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3-06-04 20:50 原文鏈接: 菲爾茲獎得主:跨國科研合作,這種做法很危險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2209.shtm

    文 | 《中國科學報》記者田瑞穎 見習記者 孟凌霄

    這幾年,線上會議成為科學家交流合作的重要方式,尤其是跨國合作。

    但這讓2018年菲爾茲獎得主,歐洲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教授考切爾·比爾卡爾看到了非常“危險”的一面。

    在日前舉辦的2023中關村論壇全體會議上,比爾卡爾憂心忡忡地說,有些投資機構或者政府會認為,視頻會議不用花太多錢,也不用跑到國外,軟件就能開展科研合作,便不再為當面開會或者訪問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

    他強調這是非常危險的,“面對面交流,對于數學家或其他領域科學家同樣重要,什么也不能替代面對面的交流合作。”

      ?

    考切爾·比爾卡爾在2023中關村論壇上發言。圖源:記者拍攝

    “我做研究時不會考慮應用”

    比爾卡爾是代數幾何領域的頂級專家。2018年憑借在雙有理幾何領域的突破性進展,不到40歲的他獲得了“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

    2021年6月,比爾卡爾辭去英國劍橋大學教授,全職加盟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

    如今兩年已過,比爾卡爾感到,中國大學的數學中心發展很快,但特別需要注意基礎數學,“如果我們希望有更強大的應用數學,首先要有強大的基礎數學,否則應用數學無法走遠。”

    在他看來,特別是在經濟不好的背景下,如果政府將錢都用在應用數學上,覺得應用數學有用,基礎數學沒用,這是非常大的錯誤。

    比爾卡爾認為,基礎數學可能會在幾十年之后才能支撐到應用數學,所以往往被忽視。基礎數學最根本的動力是好奇心,而不是應用。

    “我是一個基礎數學家,我做研究時不會考慮應用,這不是我的工作,所以很重要的是,像我這樣的人能不能獲得相應的支持。”比爾卡爾說。

    他還指出,中國目前對數學的支持力度越來越大,但對于中國這樣的大國而言,至少需要50個清華大學這樣的數學中心,才能來支持數學的發展。

      ?

    考切爾·比爾卡爾。圖源:清華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

    “無聊”的數學教育

    比爾卡爾在歐洲生活了近20年,兩年前,他的兒子也隨之來到中國讀小學。

    “我個人覺得數學(教學)方法不太好,很無聊。”比爾卡爾認為,不喜歡數學并不是孩子們的錯,這涉及到教學大綱、課程設計還有老師的教法,關鍵是要在學校就激發起孩子們的興趣。

    那么,誰能讓數學教學變得有趣?

    “專業的數學家可以做到。”比爾卡爾感到有些沉重又極其關鍵的是,數學家可能并沒有參與到小學教育中,老師是老師,數學家是數學家,“老師和數學家脫節了。”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