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蛋白質的處理:膠體金標記蛋白的制備
膠體金對蛋白的吸附主要取決于pH值,在接近蛋白質的等電點或偏堿的條件下,二者容易形成牢固的結合物。如果膠體金的pH值低于蛋白質的等電點時,則會聚集而失去結合能力。除此以外膠體金顆粒的大小、離子強度、蛋白質的分子量等都影響膠體金與蛋白質的結合。
(1)待標記蛋白溶液的制備 將待標記蛋白預先對0.005Mol/L pH7.0 NaCl溶液中4℃透析過夜,以除去多余的鹽離子,然后 100 000g4℃離心1h,去除聚合物。
(2)待標膠體金溶液的準備 以0.1Mol/L K2CO3或0.1Mol/L HCl調膠體金液的pH值。標記IgG時,調至9.0;標記
McAb時,調至8.2;標記親和層析抗體時,調至7.6;標記SPA時,調至5.9~6.2;標記ConA時,調至8.0;標記親和素時,調至
9~10.
由于膠體金溶液可能損壞pH計的電板,因此,在調節pH時,采用精密pH試紙測定為宜。
由于鹽類成分能影響金溶膠對蛋白質的吸附,并可使溶膠聚沉,故致敏前應先對低離子強度的水透析。必須注意,蛋白質溶液應絕對澄清無細小微粒,否則應先用微孔濾膜或超速離心除去。
一般情況下應避免磷酸根離子和硼酸根離子的存在,因為它們都可吸附于顆粒表面而減弱膠體金對蛋白質的吸附。
2、蛋白質最適用量的選擇:膠體金與標記蛋白用量之比的確定
(1)根據待標記蛋白的要求,將膠體金調好pH之后,分裝10管,每管1ml.
(2)將標記蛋白(以IgG為例)以0.005Mol/L pH9.0硼酸鹽緩沖液做系列稀釋為5μg/ml~50μg/ml,分別取1ml,加入上列金膠溶液中,混勻。對照管只加1ml稀釋液。
(3)5min后,在上述各管中加入0.1ml 10%NaCl溶液,混勻后靜置2h,觀察結果。
(4)結果觀察,對照管(未加蛋白質)和加入蛋白質的量不足以穩定膠體金的各管,均呈現出由紅變藍的聚沉現象;而加入蛋白量達到或超過最低穩定量的各管仍保持紅色不變。以穩定1ml膠體金溶液紅色不變的最低蛋白質用量,即為該標記蛋白質的最低用量,在實際工作中,可適當增加10%~20%。
將待標記的蛋白質儲存液作系列稀釋后,分別取0.1ml(含蛋白質5~40ug)加到
1ml膠體金溶液中,另設一管不加蛋白質的對照管,5分鐘后加入0.1ml
10%NaCl溶液,混勻后靜置2小時,不穩定的金溶膠將發生聚沉,能使膠體金穩定的最適蛋白量再加10%即為最佳標記蛋白量。
3、標記:膠體金與蛋白質(IgG)的結合
將膠體金和IgG溶液分別以0.1Mol/L
K2CO3調pH至9.0,電磁攪拌IgG溶液,加入膠體金溶液,繼續攪拌10min,加入一定量的穩定劑以防止抗體蛋白與膠體金聚合發生沉淀。常用穩定劑是5%胎牛血清(BSA)和1%聚乙二醇(分子量20KD)。加入的量:5%BSA使溶液終濃度為
1%;1%聚乙二醇加至總溶液的1/10.
在接近并略為高于蛋白質等電點的條件下標記是比較合適的,在此情況下蛋白質分子在金顆粒表面的吸附量最大。
下述標記步驟最為常見:
①用0、1mol/L K2CO3或0.1mol/L HCl調節金溶膠至所需pH(標記SPA時調到pH6.0)。
②于100ml 金溶膠中加入最佳標記量的蛋白質溶液(體積為2~3ml),攪拌2~3分鐘。
③加入5ml1%PEG20000溶液。
④于10000~100000g離心30~60分鐘(根據粒徑大小選擇不同離心條件),小心吸去上清液(切忌傾倒)。
⑤將沉淀懸浮于一定體積含0.2~0.5mg/ml PEG20000的緩沖液中,離心沉淀后,再用同一緩沖液恢復,濃度以 A1cm /540nm=1.5左右為宜,以 0.5mg/ml疊氮鈉防腐,置4℃保存。
⑥包被后的金溶膠也可濃縮后于Sephadex G-200柱進行凝膠層析分離純化,以含 0.1%BSA的緩沖溶液洗脫。通常用IgG包被的金溶膠洗脫液pH為8.2,以A蛋白包被的金溶膠洗脫液為pH7.0.
