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1-02-23 09:24 原文鏈接: 茅臺院士候選人!白酒的傳奇,院士的笑話?

      這兩天茅臺集團的總工王莉被推到了風口浪尖,原因是貴州省科協把她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上報了,從而引發了爭議。有網友評論說,這事科學性不高,侮辱性極強。隨后山東黃金集團董事長陳玉民也入選了工程院院士的候選名單。

      兩院院士每隔兩年評選一次,院士頭銜代表著至高的學術榮譽,因此一直是公眾與媒體關注的焦點。有人拿王莉來跟10年前的煙草院士相對比,認為是同等惡劣的事件。兩院院士候選人應該有嚴格的標準,并且有嚴格的評定程序。

      今天我們就與原北京協和醫學院教授王晨光和科普作家方玄昌一起,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本期話題成員】

      王晨光 原協和醫學院教授

      方玄昌 科普作家

      賀哥 科學媒體人

      【內容概覽】

      方玄昌:無論是中國科學院還是中國工程院的院士,都是學術界的權威,都代表學術的最高水準。工程院院士偏重于應用科學方面的考量,科學院院士則更偏向于純學術。從評選程序上看,候選院士最后都是由同行的其他院士(不包括80歲以上的資深院士)來投票評定。

      王晨光: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的標準和條件都是有明確規定的。比如說工程院院士,它從三個方面確定標準。第一方面當然是學術成就,必須是在工程技術方面做出重大的、開創性的成果。第二方面是道德層面,必須熱愛祖國,學風正派,品行端正。還有一個是學術職稱門檻,要求是工程師、研究員、教授,或者是具有同等職稱的專家,才可以作為院士候選人。

      從程序角度來看,由貴州科協來推舉王莉作為院士候選人,倒也沒什么不對。

      賀哥:目前從程序上王莉僅僅是由貴州省科協做了推薦,后邊還有很多程序,還要經過中國科協的推薦、上報,然后經過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審議,還有很多流程才能正式成為有效候選人。目前可以理解成只是走出了第一步。其實如果從王莉所從事的酒的研究領域來講,評選院士是無可厚非的。

      方玄昌:不管是這一次的酒精院士還是上一次的煙草院士,如果他們在酒精跟人體健康的關系、或者是釀酒技術,以及煙草和人體健康之間的關聯等方面確實做出了新的發現,有重大的突破,我認為評審院士都沒有問題。

      賀哥:釀酒本身其實還有很高的技術含量,可研究的東西很多,酒類發酵本身還是嚴肅科學,這沒有什么疑問。

      王晨光:釀酒中間的一個環節就是發酵技術。有目的地讓發酵技術服務于人類,其實也就是百年的歷史,最主要的就是生產抗生素,一直到現在,一些生物大分子制藥,依然還要用到發酵技術。

      單純從酒類的發酵來說,也有很多學問在里頭。比如說近幾年的新能源領域,為了提高酒精的轉化率,也需要在工程方面做出很多改進。所以從這些方面來講,推舉院士本身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如何評價具體的某一個候選人,到底他的學術成就是否達到了院士的標準,這是另外一回事。

      賀哥:王莉其實不是酒領域第一個院士候選人,實際上,中國在酒的研究領域已經有幾位院士了,像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葡萄酒學院院長陳堅院士,他本人就在茅臺、五糧液、金種子酒開了院士工作站;還有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院士,都是在做酒類相關研究的,只是他們所屬機構是高校,這身份可能不像企業高管那么引人注目。王莉出身于商業機構,她的成果究竟如何,實際上才是更關鍵的問題。

      王晨光:看到這個新聞之后,我在一些生命科學類的學術網站試圖查找王莉,看看她到底在科學與技術方面有什么貢獻。先是英文論文,把王莉和茅臺這樣的關鍵詞輸進去之后,只找到了一篇她作為第三作者的論文。從英文論文看,她在推動科學方面,并沒有在國際上得到很好的認可。

      第二方面,我也查看了國內的一些網站,搜集了她的學術成果。她到目前發表了100多篇文章,并且在茅臺集團也有自己的工作室。我大概瀏覽了一下她的論文目錄,主要是針對茅臺酒生產過程中,一些決定它風味的微生物、一些鑒定方法方面的研究。這些文章我不認為對一個學術領域、甚至技術領域有多大的推動作用。

