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心向黨 自立自強——黨領導下的科學家”主題展24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展。展覽通過大量翔實的歷史照片、珍貴實物和豐富的多媒體,講述了180余位科學家在黨的引領下自立自強、科技報國的故事。展覽還特別展出了錢學森、錢三強、王大珩等100位科學家的入黨申請書,讓我們在泛黃的紙頁和手書的筆觸中,感受科學家精神。
9月9日,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與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聯合舉辦的“弘揚科學家精神和‘兩彈一星’精神”活動開幕儀式在國科大圖書館雁棲館舉行。國科大黨委常委、副校長、圖書館館長牛曉莉,中國科學......
報告文學《愿將此生長報國》聚焦作為“時代楷模”的5位院士科學家,再現他們的人生和事業、精神與風范,以及由此所凝聚而成的“科學家精神”,昭示著新時代明媚的“科學的春天”。在當下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
《愿將此生長報國》,李朝全主編,李春雷等著,浙江教育出版社2023年12月出版,定價:68元■王暉一報告文學《愿將此生長報國》聚焦作為“時代楷模”的5位院士科學家,再現他們的人生和事業、精神與風范,以......
近日,中國科學報社給我送來一本書稿。為了深入弘揚科學家精神,《中國科學報》近年來開設了名為“風范”的專欄,每期講述一位老科學家跌宕起伏而又自強不息的人生故事。現在,報社決定以“風范”欄目刊發的絕大部分......
5月28日,“篳路藍縷薪火相傳——領域開拓者科學家精神展”啟動儀式暨弘揚科學家精神報告會在武漢舉行。本次展覽集中展現已故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學家方俊院士的精神風采。中國科學院院士孫和平等120多位專家學......
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在科技領域,青年科技人才既是推動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也影響著科技事業未來的發展。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科技是關鍵、人才是核心,重視和抓好青年科技人才成長具有重要意義。當前,青......
“想做好實驗科學研究,應該先把科學儀器做好,掌握關鍵技術。”20多年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楊學明一直在研發先進科學儀器的道路上努力探索和前行。2022年末,他因研發新一代高......
11月28日電(記者孫自法)中國科協科技傳播中心發布消息說,“面向Z世代科學家精神巡講”專題推進會近日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舉行,該中心副主任陳銳在會上提出,Z世代是科技強國的生力軍、主力軍和排頭兵,也是......
11月27日,李文輝、楊學明、莫毅明等三位科學家分別被授予2022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未來科學大獎旨在獎勵原創性基礎科學研究,至今已有袁隆平、施一公等27位科學家獲......
人物名片徐如人:1932年生,浙江上虞人,吉林大學化學學院教授,中國無機合成化學學科奠基者。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03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幾十年來,他以分子篩合成化學為突破口,提出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