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納米管是一種潛力巨大的超級材料,是構建未來超強結構和碳基半導體器件的理想核心基礎材料。將碳納米管組裝成宏觀體(如纖維、薄膜和泡沫等)是實現碳納米管宏量應用的重要途徑之一。碳納米管纖維是碳納米管的一維連續組裝體,其不僅可以單獨使用,而且可以通過編織形成二維薄膜或者三維編織結構,成為最受關注的碳納米管宏觀體。近二十年來,人們致力于開發碳納米管纖維連續紡絲工藝,揭示碳納米管纖維的工藝-結構-性能關系,并且開發碳納米管纖維的工程應用等。現有的大量研究已經表明,碳納米管纖維在結構功能一體化復合材料、纖維狀能源器件、人工肌肉以及輕質導電線纜等方面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然而遺憾的是,從納米尺度的單根碳納米管到宏觀尺度的碳納米管纖維,碳納米管在力、電、熱等性能上發揮的效率甚至不到10%,限制了碳納米管纖維的工程化應用。理解和明晰碳納米管纖維的工藝-結構-性能關系是進一步提升碳納米管纖維性能的關鍵。 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閱讀全文
【導語】第五期原子光譜沙龍上,發言者介紹了更多的前沿應用:如在生命科學領域中,應用生物元素標記、單納米顆粒的ICP-MS新技術來分析痕量元素;利用鉛同位素比值的鉛指紋技術,來研究和溯源鉛暴露及進行高鉛血癥的臨床溯源;在富集/前處
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為人機交互、仿生感知系統及智能機器人等領域帶來革命性變化,同時也對復雜數據的處理和人機交互界面提出新要求。不同于目前基于軟件系統和馮·諾依曼構架計算體系實現的神經網絡,人腦運算方式具有高效率和低功耗的特點。因此,通過人工突觸器件的制備,在硬件層面上模擬人腦的神經擬態器件,對構建
離子聚合物-金屬復合材料(Ionic polymer-metal composites, IPMC)是一種由金屬電極和離子聚合物構成三明治結構的離子感應電致動智能材料,因致動電壓低、變形大、柔性、可控性好等特點,使其成為輕質仿生系統首選,具有重要科學研究意義和應用價值。由于其致動機制主要源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