用
     u      概述:
    屬于糖蛋白類抗原,MW約400000D。1984年Hilkens等人從人乳脂肪球膜上糖蛋白MAM-6制成小鼠單克隆抗體(115-DB);1984年,Kufu等從肝轉移乳癌細胞膜制成單克隆抗體(DF-3),由這些抗體識別出CA15-3。主要用于乳腺癌的監測和篩選,以及用于評價患者預后情況的指標。
     u      臨床應用:
     乳腺癌

    1. 乳腺癌患者30-50%增高,有轉移灶者增高可達80%;

    2. 發現癌轉移的敏感性比癌胚抗原和組織多肽抗原高,且早于臨床發現轉移;

    3. CA15-3是監測病人術后復發情況,特別是癌癥轉移患者的術后監測的重要指標,血清CA15-3水平增高,提示乳腺癌的局部或全身復發,且增高早于核素檢查和臨床檢查;

    4. 用于對治療的隨查評估及早期發現轉移灶,CA15-3的增高比臨床診斷出轉移灶要早幾個月時間;

    5. 可與CA125聯合檢查,用于卵巢癌復發的早期診斷; 

    6. 與CEA聯合檢測時,可提高乳腺癌早期診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其他惡性腫瘤

    肺癌、卵巢癌、結腸癌、肝癌等,也可出現血清CA15-3增高。

    非惡性腫瘤疾病

    良性乳腺疾病、卵巢疾病等可引起CA15-3的水平增高。

     u      參考值范圍(某儀器):<30kU/L
    七、PSA臨床應用
    u      概述:
    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屬糖蛋白類物質,MW約為34KD,pH為6.8~7.5,等電點為6.9,半衰期為2.2±0.8天。PSA存在于前列腺內質網和前列腺上皮細胞及分泌物當中,正常前列腺及病變前列腺組織內均含有PSA。PSA可被α1-抗糜蛋白酶和α2巨球蛋白結合而失活,通常血液中不含或只有極微量PSA。只有前列腺管上皮細胞遇到擠壓或破壞時,PSA才會增高。因此擠壓或破壞前列腺細胞的疾患均可造成PSA的增高。包括前列腺癌、前列腺良性增生等。另外直腸指檢等檢查也能引起PSA增高。 
    u      臨床應用:
    用于前列腺癌的診斷

    絕大多數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水平增高;
    是目前前列腺癌中最敏感的腫瘤標志物,且病變愈進展PSA值愈高;

    高危人群前列腺癌的篩選與早期診斷

    前列腺癌是50歲以上男性高發的一種惡性腫瘤。1995年美國FDA已經批準把血清PSA檢測作為老年男性前列腺普查指標。在中國,前列腺癌的發病率也呈明顯上升的趨勢。

    前列腺癌的分期與腫瘤體積大小的評價

    據報道:
    前列腺癌未轉移患者PSA陽性率為42.8%,轉移患者PSA陽性率為91.7%~100%  總體陽性率約為70%;
    PSA在前列腺癌不同階段的陽性率不同,A期約50%陽性,B期為66.7%~80%陽性,C、D期為90.5%~100%陽性;
    血清PSA水平與前列腺癌腫瘤體積成一定比例關系;

    前列腺癌療效預后判斷

    據報道:隨訪過程中,全身骨掃描發現新增病灶明顯晚于血清PSA值異常2~5周;可以單獨根據PSA水平來判斷前列腺癌轉移程度加重;
    應用PSA判斷病情進展比PAP(前列腺特異性ACP)靈敏20~60倍;
    血清PSA水平越高,病情越重,而預后較差。

    PSA臨床應用的局限性如下:

    PSA在前列腺良性增生(BPH)時陽性率可達30%至45%以上;
    約20%的急性前列腺炎和約3%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PSA升高;
    所以PSA不能單獨用于前列腺癌的診斷與分期;
    需要與游離PSA、直腸指檢、直腸超聲檢查、前列腺活檢等方法聯合應用,經綜合分析后作出診斷。

    u      參考值范圍(某儀器):(單位:μg/L,ng/ml)

    年齡(歲)   中位值    95%置信區間
    <40        0.57         1.4
    40-50      0.59         2.0
    50-60      0.75         3.1
    60-70      1.65         4.1
    >70        1.73         4.4
    建議各實驗室建立自己的正常參考范圍

    u      注意事項
    由于直腸指檢(DRE)會造成前列腺管上皮細胞擠壓或破壞時,導致PSA增高,造成PSA檢測假陽性。因此進行PSA檢測時,必須在直腸指檢前抽取血液樣本。
    如果已經行DRE檢查,則需等1周后再檢測PSA。
    Cyfra 21-1臨床應用
    u      概述:
    Cyfra 21-1的抗原是從肺癌患者血清中提取的水溶性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 19 fragment)。單克隆抗體BM19-2和KS19-1能特異地識別該抗原。MW約為30KD。細胞角蛋白(CK)是構成細胞骨架的中間絲狀體的主要家族之一,它有19個亞型,CK1-CK19。CK19的免疫組化研究表明,覆蓋正常支氣管樹的單層上皮、肺泡表面及呼吸道上皮來源的腫瘤均有CK19表達,但不同組織學類型的癌細胞其CK19的表達強度不同,小細胞肺癌最弱、鱗癌最強、腺癌次之。過去10年中,大量的臨床研究資料已充分證實,CYFRA21-1是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最有價值的血清腫瘤標記物,可能代表了患者體內腫瘤的負荷量,對非小細胞肺癌的診斷、病情監視和療效判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u      臨床應用:
    肺癌
    世界衛生組織(WHO)對肺癌的分型為四種:鱗狀細胞癌、腺癌、大細胞及小細胞肺癌。也有簡單的分型為小細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和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以血清水平3.3 μg/L為檢測界值,

