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一個跨學科團隊開發出一種低溫生長工藝,可直接在硅芯片上有效且高效地“生長”二維(2D)過渡金屬二硫化物(TMD)材料層,以實現更密集的集成。這項技術可能會讓芯片密度更高、功能更強大。相關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納米技術》雜志上。
這項技術繞過了之前與高溫和材料傳輸缺陷相關的問題,縮短了生長時間,并允許在較大的8英寸晶圓上形成均勻的層,這使其成為商業應用的理想選擇。
新興的人工智能應用,如產生人類語言的聊天機器人,需要更密集、更強大的計算機芯片。但半導體芯片傳統上是用塊狀材料制造的,這種材料是方形的三維(3D)結構,因此堆疊多層晶體管以實現更密集的集成非常困難。然而,由超薄2D材料制成的晶體管,每個只有大約三個原子的厚度,堆疊起來可制造更強大的芯片。
讓2D材料直接在硅片上生長是一個重大挑戰,因為這一過程通常需要大約600℃的高溫,而硅晶體管和電路在加熱到400℃以上時可能會損壞。新開發的低溫生長過程則不會損壞芯片。
過去,研究人員在其他地方培育2D材料后,再將它們轉移到芯片或晶片上。這往往會導致缺陷,影響最終器件和電路的性能。此外,在晶片規模上順利轉移材料也極其困難。相比之下,這種新工藝可在8英寸晶片上生長出一層光滑、高度均勻的層。
這項新技術還能顯著減少“種植”這些材料所需的時間。以前的方法需要一天多的時間才能生長出一層2D材料,而新方法可在不到一小時內在8英寸晶片上生長出均勻的TMD材料層。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所做的就像建造一座多層建筑。傳統情況下,只有一層樓無法容納很多人。但有了更多樓層,這座建筑將容納更多的人。得益于他們正在研究的異質集成,有了硅作為第一層,他們就可在頂部直接集成許多層的2D材料。
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兩位科學家安德烈·蓋姆(AndreGeim)和康斯坦丁·諾沃消洛夫(KonstantinNovoselov)發現他們能用一種非常簡單的方法得到越來越薄的石墨薄片。他們從高......
12月1日,《科學》雜志刊登了重慶大學科學家的重要成果:該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電子顯微鏡中心主任黃曉旭及其團隊,利用自主研發的三維透射電鏡技術,在世界上首次實現對納米金屬塑性變形的研究,并發現納......
藥物納米技術是一種利用納米尺度(尺寸在1到100納米之間)的材料和技術來設計、制備和傳遞藥物的方法。納米技術在藥物研發和制造領域中的應用日益增多,因為它可以顯著改善藥物的性能,提高藥物療效,減少副作用......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一個跨學科團隊開發出一種低溫生長工藝,可直接在硅芯片上有效且高效地“生長”二維(2D)過渡金屬二硫化物(TMD)材料層,以實現更密集的集成。這項技術可能會讓芯片密度更高、功能更強大。相......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一個跨學科團隊開發出一種低溫生長工藝,可直接在硅芯片上有效且高效地“生長”二維(2D)過渡金屬二硫化物(TMD)材料層,以實現更密集的集成。這項技術可能會讓芯片密度更高、功能更強大。相......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一個跨學科團隊開發出一種低溫生長工藝,可直接在硅芯片上有效且高效地“生長”二維(2D)過渡金屬二硫化物(TMD)材料層,以實現更密集的集成。這項技術可能會讓芯片密度更高、功能更強大。相......
近年來,人們的工作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新冠疫情見證了遠程和混合式工作的風靡,一些員工如今可直接遠程辦公,并參加線上虛擬會議。英國、新西蘭、冰島等國家試行了“四天工作制”。全球范圍內的現代企業正在努力為......
9月17日,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實施第二次出艙活動,舉世矚目。中國航天員身后的“太空之家”里,擬南芥幼苗已長出多片葉子,高稈水稻幼苗、矮稈水稻也在奮力生長。自1987年中國首次將農作物種子送上天迄今的......
納米技術是我國為數不多能與發達國家并跑且部分領跑的科技領域。中國納米文獻的領域加權引用影響(FWCI)從2000年的1.3提升至2019年的1.9,實現超越美國。同時,2000~2019年,我國納米科......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21年10月27日,第十二屆中國國際納米技術產業博覽會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盛大開幕。現場嘉賓云集,人才歡聚一堂,各類黑科技產品紛紛亮相,展會精彩紛呈。分析測試百科網作為大會支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