      為什么這樣說?我們都知道,茅臺作為一家釀酒企業,他一直在強調,他們引以為傲的是獨特的傳統工藝,好像還列入了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所以茅臺酒就是要忠于這種傳統,生產工藝所有環節都要嚴格遵守這種傳統。

      既然遵循傳統工藝,王莉對茅臺酒的發展是沒有貢獻的。即便是分析這里面含有什么成分,這對現代分析手段來講也沒什么秘密,都可以分析得一清二楚,所以在這一塊也不存在技術上的突破和創新。

      從她這些文章來看,無論是科學還是技術,我不認為她能在任何一方面滿足作為院士頭銜所需要作出的貢獻。

      賀哥:茅臺自己推出了一個宣傳片,里邊介紹茅臺是怎樣依據古法釀制的,特別強調說在茅臺制取的過程中,里邊有一個工藝環節,是找年輕的女孩用腳去踩酒曲,最后形成一個外硬內松的酒曲塊。網友在茅臺的股票論壇里問他們,是不是至今還保留著處女采曲這種傳統工藝,茅臺的官微回應說這是真的。茅臺自己在對公眾的宣傳上,也一直強調自己保留著這種傳統工藝的底蘊。

      方玄昌:剛才賀哥談到,研究酒的院士已經有幾位了,那就意味著如果王莉真的成為工程院院士的正式候選人,她將由這幾位學院派的院士來評定,即使走到這一步,我估計另外那幾位同行也不會把她評上去的,更大的可能是進入正式選舉之后,第一輪就刷下去。

      賀哥:我對老方的判斷有所保留。這個領域的院士不多,或許他們跟王莉交往還比較深厚;此前已經有一些出人意料的結果,并不一定能夠把她選下去。10年前煙草院士順利當選就是其中之一。

      與這次不同的是,那次是入選結果成為事實了才被輿論所關注。當年,52歲的中國煙草總公司鄭州煙草研究院副院長,叫謝劍平,歷經三次提名以后,最后當選中國工程院的院士,消息一出,輿論炸窩。當時有很多專業人士站出來抨擊這事,包括原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楊功煥,還有科普作家方舟子,他們紛紛發聲,主要理由是說謝劍平入選院士,所依賴的成果是“香煙的降焦減害”,而實際上大量研究已經證明降焦減害是不成立的。包括世衛組織在內,國際機構都認為降焦減害是一種欺騙性的宣傳,實際上是煙草公司的一種促銷手段,這是國際公認的。

      當時楊功煥就說,這種研究居然能夠被科學界認可,還能評上院士,這是中國科學界的恥辱,也是中國科學院的恥辱。評語可比現在的激烈多了。

      謝劍平所謂的創新研究,還有一部分是把中草藥給加到香煙里邊,這就更奇葩了,因為相當于在煙草中引入了更多雜質,意味著燃燒過程中可能會釋放出更多的致癌物質。

      然后就有上百名院士聯名上書工程院,要求取消謝劍平的院士資格。

      中國工程院沒有把握住這次自我糾錯的機會,當時的副院長潘云鶴表示,依據章程,工程院方面沒有辦法主動撤銷煙草院士謝劍平的資格,只能對謝劍平做了勸退的處理,但是對方不接受,沒有主動退出,工程院就沒招了。

      這是一種很奇葩的處理方式,如果你認為他不符合院士資格,作為頒發機構,直接給他撤銷了顯然更好。你勸退,人家誰會把到手的利益放開?

