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09-07-03 11:47 原文鏈接: 英美等國的食品安全法規

      食品安全是全世界所關心的熱點問題,值此中國實施《食品安全法》之際,研究其它世界強國在相關方面的成就及實施過程中如何落實法律也有現實的借鑒意義和價值。

     

      英國:立法與監管齊下

      英國是較早重視食品安全并制定相關法律的國家之一,其體系完善,法律責任嚴格,監管職責明確,措施具體,形成了立法與監管齊下的管理體系。

      英國從1984年開始分別制定了《食品法》、《食品安全法》、《食品標準法》和《食品衛生法》等,同時還出臺了許多專門規定,如《甜品規定》、《食品標簽規定》、《肉類制品規定》、《飼料衛生規定》和《食品添加劑規定》等。這些法律法規涵蓋所有食品類別,涉及從農田到餐桌整條食物鏈的各個環節,對食品的監管實行了多管齊下的策略。

      在英國,責任主體違法,不僅要承擔對受害者的民事賠償責任,還要根據違法程度和具體情況承受相應的行政處罰乃至刑事制裁。例如,根據《食品安全法》,一般違法行為根據具體情節處以5000英鎊的罰款或3個月以內的監禁;銷售不符合質量標準要求的食品或提供食品致人健康損害的,處以最高2萬英鎊的罰款或6個月監禁;違法情節和造成后果十分嚴重的,對違法者最高處以無上限罰款或兩年監禁。

      為強化監管,英國政府于1997年成立了食品標準局。該局是不隸屬于任何政府部門的獨立監督機構,負責食品安全總體事務和制定各種標準,實行衛生大臣負責制,每年向國會提交年度報告。食品標準局還設立了特別工作組,由該局首席執行官掛帥,加強對食品鏈各環節的監控。

      英國法律授權監管機關可對食品的生產、加工和銷售場所進行檢查,并規定檢查人員有權檢查、復制和扣押有關記錄,取樣分析。食品衛生官員經常對餐館、外賣店、超市、食品批發市場進行不定期檢查。在英國,屠宰場是重點監控場所,為保障食品的安全,政府對各屠宰場實行全程監督;大型肉制品和水產品批發市場也是檢查重點。

      在英國食品安全監管方面,一個重要特征是執行食品追溯和召回制度。食品追溯制度是為了實現對食品從農田到餐桌整個過程的有效控制、保證食品質量安全而實施的對食品質量的全程監控制度。監管機關如發現食品存在問題,可以通過電腦記錄很快查到食品的來源。一旦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地方主管部門可立即調查并確定可能受事故影響的范圍、對健康造成危害的程度,通知公眾并緊急收回已流通的食品,同時將有關資料送交國家衛生部,以便在全國范圍內統籌安排工作,控制事態,最大限度地保護消費者權益。

      為追查食物中毒事件,英國政府還建立了食品危害報警系統、食物中毒通知系統、化驗所匯報系統和流行病學通信及咨詢網絡系統。嚴格的法律和系統的監管有效地控制了有害食品在英國市場流通,消費者權益得到了很好的保護。

     

      美國:相關法律日臻完善

      美國早期涉及食品安全的有關法律是從英國繼承下來的。美國聯邦政府對藥品的管理最早始于1820年。當時,11位醫師在華盛頓特區召開會議,制定《美國藥典》—這是美國第一部標準藥品法典。1880年,美國農業部首席化學家彼得·科利爾對摻假食品進行調查后,建議通過一部全國性的食品和藥品法。該議案當時被駁回。隨后的25年中,國會提出100多個關于食品和藥品的議案,并不斷有單項法律獲得通過,如1897年通過了《茶葉進口法》,1902年通過了《生物制品控制法》。國會還撥專款給政府化學局,研究防腐劑和色素對健康的影響。這些研究引起人們對食品摻假問題的廣泛關注,公眾對通過一部聯邦食品和藥品法的支持率大大增加。

      1906年6月30日,美國通過了第一部《食品和藥品法》。該法禁止冒牌和摻假的食品、飲料和藥品。同時,還通過了《肉類檢查法》。由于當時肉類加工廠衛生條件差,食品中含有有毒防腐劑和染料,這類法律適時出臺,迎合了市場的要求。此后,不斷有修正案獲得通過。同時,按《農業撥款法》,將食品、藥品和殺蟲劑管理局簡稱為食品和藥品管理局。

