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損傷是至目前無有效治療措施的神經性創傷。脊髓損傷的病理生理機制涉及原發損傷及繼發性損傷機制2部分。其中炎癥反應在繼發性損傷中起重要作用,它導致損傷的加劇和功能的喪失。炎癥可直接或間接支配脊髓損傷的預后,包括疼痛及運動功能障礙,而且決定神經元是否可以再生。小膠質細胞和巨噬細胞在繼發性損傷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膠質細胞存在于脊髓實質,它是監測脊髓微環境損傷或感染的信號。巨噬細胞來源于自外周循環聚集至損傷部位的單核細胞。激活的小膠質細胞和單核細胞來源的巨噬細胞,通過其分泌的分子和細胞吞噬功能的方式,以及影響星形膠質細胞、少突膠質細胞和髓鞘脫失等方式加劇免疫和炎癥反應。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生物醫學系Yi Ren教授側重于研究小膠質細胞和巨噬細胞在脊髓損傷繼發性損傷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過有效手段抑制其作用,促進脊髓損傷的治療,此文章發表在《中國神經再生研究(英文版)》雜志上(2014年第9卷20期)。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關于發布2025年度關鍵技術研發計劃“細胞與基因治療”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滬科指南〔2025〕5號各有關單位: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根據《......
描述疾病相關細胞的空間分布對于理解疾病病理學至關重要。近日,西湖大學楊劍團隊在Nature在線發表題為“Spatiallyresolvedmappingofcellsassociatedwithhum......
灣區再添"國之重器"3月25日,總投資逾30億元的人類細胞譜系大科學研究設施在廣州國際生物島正式破土動工。作為國家"十四五"規劃布局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該項目將......
日本大阪大學團隊發現,接頭蛋白復合物2α1亞基(AP2A1)能讓細胞在年輕和衰老這兩種狀態之間切換,這意味著在逆轉細胞衰老研究方面邁出了關鍵一步。相關論文發表于近期《細胞信號》雜志。隨著年齡增長,衰老......
當小鼠攝入足夠食物時,小鼠大腦中的神經元會告訴它們停止進食——人類可能也有同樣的細胞,所以我們有朝一日可能會操縱這些細胞來幫助治療肥胖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細胞》。“我們試圖解答的主要問題是大腦如何......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副研究員孫益嶸團隊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合作,首次證實了干擾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蛋白可以通過一個全新信號通路(PARP1-PAR-STING)直接......
2025年2月18日,中國長春吉林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高靈敏度、快速且準確的方法,用于分析大鼠脊髓組織中的神經遞質(NTs)。該方法結合了超聲輔助磁離子液體分散液-液微萃取(UA-MIL-DLLM......
輻射可造成DNA損傷,進而導致細胞死亡等。中國科學家13日在英國《細胞死亡和分化》期刊上發表的新研究揭示了STING(干擾素基因刺激因子)蛋白通過結合DNA損傷響應蛋白PARP1合成的產物分子PAR(......
工業生物技術和生物制藥生產利用生物學使細胞系統成為工廠,生產對人類有價值的分子。這些生物技術過程利用各種宿主生物,并涉及生物燃料、聚合物構件、抗生素和全細胞療法等應用。除了化學生產外,工業生物技術還可......
一種無藥物、微創的新型干預方法,可逆轉脊髓性肌萎縮癥(SMA)的根本問題——神經功能的逐漸喪失。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團隊通過電刺激感覺脊神經,逐步激活脊髓中原本功能“沉默”的運動神經元,增強了成年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