      方玄昌:煙草院士誕生之后又來勸退他,勸退行為證明工程院也認為這個院士不合格,而不合格的院士卻已經誕生了,這只能說明整個評審機制出了問題。由于是由既有的院士來投票評選新院士,說明既有的院士這個群體至少在這一次評選中出了問題。以我過去的觀察,我認為是由于利益輸送,或者是裙帶關系等一些原因,導致這個群體不自律,從而推選出一些匪夷所思的院士,煙草院士如此誕生。

      院士這個群體應該珍惜自己的羽毛,不應該再用另外一種強硬的手段來規范他們。推選出煙草院士,或者其他低水平院士,在我看來是這個群體對自己不負責任。

      中國工程院和科學院中,之前已經有那么多水平很差的院士了,王莉就算真的入選,也未必能創造院士水平的最低紀錄。

      我作為記者,曾經跟特別低水平的院士打過交道。

      早先我跟兩個研究中醫的院士打過交道,當時不是要去采訪他們的成果,他們沒什么成果值得我采訪;是由于他們當時號稱獲頒了國外的一個特別重要的獎項,叫愛因斯坦科學獎,這個獎一年只頒發給一個人。與這兩個中醫領域的院士一同“獲獎”的還有一大批中國人,而愛因斯坦科學獎網站上并沒有這些人的名字,但他們堅信自己拿了這個獎。由此我們做了調查,發現其實是有一個類似于中介機構的去騙了他們。

      這個事件在網上發酵、大家也清楚這是個低級騙局的時候,我去問他們,你們拿到這個獎了嗎?他們非常堅定地說,我們就是拿到這個獎了。我把網上的一些揭露信息、包括對那個山寨獎牌的揭露信息拿出來給他們看,他們依然說“反正我就是拿獎的”。當時給我的印象,這兩個院士,跟路邊那些接受送雞蛋賣保健品騙局的老太太沒啥區別,屬于一個層次。

      還有一個院士,現在已經去世了,也是研究中醫發家的,當年陷入了一場學術造假風波,掛他名字的好多篇論文出了問題,他所在的學校處理的時候,讓他課題組里面的一個博士來頂缸。當時輿論洶洶,認為學校的做法屬于抓小放大,把主謀給放了,讓下面的小兵來頂替。但這個事,輿論還真可能是冤枉他了。這幾篇論文作假,他很可能真是不知道的,為什么?因為他根本讀不懂這些論文,不僅僅是英文不行,而且這些論文的內容并非他研究的方向,他研究的方向是跟中醫有關的,說白了就是啥也不懂。

      王莉如果入選院士,從學術水平上來說,是不太可能比這三個院士更差的。

      王晨光:我跟個別院士在學術上有過合作,從我的經歷來看,他們還是非常優秀的,能推動行業的發展。當然這不一定具有代表性。也有一些熟悉的院士,包括最近的某個院士,學術論文出現問題。如果算上那些中醫院士,從學術成績方面看,我想王莉也不會比他們更差。

      方玄昌:一方面,有一些水平特別差的院士,另外一方面,還有許多高水平科學家入選不了院士。比如饒毅老師,他學術水平是很高的,但他當年回國之后參選了一次院士評選,結果第一輪就被刷下來了。他一怒之下,聲明以后再也不去參評院士。從饒毅的學術水平看,很多院士同行可能都不如他。

      至少從有限的這幾個案例,入選的煙草院士、正在等待入選的酒精院士,以及之前的中醫院士,加上第一輪被刷下來的饒毅,兩者對比可以給出一個結論:院士競選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這么一種現象。然后再結合院士造假而獲得保護的系列事件,可以得出一個讓人更不舒服的結論,那就是院士參評變成了名利場的競逐。這是我做科學記者20年來所獲得的一種觀感。

      王晨光:院士的評審標準決定,它是一種榮譽稱號,是一種終身榮譽,而不是學術職稱。但這跟現在的院士遴選機制其實又是矛盾的。幾年前公布過一個院士改革的決定,內容重點是優化學科布局,還有一點是要提高中青年人才在院士中的占比,并且實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一方面,你說院士是一種終身榮譽稱號,另外一方面,你又要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實施院士退休退出制度,這顯然是矛盾的。

      大家都知道,院士制度之前叫學部制。中國科學院的管理也是按照學部管理的,有數學部、物理學部、化學部、生命科學部等。之前院士叫學部委員的時候,他是掌握學部實權的,他決定學部的發展方向。后來改為院士制度之后,其實內容并沒有改變,院士依然掌握著他所在學部的發展方向,決定了學術資源的分配。

      所以說是榮譽稱號,其實院士絕對不僅僅是個榮譽,而是體現了很大的權力。這也是為什么各個省市,甚至以一省之力來推舉院士。而行業協會也在推自己的院士,都是有重大的利益在里頭。

