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4-09-19 15:53 原文鏈接: 追憶楊士莪院士:做人做事做學問,為船為海為國防

      作為我國水聲工程學科奠基人和水聲科技事業開拓者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程大學教授楊士莪帶領團隊為我國萬里海疆裝上“千里眼”和“順風耳”,為祖國筑牢堅不可摧的“水下長城”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2024年3月19日,楊士莪因病逝世,享年93歲。回憶起楊士莪,他的學生——哈爾濱工程大學水聲工程學院副院長張海剛眼里閃著淚光。楊士莪離世前的日子,他一直陪伴在院士身邊。“老師難受時躺在床上不說話,但學生談到科研問題時,他還是會拼盡力氣,為團隊指引方向。”張海剛說。

      楊士莪猶如海上燈塔,用一生詮釋了“做人做事做學問”的真諦。

      和國家需求緊密結合

      “今天的晚霞很美,是您又來看我們了嗎?”楊士莪逝世后的次日,晚霞映紅天空,哈爾濱工程大學學生在社交媒體上紛紛曬出照片,寄托對楊士莪的思念。在師生心中,楊士莪“為國聽海”的一生是對“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的最美詮釋。

      9月18日,記者來到哈爾濱工程大學水聲工程學院實驗室,看到2020級博士研究生韓明潛正在忙碌。“我在探索一種新的水下探測方式。”韓明潛說,“相比以往技術,這樣的信號處理方法可以獲取更高的陣列增益。”

      韓明潛是楊士莪的博士生。4年前,楊士莪幫他確定了研究方向以及博士論文題目。“未見楊院士之前,沒想到一位耄耋老人對水聲發展前沿如此了如指掌,并為我國水聲研究開辟新的方向。”韓明潛告訴記者,在楊士莪的指導下,他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在這里,所有師生的研究課題都有一個共同點——和國家需求緊密結合。“這是楊士莪院士在最后的日子依然和我們強調的,不管是科學研究,還是培養人才,都要和國家需求相結合。”張海剛說。

      “只要國家需要,就是值得的。”兩年前,91歲的楊士莪在水聲學子專業第一課的講臺上擲地有聲。1931年出生的楊士莪,在日本侵華戰爭背景下成長,他人生的每一個重要選擇都與祖國命運緊緊相連。

      1950年,國家迫切需要一批能駕馭、發展現代化武器裝備的工程科技人才。當時即將完成清華大學物理系學業的楊士莪,選擇加入大連海軍學校任教,投身國家海軍建設。

      1952年,中央軍委決定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楊士莪奉命被抽調到這里,成為第一批教員。

      1956年,國家調派他前往蘇聯進修水聲學。在蘇聯聲學所,楊士莪發現這里有4個研究室,其中兩個對中國研究生不開放,但都與國防息息相關。“真正尖端的東西,你想從國外學,想從國外買,是做不到的。”年輕的楊士莪立志開創中國的水聲工程研究。

      回國后,面對沒人、沒經費、沒設備的難題,楊士莪和同事們從國外的聲學書籍、雜志論文中“大海撈針”,編著了《水下噪聲學》等一批中國最早的水聲理論著作。楊士莪還主動承擔起為“青苗”助教們夯實專業基礎的任務,培養了水聲的第一批專業骨干和年輕教師隊伍。

      全國首個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理工結合、為國家戰略服務的綜合性水聲工程專業由此誕生。如今,哈爾濱工程大學已成為國家水聲事業發展的人才庫、專家庫和水聲技術基礎研究中心,我國水聲行業60%以上專業技術人員、70%以上高級專家,都從這里走出。

      把“命門”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1980年5月18日,我國首型洲際導彈“東風五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在預定海域轟然而下。這一聲驚天動地的水聲很快被船載水聲系統捕獲,楊士莪團隊最終判斷,“東風五號”成功命中預定彈著點。這聲水聲向世界莊嚴宣告,中國打破了超級大國對洲際戰略核武器的長期壟斷。

