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征集通過神舟系列載人飛船搭載航天育種實驗項目的機會公告
載人航天工程自立項實施以來,自1999年神舟一號飛行任務開始開展航天育種搭載實驗,取得眾多科學研究與技術應用成果。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進入應用與發展階段,神舟系列載人飛船作為空間站天地往返運輸系統,將以平均每年2艘的頻度實施發射,具備持續開展航天育種搭載實驗的能力。為進一步發揮載人航天工程綜合效益,助力國家種質資源創新和種業科技高質量發展,現公開征集航天育種實驗搭載項目。
一、征集范圍
政府機構、科研院所、高校,專業從事育種研究且具備相應科研能力的企業、行業組織等。
二、基本要求
(一)搭載項目應符合國家種業振興戰略和科技創新重大需求,具有應用推廣與產業發展價值。
(二)搭載項目應具備明確的研究方向和目標,面向農業、林草業、中草藥和工業微生物等領域的育種技術前沿,實施單位需具備相應的研究與選育技術條件。
(三)搭載項目應符合空間站、神舟載人飛船等航天器的技術與安全性要求。
三、組織實施機制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組織對申報項目進行審核;通過審核的項目參加專家遴選評審;通過專家評審的項目匯入“載人航天工程航天育種搭載實驗項目庫”;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根據每次神舟載人飛船任務情況,從“載人航天工程航天育種搭載實驗項目庫”遴選擬實施的搭載實驗項目;經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批準組織實施搭載實驗;返回地面后,各搭載單位定期通過搭載管理系統報告搭載實驗項目研究與成果應用情況。
四、有關說明及注意事項
(一)搭載實驗項目及其實驗樣本應滿足《神舟載人飛船搭載航天育種實驗項目條件和要求》(附件1)的各項要求。
(二)搭載申請人填報《神舟載人飛船搭載航天育種實驗項目申報表》(模板見附件2)和《神舟載人飛船搭載航天育種實驗項目建議書》(模板見附件3),提交單位蓋章、法定代表人(負責人)簽字紙質版文件和電子版文件各一份。
(三)在線申報采用載人航天工程航天育種搭載項目管理系統(在載人航天工程官方網站www.cmse.gov.cn設置專門入口)。紙質版信函收件地址:北京市西城區愛民街1號院,郵政編碼100034,電子郵箱:szxmzj@cmse.gov.cn。
(四)申請人對申報項目的實施負全責,項目研究費用自理。
(五)航天育種搭載實驗為公益性質,不收取搭載費用,嚴禁任何機構、團體和個人借搭載牟利或作虛假商業宣傳。搭載過程中產生必要的評審、檢測、安裝等費用由搭載方自理。
附件:
1.神舟載人飛船搭載航天育種實驗項目條件和要求
2.神舟載人飛船搭載航天育種實驗項目申報表
3.神舟載人飛船搭載航天育種實驗項目建議書(模板)
聯系人:任海根,李靜
聯系方式:010-68370049,010-80535772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
2023年3月23
種子被譽為“農業芯片”,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基礎,也是“藏糧于技”的關鍵。今年2月,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動生物育種產業化擴面提速,加大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傳統的育種多建立在遺傳學方法上,代謝組學研究在......
“一心為麥為育種,一生為教為育人。”6月17日,石河子大學農學院發布訃告稱,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國家教學名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師德先進個人,石河子農學院原副院長,石河子大學農學院退休教授、......
5月底,河南新鄉的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試驗基地里,小麥即將成熟,麥浪翻滾,一片金黃,這片地里種植的小麥品種中,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李立會團隊創制的90個“小麥—冰草”遠緣雜交創新......
中新社陜西楊凌5月10日電(記者阿琳娜)記者10日從陜西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獲悉,該中心育種團隊已培養出含油量為66%的油菜種質資源,這是目前已知的中國乃至世界上含油量最高的油菜種質。據了解,陜西省雜交......
記者7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了解到,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抗逆牧草育種與利用創新團隊日前順利取回中天系列苜蓿和燕麥等5份種質材料。這些材料已在中國空間站空間輻射生物學暴露裝置上經歷了11個月艙......
12月7日,2023世界5G大會平行論壇之一的5G與智慧農業育種論壇在河南鄭州成功召開。論壇以“5G加持生物育種”為主題,邀請了國內外專家院士、解決方案提供商、應用企業圍繞5G等技術在智慧農業育種中的......
在安徽廬江白湖農場,13000畝“寧香粳9號”稻桿挺立、穗大粒飽、豐收在望。在近日召開的優質食味粳稻寧香粳9號現場觀摩培訓會上,參會專家實地參觀了廬江縣郭河鎮王仕照家庭農場種植的800畝連片寧香粳9號......
近日,中國農科院油料所花生花遺傳育種創新團隊有效破解了花生黃曲霉抗性機理,并發掘出了關鍵候選基因,為抗性育種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導,相關學術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前沿研究雜志》(JournalofAdva......
用占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全世界22%的人口,這是中國創造的一個世界奇跡。奇跡的背后,是無數為此耕耘奉獻的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創辦的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在其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如今,年輕一......
5月31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通訊》將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刁現民團隊完成的最新研究論文遴選為植物科學領域的近期標志性論文,該研究發掘了谷子籽粒產量重要基因SGD1,并揭示了其調控禾本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