      對比美國,院士才真的是榮譽稱號。我在美國工作的時候,2010年,我所在的托馬斯杰弗遜(Thomas Jefferson)大學發生了一件事,有一位Hilary Koprowski教授,也是美國科學院院士,一紙訴狀就把托馬斯杰弗遜大學告上了法庭,是因為大學要把他的實驗室關掉,把他手下的人全部終止工作,等于是大學要把唯一的一個院士要給趕出去了,而且還是非常有名的一個院士,他是脊髓灰質炎口服疫苗的發明人,在疫苗研究領域非常有名氣。

      就是說在美國,院士確實就是一個榮譽稱號,他在獲取基金等方面沒有任何優勢。這在中國是不可思議的,同樣是院士,在中國它已經不是個榮譽稱號了,已經是實實在在的權利。

      賀哥:甚至可以說,在中國院士是有特權的,院士頭銜意味著他后面是一個副部級的待遇,而且是終身的。院士掌握著很多學術資源,能夠左右一些重大項目的經費分配,對機構來說,院士就是一個大寶貝,能夠帶來更多的科研項目。

      對比之下,官員都有退休,到了歲數就要退下來,所以院士的含金量甚至遠遠大于一些擔任過實權的官員,它是能夠終身持續從中獲益的一個頭銜。曾經有一起大的風波,有幾十位部級官員都成為了院士候選人,當時輿論就很擔心工程院會不會成為高官俱樂部。這是過往的一個印證,就是說院士的頭銜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比一個部級官員的身份有更大的吸引力。這也是大家前仆后繼參與評選的原因。

      正是因為此前暴露了很多問題,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也一直在推進改革,2018年就有一個比較大的改革措施,院士正式有了退出機制,也就是說職務上不再是終身制了,但院士的榮譽稱號還保留。任職有一個歲數年限,當時是說到80歲以上就不再擔任職務,最終目標是降到70歲以上的院士不再擔任職務。

      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到2019年的時候,就有一些機構通過返聘,又把退休院士聘回了原單位。當然這有兩種解讀,一種是他可能確實有貢獻;另一種解讀,這是換湯不換藥、延續此前的做法。

      還有就是剛才提到的,高官入選院士有了規避制度。兩院現在都有一項禁止規定,黨政機關處級以上干部不能再去參評院士,這個規定把官員通過參選院士將利益變現或延長這條路給堵上了,這是挺好的。

      還有一塊,此前院士增選有三種途徑,除了院士推薦、專業協會推薦,還有一個叫所在機構推薦,這里邊水就深了。

      所在機構推薦這種方式導致當時很多機構會包裝院士候選人,甚至愿意花錢給這些院士候選人做一些活動,比方說把這個領域內的院士都請過來,開個會,通過一些專家顧問費等形式,以變相的利益輸送方式賄賂具有投票權的院士。現在院士制度改革取消了所在機構推薦,剩下只有兩條路,院士個人推薦,還有是科協這種機構來參與推薦。

      方玄昌:中國整體的科研水平、研究人員的水平,肯定是在逐步提升,跟30年前40年前相比,今天的教授恐怕水平要高出很多;但作為院士這個群體,他們相對于普通教授的水平優勢有沒有在下降?也就是院士的評選標準有沒有放低?

      王晨光:這點很難講,現在科學院院士的評價,主要看論文,看誰發的重量級論文多,或者誰ZL數量多、誰的榮譽稱號多,都是拿這些來評價。像饒毅這樣有突出貢獻的教授,進不了院士圈的也不多。我認為,如果能夠嚴格按照中國的院士標準,它是完全沒問題的。從整體上看,我認為院士還是能夠代表中國科學和技術方面的最高水平。

      方玄昌:晨光你會去參評院士嗎?

