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菌作用:蘆薈酊(Aloetin).是抗菌性很強的物質,能殺滅真菌、霉菌、細菌、病毒等病菌,抑制和消滅病原體的發育繁殖。
抗炎作用:蘆薈的緩激肽酶與血管緊張來聯合可抵抗炎癥。尤其是蘆薈的多糖類可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治愈皮膚炎、慢性腎炎、膀胱炎、支氣管炎等慢性病癥。
濕潤美容作用:蘆薈多糖和維生素對人體的皮膚有良好的營養、滋潤、增白作用。尤其是青春少女zui煩惱的粉刺,蘆薈對消除粉刺有很好的效果。
健胃下泄作用:蘆薈中的蘆薈大黃素甙(aloin)、蘆薈大黃素(emodin)等有效成分起著增進食欲、大腸緩泄作用。服用適量蘆薈,能強化胃功能,增強體質,因實證致虛而失去食欲的病危患者,服用蘆薈也能恢復食欲。健康的人,長期服用蘆薈和堅持蘆薈浴,可以防治一定疾病,但還是要根據各人情況對癥保健。健康人體液呈弱堿性,過度勞累或生活緊張等原因會使體液變成酸性,易感染病毒,常用庫拉索蘆薈會使體液保持堿性,維持健康、不患感冒。蘆薈是治療實熱型便秘比較有效的藥物,對于因腎氣虛或脾氣虛導致的嚴重的便秘,就要選用性質溫和益氣的食物或藥物來調治。再服用大苦大寒清熱瀉火的蘆薈之后,就會加重病情了因此對于不同類型的病癥要用不同的方法,寒則熱之,熱者寒之。
強心活血作用:蘆薈中的異檸檬酸鈣等具有強心、促進血液循環、軟化硬化動脈、降低膽固醇含量、擴張毛細血管的作用,使血液循環暢通,減少膽固醇值,減輕心臟負擔,使血壓保持正常,清除血液中的“毒素”。
免疫和再生作用:蘆薈素A、創傷激素和聚糖肽甘露(Ke-2)等具有抗病毒感染,促進傷口愈合復原的作用,有消炎殺菌、清熱消腫、軟化皮膚、保持細胞活力的功能,凝膠多糖與愈傷酸聯合還具有愈合創傷活性,因此,它是一種治療外傷(出血性外傷、不出血性外傷)不留傷痕的理想藥品。
免疫與抗腫瘤作用:蘆薈中的粘稠物質多糖類(乙酰化葡甘聚糖、甘露聚糖、乙酰化甘露聚糖、aloe mannan、alocutin、alomicin等)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抑制、破壞異常細胞的生長的作用,從而達到抗癌目的。日本蘆薈研究專家添田百枝博士在《關于蘆薈的抗癌性研究》(1966年發表)的論文中指出:蘆薈中aloe mannan、alocutin、alomicin等成分能阻止癌細胞活動,殺死生物內異常細胞一癌細胞等功效。用蘆薈治療癌癥的另一種理論是“自身治愈力”蘆薈具有增強人體的自身治愈力,這個事實已被得到證明。
解毒作用:蘆薈因其苦寒清熱具有抑制過度的免疫反應增強吞噬細胞吞噬功能的作用故能清除體內代謝廢物。蘆薈中的aloetin alomicin等成分具有促進肝臟分解體內有害物質的作用,還能消除生物體外部侵入的毒素。放射線或核放射能治療癌癥過程中會引起的燒傷性皮膚潰瘍,有蘆薈治療不僅有解毒、消炎、再生新細胞的作用,還能增加因放射治療而減少的白血球。
抗衰老作用:蘆薈中的粘液(mucin,就是蛋白質),是以arboran A B\aloe mannan\aloetin等多糖類為核心成分,粘液類物質是防止細胞老化和治療慢性過敏的重要成分。
鎮痛、鎮靜作用:手指腫痛、牙痛而難以忍受時,在患部貼上蘆薈生葉,能消除疼痛,神經痛、痛風、筋肉痛等,內服加外用蘆薈,也有鎮痛效果。蘆薈還能預防和治療宿醉、暈車、暈船等。
防曬作用:蘆薈中的天然蒽醌甙或蒽的衍生物,能吸收紫外線,防止皮膚紅、褐斑產生。
防蟲、防腐作用:蘆薈汁液具有很好的消毒、防腐作用。夏天皮膚上涂上蘆薈汁,蚊子不咬。哥倫比亞人常給小孩腳上抹上蘆薈汁,以防止蟲害。蘆薈汁噴灑門窗和室內,蒼蠅不入,傣族人就是用蘆薈汁防止蒼蠅進室內的。
