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氣象局專家彼得·斯托特8月10日發表文章說,近來全球各地高溫和洪水等極端事件頻發的直接原因是大氣活動異常,雖然還難以將它們直接歸因于氣候變化,但類似極端事件發生的頻率今后將會隨著氣候變化而明顯上升。
斯托特是英國氣象局“氣候監測和歸因”研究小組負責人,曾參與編寫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多份氣候評估報告。他在8月10日出版的《衛報》上發表文章說,造成這些極端事件的直接原因是大氣活動異常。通常,來自印度一帶的季風可以越過青藏高原直達北方,而今年北方的氣流卻一直推進到巴基斯坦,與季風相遇并導致嚴重降雨和洪水。他認為,俄羅斯高溫引發嚴重火災以及中國的洪水也都是這種大氣異常的后果。
在談到這些極端天氣事件與氣候變化之間的關系時,斯托特說,不能將某一極端天氣事件完全歸因于氣候變化,因為過去也一直存在極端天氣事件。但是,如果極端天氣事件發生的頻率上升,就可以認為是受到了人類活動導致的氣候變化的影響。觀測數據顯示,近來全球極端高溫和嚴重降雨事件數量的確有所增加,這與研究人員利用氣候變化模型計算出的結果相一致。
他說,盡管現在極端天氣事件仍不常見,但其發生頻率正在迅速上升,到本世紀中葉很可能會成為常見現象。
斯托特還表示,國際氣象界正在加強合作,通過完善全球氣候監測網絡等方式來增進對氣候變化的了解,以便為今后應對更頻繁的極端天氣事件提供更有用的信息。
為積極響應聯合國2025年冰川保護年主題,4月9日至14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巴基斯坦地球科學研究中心、巴基斯坦科學院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聯合舉行“中巴經濟走廊氣候變化與水安全效應國際培訓班”。培訓班......
氣候變化會給青藏高原湖泊帶來哪些影響?這項研究給出答案。記者20日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通過系統量化1986—2022年青藏高原湖泊變化的物理、化學及生態響應,來自該所等單位的科研人員發現,......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系講席教授劉青松團隊聯合國內外團隊在《自然—通訊》上發表最新研究。研究團隊深入探討了北太平洋地區低緯度和高緯度水汽循環的相互作用,以及這一過程如何對北極氣候變化產生深遠......
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備受關注。亞洲季風系統作為地球上最具影響力的大氣環流之一,其細微變化可能引發大規模干旱、洪水等災害,對人類生存構成威脅。但是,由于缺乏長期、定年準確、高分辨率的古氣候數據,亞洲季風與人......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劉建國團隊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研究揭示了孟加拉扇區沉積物運輸與氣候變化的復雜關系。相關成果近日發表于《第四紀科學評論》(QuaternaryScienceR......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戰愛斌團隊聯合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高養春團隊和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張志新團隊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通過整合適應性位點預測模型揭示入侵物種......
2025年的腳步越來越近,美國《福布斯》網站在近日報道中預測了2025年值得關注的四大技術趨勢。文章強調,這些最具變革性的技術將深刻影響人們的生活與工作方式,同時也會顛覆我們對周圍世界的認知。AI代理......
《自然·城市》26日發表的一篇氣候變化相關系統性綜述顯示,全球沿海城市在適應氣候變化影響方面似乎進展緩慢,而且其主要依賴于過去和現在的經驗,而非是基于對未來風險的預測。全球沿海城市是經濟增長熱點,但也......
《國家氣候變化健康適應行動方案(2024—2030年)》政策解讀一、出臺背景隨著以全球變暖為特征的氣候變化進一步加劇,近年來高溫熱浪、洪澇、低溫寒潮、臺風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趨多趨強,人類的生存、生命和......
全球的海岸線曾經受到牡蠣礁的保護,牡蠣礁是牡蠣與巖石以及牡蠣與牡蠣之間相互融合形成的廣闊礁群。在過去的兩個世紀里,過度捕撈和棲息地的喪失摧毀了地球上大約85%的牡蠣礁。9月25日,據《自然》報道,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