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05-09 10:45 原文鏈接: 船舶港口成大氣污染重要來源專家建議編制排放物清單

      船舶排放控制區、加嚴船用油硫含量標準、建立船舶港口排放清單……這背后是日益嚴重的船舶港口大氣污染。

      長期從事移動源污染防治研究、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項目主管、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專家馬冬日前表示,船舶航運業的快速發展,在給貿易運輸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區域空氣質量改善帶來巨大壓力。

      他介紹,研究結果顯示,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和長江等沿海沿江地區,船舶港口排放已成為大氣污染的重要來源之一。

      船舶運輸具有運量大、成本低等優點,是國際貿易中最重要的運輸方式之一。目前在全球范圍內,80%以上的國際貨物通過海運完成,我國更是高達90%以上。

      《2017年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末全國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40.07億噸,旅客吞吐量1.85億人,擁有水上運輸船舶14.49萬艘,萬噸級及以上泊位2366個。按貨物吞吐量計算,世界十大港口中有七個在中國,2017年寧波-舟山港貨物吞吐量突破10億噸,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

      “船舶港口污染呈明顯的區域性。”馬冬介紹,原環境保護部發布的《中國機動車環境管理年報》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船舶排放二氧化硫、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顆粒物分別為78.8萬噸、2.8萬噸、121.4萬噸、11.9萬噸。其中,氮氧化物和顆粒物分別占移動源排放的10%和12%。

      上海、深圳、香港等港口城市大氣源解析研究顯示,船舶港口排放已成為重要的排放源之一。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深圳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和香港環保署的研究結果均顯示,船舶排放的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是大氣污染的重要來源。

      船舶港口大氣污染問題已引起各界高度關注。2013年9月,國務院發布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開展工程機械等非道路移動機械和船舶的污染控制。2015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提出,加強船舶港口污染控制,積極治理船舶污染,增強港口碼頭污染防治能力。

      馬冬說,雖然我國船舶港口污染防治在排放標準制定、排放控制區設立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積極進展,但目前船舶港口污染防治也面臨諸多問題。

      他介紹,這些問題包括排放清單基礎研究薄弱,尚未建立國家和地方層面的船舶港口排放清單。缺乏系統、全面的船舶保有量及活動水平統計數據,無法準確獲得各類船舶的排放清單。

      船舶排放控制區存在差距。國際排放控制區自2015年開始燃油硫含量水平已達0.1%,我國排放控制區燃油硫含量水平為0.5%,且到2019年才全面實施。國際排放控制區一般為海基線外200海里的封閉區域,而我國的排放控制區僅覆蓋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三大重點水域海基線外12海里。

      船舶排放監管困難。由于船舶數量多、流動性強,監管難度大,隨著船舶排放控制區的實施,監管范圍擴展到離岸12海里,現有的登船隨機檢測方法越發困難。

      另外,我國船舶排放控制水平低。馬冬表示,以往我國僅對功率小于37千瓦的船舶柴油機進行環保達標管理,2018年7月1日后,將會把大于37千瓦的船舶柴油機納入監管范疇。除新建船舶外,我國對在用船舶尚未提出大氣污染控制要求。我國在船用油硫含量標準、執法監管等方面存在明顯地區差異。船舶屬于移動污染源,只有聯防聯控,才能全面控制。

      馬冬認為,應依托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開展船舶港口排放物清單編制,盡快制定《船舶港口大氣污染物排放清單編制指南》,建立船舶港口排放基礎數據統計監測及共享制度,編制國家和地方船舶港口排放清單,準確評估船舶港口污染現狀,為精細化控制提供數據支撐。

      馬冬還建議國家逐步加嚴船舶排放控制區要求,研究申請國際船舶排放控制區,最終實現與國際船舶排放控制區接軌。加快船舶排放監測技術研發應用。加強在重點航道利用遙測技術對船舶排放監管技術上的研究,加大監管的覆蓋面積。實施《國家清潔柴油機行動計劃》,推動綠色航運體系建設。加快老舊船舶發動機改造及淘汰更新,并加強油品生產、進口、流通、使用等全過程監管。

      同時加快船舶岸電設施建設與使用,在港作船、公務船、短途固定航線船舶中推廣應用LNG等清潔能源。優化港口集疏運結構,發展多式聯運,提高鐵路貨運比重。推廣應用集疏運貨車電子信息管理系統,提高貨物周轉效率。結合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逐步擴大排放控制區范圍,建立全國封閉統一的排放控制區。

    相關文章

    Nature新視角!氣溶膠減排如何影響喜馬拉雅降水

    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亞洲水塔——青藏高原的夏季降水居然會受到大氣污染治理的影響?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周天軍的團隊,聯合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德國馬普氣象研究所和中國海洋大學的相關學者,揭......

    多地加快配備環境監測儀器!生態環境部發布加強大氣污染治理通知

    近日,生態環境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公開征求《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2023-2024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以下簡稱:《行動方案》)。《行動方案》指出2023年......

    553萬!大慶市生態環境局采購多種分析檢測儀器

    一、項目基本情況項目編號:[230601]QC[GK]20230042項目名稱:生態環境局VOCs執法能力建設項目采購方式:公開招標預算金額:5,535,000.00元采購需求:合同包1(生態環境局V......

    藍天保衛戰十年,中國畫出全球大氣治理最快曲線

    藍天保衛戰十年,大氣治理幾乎沒有放松的時候。2013年9月,以國務院名義出臺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業界簡稱“大氣十條”)啟動,這是我國針對突出環境問題開展綜合治理的首個行動計劃。“大氣十條”明確......

    大氣污染與兒童多動癥風險存在關聯

    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董光輝團隊聯合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于云江團隊等,揭示了大氣污染對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癥(ADHD)患病風險的粒徑效應,有望為大氣顆粒物控制管理政策和兒童健康政策的......

    VOCs治理重磅政策匯總:源頭替代+末端治理成主流?

    “與我們傳統的二氧化硫、煙塵、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相比,VOCs治理有它的特點,當前的工作基礎依然薄弱,已經成為大氣環境治理領域最明顯的短板。”時任生態環境部大氣司副司長張大偉在2022年11月提出如上觀......

    預算報告:中央財政2023年污染防治資金這樣安排!

    3月6日,《關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摘要)》發布,其中提到,支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落實財政支持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促進農業綠色發展,支持農作物......

    針對大氣污染,生態環境部大氣司副司長張大偉發話了

    12月26日,《中國碳中和與清潔空氣協同路徑》2022年度報告發布會在線上召開,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副司長張大偉在會上發言致辭。張大偉表示,近年來中國的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但大氣污染治理形勢依然嚴峻......

    精準阻擊大氣污染源藍天白云漸成常態

    在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的主樓里,懸掛著一幅特殊的日歷圖,日歷圖顯示著北京2013年以來每一天細顆粒物(PM2.5)的濃度情況。“顏色越深越紅,表明空氣質量越差;顏色越淺越綠,表明空氣質量越好。”黨的......

    朱彤院士:大氣污染與人群健康息息相關

    在健康管理中,個人雖然是第一責任人,但卻難以控制外部環境的影響。大氣污染是一類致癌物,數據顯示,每年因大氣污染而過早死亡的人數約有700萬,其中因PM2.5死亡的人數有400多萬。整體而言,空氣污染具......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