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上午,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第三期青年學術沙龍在510會議室舉行。本所副研究員熊衛民作了題為“毛澤東時代的公共政策:以1950年代的消滅麻雀運動為例”的學術報告。沙龍由所內青年研究員郭金海主持。
熊衛民的研究方向是中國當代科學史、教育史。他特別關注毛澤東時代的科學與政治、科學與社會的關系,出版了《合成一個蛋白質》等著作,并發表了《在科學與政治之間:1964年的北京科學討論會》、《1958年,中國科學家的選擇與遭遇》等重要文章。
在報告中,熊衛民介紹了從1955年到1960年期間,消滅麻雀運動從青少年運動演變為全民運動,到最終結束這一跌宕起伏的歷史過程,重新分析了毛澤東、地方領導、大眾媒體和鳥類學家、生物學家等角色在這一過程中起到的作用。通過對歷史細節的挖掘,報告指出了消滅麻雀運動是在科學家的反對與批評聲中由青年運動上升為1958年的全民運動的;這場政治運動所反映的并不是簡單的科學與政治的沖突,還反應出科學家之間意見的沖突。消滅麻雀運動留下了大量毛澤東時期公共政策從決策、執行、反饋到修訂的史料,為我們提供了分析毛澤東時代的重大政策的難得機會。熊衛民在結論中將毛澤東時代公共政策的特點總結為:草率拍板、倉促上馬、禁絕異議,既不科學,也不民主。
熊衛民的報告視角獨特,資料詳實,為中國近現代科學社會史研究提供了一個既有趣味又具有學術價值的案例。報告結束后,與會的學者、研究生就科學史研究與公共政策研究范式、論文寫作的規范、意識形態與科技決策等問題與熊衛民進行了非常熱烈的交流。尤其,一些研究生將自己研究過程中的問題也拿來與大家討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青年學術沙龍是研究所青年教師和學生開放的學術交流平臺,歡迎所內越來越多的青年人積極參與學術沙龍的活動!
青年學術沙龍會場
2020年10月18日,由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大學跨學科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研究—跨學科視野中的工程》編輯部聯合主辦的“首屆科技重大風險治理與人類安全論壇”在中科院......
在接觸科學史之初,讀過幾本有趣的書,日本大沼正則的《科學的歷史》、英國W.C.丹皮爾的《科學史——及其與宗教、哲學的關系》、美國雅·布倫諾斯基的《科學進化史》。毋庸置疑三本書都是科學史領域的傾心之作,......
當“90后”開始“佛系”人生,奉行“有也行,沒有也行,不爭不搶,不求輸贏”的信條時,他們或者比他們更年輕的“00后”,聽到過去歲月里的艱苦奮斗、百折不撓、奉獻終生時,會有什么樣的感觸?能引起共鳴嗎?聽......
5月16日,清華大學建立科學史系獲批準,6月30日上午,“清華大學科學史系成立大會”在清華大學蒙民偉樓多功能廳舉行。國內科學史、科學哲學等相關研究的中堅學者濟濟一堂。不到9點,會場位置已全部坐滿,后來......
前天(6月30日),清華大學科學史系成立大會在清華大學蒙民偉樓舉行。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著名科學家楊振寧先生等蒞臨并發表了熱情的講話。楊振寧先生一向關注科學史領域,并親自寫作科學史文章,對科學史頗為熟悉......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17年4月14日,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青年工作者委員會(以下簡稱“青工委”)主辦,珀金埃爾默公司承辦的中儀學分析儀器分會青工委上海沙龍活動在珀金埃爾默公司客戶體驗中心舉辦......
6月20日上午,“中國科學家資料整理與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研究中心)成立儀式在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舉行。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王春法,中國科協調宣部副部長羅暉,中國科協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
6月7日上午,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第三期青年學術沙龍在510會議室舉行。本所副研究員熊衛民作了題為“毛澤東時代的公共政策:以1950年代的消滅麻雀運動為例”的學術報告。沙龍由所內青年研究員郭金海主持。熊衛......
6月7日上午,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第三期青年學術沙龍在510會議室舉行。本所副研究員熊衛民作了題為“毛澤東時代的公共政策:以1950年代的消滅麻雀運動為例”的學術報告。沙龍由所內青年研究員郭金海主持。熊衛......
2月27日,應沈陽自動化研究所青年創新促進會(以下簡稱“青促會”)邀請,東北大學軟件工程研究所副所長宋杰博士訪問我所并在第五期學術沙龍作報告。宋杰博士所在課題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量數據計算、云計算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