以上操作中應注意,一切溶液中不應含雜質微粒,可用高速離心或微孔濾膜預處理。
4、膠體金標記蛋白的純化
(1)超速離心法:根據膠體金顆粒的大小,標記蛋白的種類及穩定劑的不同選用不同的離心速度和離心時間。
用BSA做穩定劑的膠體金—羊抗兔IgG結合物可先低速離心(20nm金膠粒用1 200r/min,5nm金膠粒用1 800r
/min)20min,棄去凝聚的沉淀。然后將5nm膠體金結合物用6 000g,4℃離心1h;20nm~40nm膠體金結合物,14 000g,4℃
離心1h.仔細吸出上清,沉淀物用含1%BSA的PB液(含0.02%NaN3),將沉淀重懸為原體積的1/10,4℃保存。如在結合物內加50%甘油可貯存于-18℃保存一年以上。
為了得到顆粒均一的免疫金試劑,可將上述初步純化的結合物再進一步用10%~30%蔗糖或甘油進行密度梯度離心,分帶收集不同梯度的膠體金與蛋白的結合物。
(2)凝膠過濾法:此法只適用于以BSA作穩定劑的膠體金蛋白結合物的純化。將膠體金蛋白結合物裝入透析袋,在硅膠中脫水濃縮至原體積的
1/5~1/10.再經1 500r/min離心20min.取上清加至Sephacryl
S-400(丙烯葡聚糖凝膠S-400)層析柱分別純化。層析柱為0.8 cm×20cm,加樣量為床體積的1/10,以0.02Mol/L
PBS液洗脫(內含0.1%BSA,0.05%NaN3,pH8.2者用IgG標記物),流速為8ml/h.按紅色深淺分管收集洗脫液。一般先濾出的液體為微黃色,有時略混濁,內含大顆粒聚合物等雜質。繼之為純化的膠體金蛋白結合物,隨濃度的增加而紅色逐漸加深,清亮透明,最后洗脫出略帶黃色的為標記的蛋白組分。將純化的膠體金蛋白結合物過濾除菌、分裝,4℃保存。最終可得到70%~80%的產量。
5、膠體金蛋白結合物的質量鑒定
(1)膠體金顆粒平均直徑的測量:用支持膜的鎳網(銅網也可)蘸取金標蛋白試劑,自然干燥后直接在透射電鏡下觀察。或用醋酸鈾復染后觀察。計算 100個金顆粒的平均直徑。
(2)膠體金溶液的OD520nm值測定:膠體金顆粒在波長510nm~550nm之間出現最大吸收值峰。用 0.02Mol/L pH8.2
PBS液(含1%BSA,0.02%NaN3)將膠體金蛋白試劑作1︰20稀釋,OD520=0.25左右。一般應用液的OD520應為0.2~0.4。
(3)金標記蛋白的特異性與敏感性測定:采用微孔濾膜免疫金銀染色法(MF-IGSSA)。將可溶性抗原(或抗體)吸附于載體上(濾紙、硝酸纖維膜、微孔濾膜),用膠體金標記的抗體(或抗原)以直接或間接染色法并經銀顯影來檢測相應的抗原或抗體,對金標記蛋白的特異性和敏感性進行鑒定。
為促進交流合作,加強科研創新能力,5月6日,荊州市食品藥品檢驗所與華中農業大學陳翊平教授、武漢上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聯合開展食品檢測新方法驗證,采用膠體金法檢測卡,現場對食品樣品進行快速檢測,并與荊州食......
2月20日,正值復工、復產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并舉的關鍵時刻,浙江省科技廳組織的新冠病毒檢測攻關項目傳來好消息,由杭州醫學院呂建新教授擔任首席科學家,杭州醫學院、浙江東方基因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
2月17日,新冠病毒快速檢測試劑又添新成員。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教授葛均波領銜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IgM抗體檢測試劑盒(膠體金免疫層析法)”在江蘇省醫療器械檢驗......
紹興文理學院:我校金欣博士牽頭負責項目成功研制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系列產品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疫情,能夠快速檢測病毒的試劑至關重要。近日,我校金欣博士牽頭負責,紹興同創成功研制新型冠狀病毒的系列檢測試劑。......
廈門大學國家傳染病診斷試劑與疫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養生堂有限公司旗下的北京萬泰生物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發的“人類免疫缺陷病毒1型尿液抗體檢測試劑盒(膠體金法)”已獲得國家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并上市銷售......
免疫金標記技術原理:膠體金顆粒表面負電荷與蛋白質的正電荷基團因靜電吸附而形成牢固結合。膠體金對蛋白質有很強的吸附功能,蛋白質等高分子被吸附到膠體金顆粒表面,無共價鍵形成,標記后大分子物質活性不發生改變......
膠體金概念:氯金酸在還原劑作用下,可聚合成一定大小的金顆粒,形成帶負電的疏水膠溶液。由于靜電作用而成為穩定的膠體狀態......
標記好的免疫金探針必須經過純化處理才能用于IHC染色,尤其是免疫電鏡的染色。純化的目的就是除去其中未標記的蛋白質,未充分標記的膠體金及在標記過程可能形成的各種聚合物。其純化方法有超速離心法、色譜柱法以......
制備好免疫膠體金后,還需要將其稀釋到一定濃度,并吸附于特殊的惰性介質中才能夠最終制成產品。一般來說,特殊的介質常用的是玻璃纖維或無紡布。玻璃纖維和無紡布本身一般是疏水的,膠體金產業一般采用表面活性劑預......
2018年02月08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辦公廳就辣椒制品中蘇丹紅Ⅰ快速檢測方法公開征求意見,具體如下:總局辦公廳公開征求《辣椒制品中蘇丹紅Ⅰ的快速檢測膠體金免疫層析法(征求意見稿)》食品快速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