      1933年,食品和藥品管理局建議徹底修正已過時的1906年出臺的《食品和藥品法》。1938年,國會通過了《聯邦食品、藥品和化妝品法》。該法包含了許多新條款:管理范圍擴大至化妝品和醫療器械;要求新藥上市前必須被證明是安全的;開創藥品監管的新體制;對不可避免的有毒物質,要定出安全限度;授權對食品的特性、質量和容器制定標準;授權對工廠進行檢查等。

      1944年,國會通過了《公共健康服務法》。該法涉及的健康問題十分廣泛,包括生物制品的監管和傳染病控制。1945年,《青霉素修正案》要求食品和藥品管理局檢驗并保證所有青霉素制品的安全性。后來,修正案將該要求擴展到所有的抗生素。1983年,此種控制已無必要,該法案被廢除。此后,《食品添加劑修正案》、《色素添加劑修正案》、《藥物濫用控制修正案》和《嬰兒食品配方法》等相繼出臺,使涉及食品和藥品安全的法律日臻完善。

      美國涉及食品和藥品安全的法律法規由國會授權的食品和藥品管理局、美國農業部的食品安全檢驗署和動植物衛生檢驗署以及美國環境保護署等負責監督和落實。

      食品和藥品管理局相當于最高執法機關,由醫生、律師、微生物學家、藥理學家、化學家和統計學家等專業人士組成,致力于保護、促進和提高美國的國民健康。

      該局約有1萬名正式員工,其中2100名是有學位的科學家,包括900名化學家和300名微生物學家。食品和藥品管理局每年監控的產品價值高達1萬億美元,相當于美國國民每年消費總額的1/4。

      食品和藥品管理局有1100名有執照的稽查員,受他們監督的美國國內公司約有9.5萬多家。其中每年有1.5萬家公司接受食品和藥品管理局抽查,以確保這些廠家產品的生產過程符合法規及產品的標簽正確無誤。

     

      俄羅斯:食品安全管理落在實處

      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俄羅斯并不乏相關法律文件和技術標準。《食品安全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各種政府決議及地方規定都對此有詳盡而明確的要求。然而,現實生活中食品安全問題仍不時凸顯,其中關鍵不在于無法可依,而在于有法不依、執法不嚴。

      在俄羅斯,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過去一直由國家衛生防疫部門、獸醫部門、質檢部門及消費權益保護機構共同負責。但是“三個和尚沒水吃”,婆婆太多也帶來職責劃分不清、推卸責任甚至相互扯皮的弊端,最終使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無法落到實處。

      這一局面在2004年開始得到改觀。當年3月,俄羅斯總統普京為理順食品安全管理機制,命令對相關行政管理機構進行調整,在俄羅斯衛生和社會發展部下設立聯邦消費者權益和公民平安保護監督局,將俄羅斯境內食品貿易、質量監督及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交由該局集中負責。

      新機構的成立對于集中行政資源、監控食品質量和安全起到了積極作用。其職責范圍包括:檢查食品制造和銷售場所的衛生防疫情況,對進口食品進行登記備案,在新食品上市前進行食品安全鑒定,對市場所售食品進行安全及營養方面的鑒定和科學研究,以及制止有損消費者權益的行為等。該局在全俄各聯邦主體設有分局,負責當地的食品安全檢查和監控工作。

     

      日本:不斷修改進步的《食品安全法》

      日本早在1947年就制定了《食品衛生法》、《食品衛生法施行令》及《飲食業營業取締法》等法律法規;根據不同的飲食品種,還相繼制定了相關的規則,例如:《牛奶營業取締規則》、《清涼飲料水取締規則》、《飲食物防腐劑、漂白劑取締規則》、《飲食物添加劑取締規則》、《飲食物器具取締規則》等。為了保證這些法律法規能夠得到認真貫徹和實施,日本還設立了食品安全局、食品衛生協會、衛生保健所等管理和監督機構,為保障國民的健康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根據不同社會時期出現的新問題,日本不斷修改和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上世紀70年代前后,人類在享受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創造的優越條件時,忽視了對自然環境的保護,給自身帶來了災難。以重化學工業為主的日本熊本縣水俁市、三重縣四日市、川崎市以及阪神地區周邊的水質和大氣等被未經處理的廢水、廢氣等有害物質嚴重污染。環境污染還導致大量水產品及農作物被污染。當地居民食用了被污染的水產品和農產品后,出現了許多從來沒有見過的怪病,直到現在還有不少患者忍受著痛苦的煎熬。后來,查明這些怪病是因為食用了被有害化學物質污染的食品引起的。

