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是第八個中國航天日。作為今年航天日的預熱活動,第四屆中國航天創新創業大賽今天(21日)在青島開幕,一批航天科技成果集中亮相。
這是一款能夠在距離地表10公里至30公里平流層內長期駐留的太陽能動力無人機,同時它還擁有對地觀測及通訊功能,可以與中低軌衛星進行功能互補,未來將成為新型中繼通信平臺。
太陽能準衛星搭載平臺項目負責人 李楊:我們這款太陽能無人機,搭載了我們團隊自主研發的自組網通信系統和攝像偵測系統,在無路、無電、無基礎通信的“三無”極端條件下,可以快速組建現場寬帶通信網絡、提供視頻偵測信號。是以太陽能為全動力,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超長航時。預計2024年我們團隊將推出首架平流層太陽能無人機,填補國內此領域的空白。
除了最新的搭載平臺,還有涉及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的38項航天先進技術集中展示。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控制所研制的磁流體角運動傳感器,可以用來監測并獲取衛星拍攝過程中的“抖動”數據,進而對圖像進行修正,是提高衛星圖像質量的關鍵。
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控制所主任設計師 吳建銘:它主要是解決航天的高頻振動測量的需求,還有工業應用的需求。這款傳感器不僅在衛星拍照上大顯身手,在激光通信、地面天文觀測、無人機、超精密加工等領域同樣有著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
中國航天創新創業大賽,通過聚焦以航天為代表的多領域先進技術成果轉化,推動科技協同創新。本次大賽有近300家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創業團隊報名參賽,報送284件參賽作品,進入決賽的作品有38件,最終獲獎項目將獲得持續一年的落地支持。
第四屆中國航天創新創業大賽組委會秘書長 魏振達:大賽已助力60余個項目進行了市場對接,幫助項目方實現技術轉移轉化及市場開拓。后續我們會加快推動航天技術產業落地,助力區域經濟發展。
2月12日,2025中關村論壇系列活動——北京商業航天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在北京經開區舉辦。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許心超、國家航天局系統工程司副司長彭偉致辭。科技部七司副司長秦浩源、工信部軍民結合推進司副司......
“本次搭載第一階段任務順利完成,成功實現首款國產高壓400伏抗輻射SiC功率器件空間環境適應性驗證及其在電源系統中的在軌應用驗證。”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微電子所了解到,2024年11月15日,由該所劉新宇......
今天(9月28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面向社會發布登月服征名活動,并首次公開中國登月服外觀。登月服外觀設計靈感借鑒了諸多中國元素:上身裝飾帶設計融合了飛天飄帶的優雅飄逸和傳統鎧甲的硬朗厚重,體現了......
8月21日至23日,由中國宇航學會主辦,中國宇航學會返回與再入專業委員會、蘭州大學等聯合主辦的第十二屆進入、減速、著陸與上升(EDLA)技術全國學術會議在甘肅蘭州召開。本次會議以“探索浩瀚宇宙,自由空......
梁思禮在天津梁啟超故居。中國航天報微信公眾號資料圖2024年8月24日,是我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之一、著名導彈和火箭控制系統專家梁思禮院士誕辰100周年。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中國航天報”微信公眾號發布......
近日,北京市、經開區兩級重點項目——“北京火箭大街”項目在北京亦莊正式啟動建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設備儀器共享服務平臺將支撐經開區及下屬公司共建全國首個商業航天共性科研生產基地。一院深入貫徹......
近日,北京市、經開區兩級重點項目——“北京火箭大街”項目在北京亦莊正式啟動建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設備儀器共享服務平臺將支撐經開區及下屬公司共建全國首個商業航天共性科研生產基地。一院深入貫徹......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著名的中國航天科技專家,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主席團成員之一,世界首位且迄今唯一被授予馮·卡門獎(譽為“宇航科學諾貝爾獎”)的女航天科技專家,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原主任,資源衛星工......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6月4日7時38分,嫦娥六號上升器攜帶月球樣品自月球背面起飛,3000N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后,成功將上升器送入預定環月軌道。6月2日至3日,嫦娥六號順利完成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
中新網北京6月2日電(記者郭超凱馬帥莎)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6月2日6時23分,嫦娥六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在鵲橋二號中繼星支持下,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預選著陸區。6月2日6時9分,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