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7-04 10:27 原文鏈接: 蘇州納米所發表碳納米管纖維研究綜述

      碳納米管是一種潛力巨大的超級材料,是構建未來超強結構和碳基半導體器件的理想核心基礎材料。將碳納米管組裝成宏觀體(如纖維、薄膜和泡沫等)是實現碳納米管宏量應用的重要途徑之一。碳納米管纖維是碳納米管的一維連續組裝體,其不僅可以單獨使用,而且可以通過編織形成二維薄膜或者三維編織結構,成為最受關注的碳納米管宏觀體。近二十年來,人們致力于開發碳納米管纖維連續紡絲工藝,揭示碳納米管纖維的工藝-結構-性能關系,并且開發碳納米管纖維的工程應用等。現有的大量研究已經表明,碳納米管纖維在結構功能一體化復合材料、纖維狀能源器件、人工肌肉以及輕質導電線纜等方面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然而遺憾的是,從納米尺度的單根碳納米管到宏觀尺度的碳納米管纖維,碳納米管在力、電、熱等性能上發揮的效率甚至不到10%,限制了碳納米管纖維的工程化應用。理解和明晰碳納米管纖維的工藝-結構-性能關系是進一步提升碳納米管纖維性能的關鍵。

      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員李清文團隊自2007年成立以來,在碳納米管纖維領域開展了大量的基礎研究與應用開發工作。近期,該團隊應邀在《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期刊撰寫綜述文章(DOI:10.1002/adma. 201902028),系統回顧過去近二十年來人們在碳納米管纖維基本物性研究方面開展的工作,并對碳納米管纖維未來的發展關鍵做了展望。

      回顧碳納米管纖維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我國在國際上較早開展碳納米管纖維研究。2000年,法國科學家首次報道了通過濕法紡絲工藝,制備碳納米管含量高達50%以上的連續纖維材料,拉開了碳納米管纖維研究的序幕。2002年,清華大學教授吳德海團隊和美國倫斯勒理工學院教授P. M. Ajayan合作,首次報道了利用浮動化學氣相沉積方法制備直徑約為300至500微米的碳納米管束,其長度達到20厘米;同年,清華大學教授范守善團隊首次報道了從碳納米管陣列拉絲制備碳納米管纖維的方法;2004年,我國科學家李亞利在英國劍橋大學訪學期間,與Alan Windle教授合作,實現了浮動催化化學氣相沉積法連續制備碳納米管纖維。期間,美國科學家報道了濕法制備純碳納米管纖維工藝。2018年,清華大學教授魏飛團隊報道了厘米級碳納米管管束,其強度達到80 GPa。總體來看,自2000年左右科學家成功實現碳納米管在宏觀尺度的纖維組裝后,碳納米管纖維的研究迅速興起,并在20年的發展中大體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1)碳納米管纖維紡絲方法的探索階段——基于凝固過程的濕法紡絲、利用碳納米管垂直陣列的抽絲紡紗以及基于生長過程預形成碳納米管凝膠的直接紡絲成為當前最主要的制備方法;(2)針對碳納米管纖維宏量連續制備、基本性能提升以及功能特性開發的快速發展階段;(3)當前碳納米管纖維的發展已進入到產業應用的攻關階段,如何啃下硬骨頭需要科研工作者以及產業界的共同努力。

      基于不同的紡絲方法,碳納米管纖維展現出極為豐富的組裝結構。相比于其微觀結構,碳納米管在纖維中的取向度、緊密度、糾纏度,在纖維徑向的分布差異、表面形貌等結構特性更加決定了纖維的宏觀物性。更為重要的是,如果在改進纖維組裝結構的基礎上,對管間的力、電、熱的傳遞進行有效調控,是提高纖維性能、充分發揮單根納米管性能的關鍵所在。

      在該研究進展的綜述中,作者分別對碳納米管纖維的力、電、熱性能進行了全面的闡述。在力學性能方面,目前可以通過溶劑致密化、機械致密化、逐級牽伸、纖維內引入聚合物網絡結構、管間誘導共價連接等方法實現纖維斷裂強度和彈性模量的顯著提升。另一方面,纖維內極為豐富的界面結構帶來了多樣化的能量耗散過程,使得碳納米管纖維(以及薄膜和復合材料)展現出傳統碳纖維所不具備的阻尼、蠕變等動態力學特性,實現了剛柔并濟的雙功能結合。此外,纖維的紗線結構以及獨特的柔性,則在旋轉驅動、生物電極等領域展現出獨特的優勢。