      這些問題出現后,引起了日本食品安全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該部門認識到,必須從源頭堵住食品污染,嚴格限制抗生素、農藥和化肥的使用,并大力鼓勵研究開發和使用無毒、低毒農藥及有機農肥,并加強對食品中的農藥殘留物和食品添加劑的安全管理,加強對農藥的毒性測試和對食品添加劑的安全評估。首先,日本厚生勞動省大幅降低了農藥殘留允許量,對242種農藥制定了嚴格的殘留標準,并計劃以國際數據為基礎,對目前國際上廣泛使用的200多種農藥盡快制定新的限量標準。沒有制定允許殘留標準的農藥將被禁止使用。其次,嚴格檢測和限制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日本已經停止使用了38種食品添加劑,并禁止含有這些添加劑的食品上市銷售;嚴格規定上市銷售的肉蛋魚類等食品不能含有抗生素等物質,食品不得用放射線進行加工處理等。

      日本現行的《食品安全法》前身正是1947年的《食品衛生法》,該法一共經過了11次的修訂,其中以2003年的變化最大。當時,日本的食品安全事故頻發,如2000年日本出現雪印乳品公司食物中毒和消費欺詐事件,打破了日本食品安全的神話,這些構成了日本修改法律的客觀原因。而作為世貿組織的成員,日本必須履行農產品協議,但是政府意欲通過綠色壁壘等來限制外國食品的進口,這就必須有相關的食品貿易技術,這是修改法律的內在原因。另外,國際社會的共識是食品不僅要衛生,更要安全,日本在修法時改變了立法目的,更名為《食品安全法》,就是順應了新世紀食品安全理念發展的大勢所趨,這其實是修改法律的基礎動因。

    相關文章

    福建5部門聯合部署校園食品安全工作

    為推進校園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保障在校師生用餐安全,近日,福建省食安辦、省教育廳、省公安廳、省衛生健康委、省市場監管局聯合發文部署加強全省校園食品安全工作,全力保障開學季校園食品安全。5部門要求,各地要......

    天津、河北檢察機關已對“油罐車運輸食用油”案提起公訴

    2月13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經濟犯罪檢察廳廳長杜學毅做客“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持續推進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檢察實踐”最高檢廳長訪談時介紹,2024年,最高檢依法加大對危害食藥安全犯罪重大敏感案件的督辦指導......

    關于推動建立完善生產經營單位食品安全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機制的意見(征求意見稿)

    市場監管總局關于公開征求《關于推動建立完善生產經營單位食品安全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機制的意見(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公告為深入落實“預防為主、風險管理、全程控制、社會共治”的食品安全工作原則,推動生產經......

    國務院食安辦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校園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

    近日,國務院食安辦聯合教育部、公安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校園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聚焦校園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管理責任和現代化治理水平,部署各地進一步健......

    總局發布《食品安全違法案件查辦通用指南》和《食品安全執法辦案指南(一)》

    為切實有效提升基層執法效能,市場監管總局啟動“1+N”食品安全違法案件查辦指南體系建設(即1個案件查辦通用指南+N個辦案指南),并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近日首批制定發布了《食品安全違法案件查辦通用指南》和......

    山東出臺指南規范外賣封簽使用

    為貫徹落實《山東省食品安全條例》,全面推廣并規范使用封簽,切實提高網絡餐飲食品安全水平,山東省市場監管局日前公布了《山東省外賣封簽使用管理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南》自2025年1月1日起實施......

    張家港推動食品安全風險防控能力再提升

    今年以來,江蘇省張家港市市場監管局積極探索推行食品安全“觸發+穿透式”監管,深化“信用+”監管運用,進一步提升食品安全風險防控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系統化治理食品安全問題。截至目前,該局已對8家食品生......

    市場監管總局:30批次食品抽檢不合格

    近期,市場監管總局組織食品安全監督抽檢1657批次樣品,檢出30批次樣品不合格。產品抽檢結果可查詢https://spcjsac.gsxt.gov.cn/。對抽檢發現的不合格食品,有關省級市場監管部門......

    遼寧推進校園大宗食材電子化溯源管理

    “截至目前,我司直接采購的77類產品,掃碼覆蓋率達到93.5%,供應商食材掃碼覆蓋率也達到92%。借助‘食安遼寧’溯源碼,人工節省最為明顯,其次是簡化了溯源流程,還有就是節省大量材料打印紙張。”在遼寧......

    市場監管總局:三季度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不合格率為2.95%

    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消息,2024年第三季度,全國市場監管部門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完成食品安全監督抽檢2087424批次,依據有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等進行檢驗,發現不合格樣品61572批次,監督抽檢......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