防臭作用:蘆薈具有防止腳、口、腋等體臭的作用。很早以前,人們就用蘆薈來消除體臭。非洲剛果人打獵時,在身上抹上蘆薈汁,以免被動物聞到體臭。蘆薈的奇特功效引起了科學界,特別是醫學界的廣泛重視,尤其是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研究開發應用蘆薈,因而形成了一股“蘆薈熱”,蘆薈發展非常迅速,開發成果利用顯著,經濟效益巨大,其研究成果不僅用于醫療、美容、食品保健,而且還應用于染料、冶金、紡織、農藥、畜牧等領域中,從此蘆薈身價百倍。
促進愈合作用:對人工創傷鼠背蘆薈有促進愈合功效,對人工結膜水腫的兔蘆薈可縮短治愈天數。蘆薈漿汁制劑對皮膚創傷、燒傷以及x線局部照射均有保護作用。
在上個世紀,醫療保健的進步和創造更健康的環境有助于提高預期壽命。鑒于高齡是神經退行性疾病的主要風險因素,老年人口的增長導致受年齡相關原發性神經退行性病(如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PD)或肌萎縮側索硬......
據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官方微信公眾號7日發布的消息,藥理學家、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簡稱:上海藥物所)研究員丁光生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于2022年10月6日21時48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歲......
人類的祖先為了生存的需要,不得不在自然界到處覓食。久而久之,也就發現了某些動物、植物不但可以作為食物充饑,而且具有某種藥用價值。在人類社會的原始階段,人們還沒有能力把食物與藥物分開。這種把食物與藥物合......
我國著名中藥藥理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李連達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18年10月18日11時5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李連達,1934年7月24日出生于遼寧省沈陽市。195......
合成化學、基因工程藥物、生物制品和分子生物學方法的廣泛應用極大地改變了現代藥物發現的過程。藥物是怎樣在醫學上及經濟學上運作的?為什么藥物如此昂貴?為什么只有少數疾病可以治療?21世紀是健康產業的世紀,......
方泰惠(中)生前在指導學生做實驗。盛夏時節,南京中醫藥大學藥理教研室的實驗室里,那件白色的實驗服依然靜靜地搭在椅背上,似乎還在等著主人的到來。就在去年此時,已是七旬高齡的方泰惠,還曾徒步爬上7樓的實驗......
近期出版的國際知名學術刊物《腫瘤研究》,在世界上首次報道了由北京大學顧軍、中國科學院高錦課題組合作完成的成果——具有抗腫瘤作用的雙靶點基因工程多肽及其藥理活性特點。 腫瘤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其......
由王喜軍教授領銜完成;據稱建立了經典方劑的現代化研究模式哈爾濱市專家首次對經典方劑六味地黃丸的藥效物質基礎及復方配伍機理進行了深刻揭示,分離和鑒定了用藥人口服千年古方六味地黃丸后血液中所含的11種成分......
......
藥物自身的藥理作用、用法用量、藥物制劑的制造工藝和生產質量,以及用藥機體的生理、病理因素等,都可能造成藥物不良反應。藥物不良反應簡稱ADR,輕者僅表現為局部癢、急疹等,重者可為全身皮疹、發熱、頭痛、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