      王晨光:看了王莉的簡歷,我覺得她能上的話,從學術水平看我也能上。當然這是開玩笑了。正是因為我對院士的理解,它是榮譽稱號,我不太贊同改革院士遴選機制中的一部分,比如傾向于讓更多的年輕人入選,這表面上好像是鼓勵年輕人,讓他們承擔更大的責任;但到了具體執行環節往往就變樣了,變成年輕人為了院士而院士,擠破了頭往這條路上趕。

      我認為,它既然是個榮譽稱號,我們把它作為一種榮譽稱號來對待就好了,在年輕的時候、還有精力去做研究的時候,把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研究上。如果在這個階段做得好,我想包括院士這些榮譽稱號,應該是隨之而來的,而不應該是說追求的,這是我對院士的理解。

      所以,我即便認為自己水平夠,也不會去找關系,或者找機構給我推薦什么的。

      這次事件,主流的觀點都是反對王莉作為茅臺企業的總工程師身份來參選院士,也凸顯出大家對院士標準還是有期待的,還是把院士群體作為中國當前學術群體的最高標準。從國家的層面,要想把中國學術領域規范化,針對當前存在的學術造假進行醫治,還是要從院士群體入手。如果成天只抓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偏遠城市小機構的人,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

      如果某一天,院士這個群體讓大伙沒有了如同這次一樣的感受,也就是民眾失去了對這個群體的最后的一點點希望,那么我們還能指望誰?

    相關文章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又一位院士接任校長!

    據中國科大新創校友基金會消息,2024年10月11日15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東校區理化大樓東三報告廳召開全校教師干部大會。會議宣布: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央候補委員常進院士(844校友)履新接任中國科......

    校長院士聯袂講授這堂思政課又“土”又“潮”

    “機器人”自動巡園、機械手采摘蔬果、從耕牛秧馬變遷到無人農場……9月29日,華南農業大學校長薛紅衛聯袂院士專家,為學生帶來一堂又“土”又“潮”的“思政第一課”,帶領學生走進華南農業大學水稻機械化博物館......

    沈洪兵院士任國家衛健委副主任、國家疾控局局長

    9月27日,人社部網站發布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信息。其中,任命沈洪兵、郭燕紅(女)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任命沈洪兵為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局長;免去王賀勝、于學軍的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職務,免......

    第二屆國防科技高地論壇聚焦無人智能制勝未來

    9月27日,國防科技大學聯合湖南省人民政府、軍事科學院、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舉辦的第二屆國防科技高地論壇主論壇在長沙舉行。論壇現場。王昊昊攝論壇由國防科技大學牽頭發起......

    盧煜明院士將出任香港中文大學第九任校長

    9月27日,香港中文大學宣布,校董會在當天舉行的會議上一致通過聘任盧煜明為香港中文大學的第九任校長,任期為五年,自2025年1月8日起生效。據介紹,盧煜明1963年出生于香港,是著名分子生物學臨床應用......

    鄔江興院士:用電力拼算力的范式不可持續

    ·必要多樣性是破解多樣化算力需求下計算系統結構性失配的根本路徑,必要多樣性+超穩定機制才能產生適應不確定性場景的能力。高性能計算被譽為計算機科學工程的皇冠,9月24日,在全國高性能計算學術年會在武漢召......

    吳一戎:中國空天信息產業進入高速發展新階段

    中新網北京9月21日電(記者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空天院)院長吳一戎9月21日表示,中國空天信息產業進入高速發展新階段,迫切需要推動空天信息領域的高質量發展。以“匯智空......

    追憶楊士莪院士:做人做事做學問,為船為海為國防

    作為我國水聲工程學科奠基人和水聲科技事業開拓者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程大學教授楊士莪帶領團隊為我國萬里海疆裝上“千里眼”和“順風耳”,為祖國筑牢堅不可摧的“水下長城”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20......

    汪景琇:和太陽打交道的45年

    編者按:“災難面前,唯有責任……”伴隨著周喆直緩緩道出這句臺詞,行星發動機依次點火,地球擺脫正在膨脹的太陽流浪向遠方。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系列中的悲壯一幕雖是虛構,對于太陽的力量卻并未夸大絲毫,她只消......

    徐星:把億萬年前的故事講好

    編者按:十五年后回訪,徐星的辦公室還是初見的樣子:擺滿化石的三面貨架、放著顯微鏡的工作臺、放滿專業書和恐龍模型的書柜、電腦桌……就連他本人也一如往常,溫和儒雅、一身利落,只有兩鬢間的星點白發暴露了些許......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