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6日在官網發布《2020年全國海水利用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截至2020年底,全國現有海水淡化工程135個,工程規模1651083噸/日,新建成海水淡化工程規模64850噸/日;年海水冷卻用水量1698.14億噸,比2019年增加了212.01億噸。
海水淡化方面,截至2020年底,全國現有海水淡化工程135個,工程規模1651083噸/日。其中,萬噸級及以上海水淡化工程40個,工程規模1452448噸/日;千噸級及以上、萬噸級以下海水淡化工程50個,工程規模188894噸/日;千噸級以下海水淡化工程45個,工程規模9741噸/日。
2020年,全國新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4個,工程規模64850噸/日,分布在河北、山東、江蘇和浙江,主要用于沿海城市鋼鐵、電力、冶金等工業用水以及海島地區生活用水。
截至2020年底,全國海水淡化工程分布在沿海9個省市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城市和海島。遼寧現有海水淡化工程規模114811噸/日,天津現有海水淡化工程規模306000噸/日,河北現有海水淡化工程規模315700噸/日,山東現有海水淡化工程規模371434噸/日,江蘇現有海水淡化工程規模5020噸/日,浙江現有海水淡化工程規模413886噸/日,福建現有海水淡化工程規模26600噸/日,廣東現有海水淡化工程規模86771噸/日,海南現有海水淡化工程規模10861噸/日。其中,海島地區現有海水淡化工程規模398471噸/日。
海水淡化水的主要用途以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為主。其中,海水淡化用于工業用水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北部、東部和南部海洋經濟圈的電力、石化、鋼鐵等高耗水行業;海水淡化用于生活用水主要集中在海島地區和北部海洋經濟圈的天津、青島2個沿海城市。2020年,新增海水淡化工程用于工業用水主要是為首鋼京唐鋼鐵廠、煙臺南山鋁業、大唐東營電廠等高耗水企業提供高品質工業用水;新增海水淡化工程用于生活用水主要是為舟山和煙臺缺水海島提供可靠的水資源供給。
海水直接利用方面,2020年,沿海核電、火電、鋼鐵、石化等行業海水冷卻用水量穩步增長。據測算,2020年全國海水冷卻用水量1698.14億噸,比2019年增加了212.01億噸。
遼寧、天津、河北、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11個沿海省市均有海水冷卻工程分布。2020年,遼寧、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年海水冷卻用水量超過百億噸,分別為139.14億噸、123.09億噸、112.33億噸、333.74億噸、249.24億噸、564.11億噸。
據最新一期《自然·水》雜志發表的論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工程師開發了一種新型海水淡化系統。該系統能夠根據太陽光照的變化自動調節脫鹽速度。這種創新的海水淡化裝置能夠與太陽能變化同步工作。隨著一天中陽光強度......
太陽能驅動的海水淡化技術是解決全球淡水資源短缺問題的關鍵手段,具有顯著的工程應用價值。近日,南通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的袁國秋、曹敏、王孟和張雷課題組在這一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相關成果以《一種高效的......
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南烏拉爾州立大學科研人員最新研發出一種廉價的海水淡化裝置。該裝置由太陽能供電,一晝夜可凈化出多達3升的清潔飲用水。這項成果的研發者、南烏拉爾州立大學葉夫根尼·索洛明教授稱,近年來,盡......
8月1日22時30分,田灣核電蒸汽供能項目海水淡化子項目正式開工。據了解,該項目設計日產淡水能力為4.56萬噸。項目建成后,將成為江蘇省規模最大的海水淡化項目,為后續核電行業甚至國內海水淡化項目的建設......
99.9%用這種方法制備的COF膜用于滲透蒸發脫鹽,處理重量百分比為3.5的氯化鈉水溶液,水通量可達每小時267千克/平方米,為市面上傳統高分子膜4—10倍,脫鹽率達99.9%。同時,COF膜表現出良......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環境與能源納米材料中心團隊基于電容去離子技術發展了三維泡沫集流體用于海水淡化,利用其獨特的泡沫結構增強集流體與碳漿料之間的電荷傳輸能力,大幅度提高海水......
世界各地面臨日益嚴峻的水資源短缺問題。海水淡化是生產飲用水的一種方法,但往往伴隨著巨大的能源成本。據12日發表在《科學》雜志上的論文,日本研究人員首次使用基于氟的納米結構成功過濾了水中的鹽。與目前主要......
自然資源部6日在官網發布《2020年全國海水利用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截至2020年底,全國現有海水淡化工程135個,工程規模1651083噸/日,新建成海水淡化工程規模64850......
自然資源部6日在官網發布《2020年全國海水利用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截至2020年底,全國現有海水淡化工程135個,工程規模1651083噸/日,新建成海水淡化工程規模64850......
記者近日從自然資源部獲悉,該部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推動海水淡化等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加快推進相關產業標準國際化。經過6年的努力,由自然資源部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主持制定的海水淡化領域國際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