    1. Cyfra 21-1對肺癌的檢出率為53%左右,其中鱗癌的檢出率達60%左右;

    2. 而對照組21例肺良性疾病均為陰性;

    3. 對非小細胞肺癌有較高特異性,達87%,而靈敏度達52%;

    4. 研究表明:肺癌患者從I期到IV期,Cyfra 21-1血清水平呈明顯上升趨勢;

    5. 術后患者血清Cyfra 21-1值明顯低于未手術患者;

    6. Cyfra 21-1與患者生存率關系研究表明:Cyfra 21-1>3.6μg/L的患者生存率明顯低于正常值組;

    血清Cyfra 21-1檢測對肺非小細胞癌的診斷具有重要價值,尤其對鱗狀細胞癌的患者早期診斷、療效觀察、預后監測有重要意義。


    相關文章

    廣東醫生研發出腫瘤標志物高靈敏度檢測新技術

    近日,《柳葉刀-數字健康》發表了題為“基于高靈敏度檢測平臺輔助診斷食管鱗狀細胞癌:一項中國多中心病例對照診斷試驗”的研究成果。記者獲悉,該成果由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聯合河南省腫瘤醫院、汕頭大學醫學院附......

    研究新發現!新標記物檢測癌癥準確率達90%

    在一項最新研究中,日本名古屋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發現,基質細胞衍生因子4(SDF-4)蛋白是一種可靠的腫瘤標志物,其檢測胃癌的準確率接近90%。目前,檢測胃癌、結直腸癌和乳腺癌等癌癥的血液檢測方法使用的......

    山東大學:結直腸癌腫瘤標志物軌跡分析

    11月18日,公共衛生學院生物統計學系張濤教授團隊在柳葉刀雜志子刊EBioMedicine(IF為8.143)上發表了題為“TrajectoriesofPerioperativeSerumTumorM......

    基于稀土納米熒光探針實現唾液腫瘤標志物即時檢測

    早期準確、靈敏地檢測腫瘤標志物對于降低其死亡率十分重要。人體唾液中含有幾十種生物標志物,包括蛋白質、核酸、電解質和激素等,可提供有關口腔和全身健康狀況的重要信息,因此唾液檢測在癌癥早期診斷中具有較大的......

    腫瘤標志物與基因檢測的區別

    基因檢測可以理解為檢測生病的原因,而腫瘤標記物可以理解為檢測生病后的結果或程度。與疾病相關的基因如果發生突變,可能造成疾病產生,或增大生某種疾病的概率,但并非絕對。不論是否真的患病,都可能陽性,對未患......

    結直腸癌(CRC)的常見腫瘤標志物

    結直腸癌(colorectalcancer,CRC)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呈逐年上升趨勢。據統計,我國2010-2014年結腸癌和直腸癌5年生存率分別為57.6%和56.......

    蘇州醫工所研究基于銀納米簇的多重腫瘤標志物獲進展

    腫瘤標志物是指特征性存在于惡性腫瘤細胞,或由惡性腫瘤細胞異常產生的物質,或是宿主對腫瘤的刺激反應而產生的物質,并能反映腫瘤發生、發展,監測腫瘤對治療反應的一類物質。例如,癌胚抗原(CEA)和甲胎蛋白(......

    腫瘤標志物miRNA電化學檢測研究取得進展

    惡性腫瘤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命健康,其發病率和死亡率非常高。因此,腫瘤的早期診斷對于癌癥的預防和治療是至關重要的。腫瘤標志物是由腫瘤組織自身產生,可以反映腫瘤存在和生長的一類生化物質,主要包括胚胎抗原、天......

    揚大教授研發芯片檢測儀5分鐘查出腫瘤標志物含量

    圖為腫瘤芯片檢測儀及其工作流程在引起人類死亡的所有疾病中,惡性腫瘤已經成為頭號殺手。人們常常“談癌色變”,可是大多數癌癥只要發現得早,治愈率就會大大提高。昨天,記者從揚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了解到,該院已......

    哈爾濱市引進廣譜腫瘤標志物——熱休克蛋白90α檢測項目

    近日,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新引進全新的廣譜腫瘤標志物人血漿熱休克蛋白90α(Hsp90α)臨床檢測項目。該研究成果由清華大學羅永章教授課題組研發,該課題組發現癌細胞會將細胞內伴侶蛋白質Hsp90......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