      碳納米管纖維還是優良的“導”體。在導電特性上,通過摻雜手段拓寬管間電子躍遷通道后,纖維在比電導率性能上有望超越金屬導體的極限,在輕量化導線方向展現出發展優勢;而通過與金屬的復合,基于碳納米管快速導熱的性能,能夠大幅度提高復合導體的極限載流能力,在未來超大電流的應用中有望取代傳統金屬導體。在導熱特性上,由于獨特的組裝特性,纖維表面的熱輻射尤為顯著,導致在實際測量中表觀熱導率與實際熱導率間存在巨大差異,并且前者隨樣品尺寸增加而快速發散。為此,除了優化纖維結構以改進管間聲子輸運之外,進一步發展測試方法也是碳納米管纖維導熱研究的重要內容。

      在該綜述中,作者分別對力、電、熱性能相關的理論研究進行了介紹,指出未來纖維性能的進一步提高以及產業化實現的基礎,依然在于對加工—結構—性能三者內在關系的深入認識。盡管碳納米管纖維物性已有一系列突破、器件應用取得多項成功,從源頭重新認知纖維的紡絲工藝過程依然顯得尤為必要。

    圖片.png

    蘇州納米所發表碳納米管纖維研究綜述

    相關文章

    蘇州納米所在新型氮化鎵基光電器件領域取得進展

    近年來,大數據、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對數據處理的速度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類大腦是最復雜的計算系統之一,可以通過密集協調的突觸和神經元網絡同時存儲、整合和處理大量的數據信息,兼具高速和低功......

    太空電梯是“跳一跳就夠得著”的美夢嗎

    目前人類空間運輸主要依靠火箭。雖然相關技術已足夠成熟,但其回收和燃料成本仍然太高。如果使用太空電梯,運輸費用會降至每公斤幾百美元。另外,如果太空電梯計劃能夠實現,人類太空旅行的成本也將降低,其中蘊含的......

    碳納米管薄膜電學輸運性能與其手性結構的依存關系

    建立碳納米管電學輸運性能與其手性結構的依存關系,對于設計和構建高性能碳基器件具有重要意義。十多年前,科研人員嘗試基于單根碳納米管構建晶體管,探測其電學輸運性能與結構的關系。由于單根碳納米管電學信號弱,......

    李清文團隊等制備多功能鈷鎳負載石墨烯/碳納米管泡沫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電磁輻射污染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和關注。電磁屏蔽技術在電磁輻射污染控制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開發具有優異電磁屏蔽性能的電磁屏蔽材料是實現有效電磁屏蔽的關鍵。目前,傳統電磁屏蔽材料在低......

    超強抗輻射碳納米管器件與電路研究新進展

    新一代航天器對宇航芯片的性能和抗輻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碳納米管器件的柵控效率高、驅動能力強,是后摩爾時代最具發展潛力的半導體技術之一,并具有較強的空間應用前景。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抗輻照器件技術重......

    科學家利用DNA首次實現碳納米管可控有序修飾

    記者日前從華南理工大學獲悉,該校前沿軟物質學院林志偉教授與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研究員MingZheng,利用DNA首次實現了單壁碳納米管(SWCNTs)的可控有序修飾。相關研究發表于S......

    西南交大王勇教授:調控碳納米管制備一體化先進高分子

    近日,西南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王勇教授與德國德累斯頓萊布尼茨高分子研究所PetraP?tschke博士合作在高分子學科頂級期刊《ProgressinPolymerScience》上發表了題為“S......

    新穎非厄米聲學及聲場調控研究的新進展在《自然》發表

    圖1非厄米拓撲聲子晶體構建和相位控制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11922407、12074183)等資助下,南京大學聲學研究所劉曉峻教授和程營教授課題組與西班牙約翰·克里斯滕森教授課題組合作,首......

    韓國科學家在催化劑基礎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據韓國科學技術院網站報道,該大學金相旭教授研究組在碳納米管化學生長過程中,發現了鐵(Fe)原子生成類似于我們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構的單原子混合結構,從而提出單一原子催化劑的概念,這是一項重要的基礎研究成......

    近鋸齒型單一手性碳納米管宏量分離研究獲進展

    單一手性碳納米管的規模化制備是揭示碳納米管新奇物理特性,發展其應用的前提和基礎,被認為是碳納米管研究領域的“圣杯”。然而,如何精確識別和篩選原子尺度結構上具有微小差異的不同手性碳納米管,實現單一手性碳......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