      為了用水聲技術在茫茫大海上鋪張隱形靶紙,準確捕捉到東風五號落點位置,楊士莪帶領團隊攻堅了10年。

      設計之初,大家連導彈落水的聲音都沒聽到過。但看到國家的急迫需求,楊士莪毅然帶著研究員們走上這條開荒之路。

      楊士莪頂著壓力,在一次又一次磨煉中,帶領團隊開創了中國最早的水聲定位方法和技術,成功研制了一系列國際先進的水聲定位系統。如今的“蛟龍”號、“科學”號、“深海勇士”號、“奮斗者”號所用的國產定位系統,追根溯源都與楊士莪團隊研發的水聲定位系統相關。

      2018年,87歲的楊士莪仍然堅守在海試一線。學生們都勸他別去了,但楊士莪總說,不親自看看不放心。“楊院士是團隊的定海神針,在海面上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突發情況,院士總是能做出準確判斷,為團隊把脈定向。”張海剛說。

      時光回到30年前。為了把我國1萬多公里海岸線探明的楊士莪,作為南海水聲綜合考察隊隊長帶隊出征,開展中國首次獨立進行的大型深海水聲考察,為中國水聲事業積累了大量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將海洋強國建設的“命門”牢牢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里,楊士莪做到了。懷揣“為船為海為國防”的夢想,他的學生們正用一項項科研成果,把中國海聽得更清、守得更牢。

    相關文章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又一位院士接任校長!

    據中國科大新創校友基金會消息,2024年10月11日15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東校區理化大樓東三報告廳召開全校教師干部大會。會議宣布: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央候補委員常進院士(844校友)履新接任中國科......

    校長院士聯袂講授這堂思政課又“土”又“潮”

    “機器人”自動巡園、機械手采摘蔬果、從耕牛秧馬變遷到無人農場……9月29日,華南農業大學校長薛紅衛聯袂院士專家,為學生帶來一堂又“土”又“潮”的“思政第一課”,帶領學生走進華南農業大學水稻機械化博物館......

    沈洪兵院士任國家衛健委副主任、國家疾控局局長

    9月27日,人社部網站發布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信息。其中,任命沈洪兵、郭燕紅(女)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任命沈洪兵為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局長;免去王賀勝、于學軍的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職務,免......

    第二屆國防科技高地論壇聚焦無人智能制勝未來

    9月27日,國防科技大學聯合湖南省人民政府、軍事科學院、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舉辦的第二屆國防科技高地論壇主論壇在長沙舉行。論壇現場。王昊昊攝論壇由國防科技大學牽頭發起......

    盧煜明院士將出任香港中文大學第九任校長

    9月27日,香港中文大學宣布,校董會在當天舉行的會議上一致通過聘任盧煜明為香港中文大學的第九任校長,任期為五年,自2025年1月8日起生效。據介紹,盧煜明1963年出生于香港,是著名分子生物學臨床應用......

    鄔江興院士:用電力拼算力的范式不可持續

    ·必要多樣性是破解多樣化算力需求下計算系統結構性失配的根本路徑,必要多樣性+超穩定機制才能產生適應不確定性場景的能力。高性能計算被譽為計算機科學工程的皇冠,9月24日,在全國高性能計算學術年會在武漢召......

    吳一戎:中國空天信息產業進入高速發展新階段

    中新網北京9月21日電(記者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空天院)院長吳一戎9月21日表示,中國空天信息產業進入高速發展新階段,迫切需要推動空天信息領域的高質量發展。以“匯智空......

    追憶楊士莪院士:做人做事做學問,為船為海為國防

    作為我國水聲工程學科奠基人和水聲科技事業開拓者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程大學教授楊士莪帶領團隊為我國萬里海疆裝上“千里眼”和“順風耳”,為祖國筑牢堅不可摧的“水下長城”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20......

    追憶楊士莪院士:做人做事做學問,為船為海為國防

    作為我國水聲工程學科奠基人和水聲科技事業開拓者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程大學教授楊士莪帶領團隊為我國萬里海疆裝上“千里眼”和“順風耳”,為祖國筑牢堅不可摧的“水下長城”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20......

    追憶楊士莪院士:做人做事做學問,為船為海為國防

    楊士莪(中)為學生講解水聲實驗。新華社發(資料照片)作為我國水聲工程學科奠基人和水聲科技事業開拓者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程大學教授楊士莪帶領團隊為我國萬里海疆裝上“千里眼”和“順風耳”,為祖國......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