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蟲的唾液會影響病毒傳播效率。近日,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程功團隊找到了一種伊蚊唾液蛋白AaVA-1,驗證了其影響病毒傳播的機制,為蚊媒病毒防控提供了新的干預靶點思路。相關研究1月14日發表于《自然—通訊》。
蚊蟲叮咬哺乳動物時,病毒會隨唾液進入人體皮膚,病毒感染免疫細胞并擴增,進而引起全身性感染。
程功等人分別評估了32種埃及伊蚊唾液蛋白對病毒復制的影響,發現名為AaVA-1的唾液蛋白對寨卡病毒和登革病毒感染免疫細胞有促進作用。
當AaVA-1與寨卡病毒一同注射到小鼠體內,寨卡病毒引發的病毒血癥癥狀顯著增加,小鼠加速死亡。若削減埃及伊蚊體內的AaVA-1含量,其傳播寨卡病毒的能力就明顯降低。
研究者還發現,AaVA-1會與其他蛋白產生競爭,激活細胞自噬,進而促進病毒感染。“因此,干預宿主自噬、研發以AaVA-1蛋白為靶點的疫苗,將有可能降低寨卡病毒傳播。”程功告訴《中國科學報》。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微生物學》最新發表一篇病毒學研究論文顯示,精液和唾沫中發現的細胞外囊泡(EV)表面的一種分子能阻斷寨卡或登革熱病毒等病毒的感染。這一研究結果有助于理解為何這些病毒......
蝙蝠被認為是許多微生物的潛在宿主,其中部分微生物可以感染其他動物和人類而導致人畜共患病。它到底是通過什么來促進病毒傳播?由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賴仞牽頭的聯合團隊研究發現:蝙蝠通過其唾液腺免疫......
“錯誤的信息和虛假的信息的傳播,就像病毒的傳播速度一樣快。”11月25日,2021中國網絡媒體論壇主論壇在廣州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鐘南山站在一個基層醫生的角度發表了主題演講。他表示,......
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都暴發于近二十年,并由不同的冠狀病毒株(CoV)引起。這些病毒被認為來源于蝙蝠,......
近日,為推動全球疫情變化的分析預測,及時分享科技抗疫經驗,推動聯合抗疫行動,由中國科學院牽頭成立的“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ANSO)在京召開了新冠疫情大數據分析與預測國際學術研討會。......
溫度、濕度、緯度,一些科研團隊圍繞新冠病毒傳播的外部環境條件進行研究,并就疫情進展發出類似于“天氣預報”的“警報”。而這對當前防疫乃至未來“預防”有何作用?來自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人類病毒學研究所的科......
中國的醫院幾周前還擠滿了COVID-19患者,現在卻空空如也,以至于試驗性藥物的試驗難以招募到足夠的合格患者。過去幾周,每天報告的新病例數量直線下降。這些驚人的消息出自2月28日由世衛組織的13名專家......
近日,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組織專家在中國科協調宣部、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的支持下,起草了《分區接診、集中診治》建議,呼吁所有城市疫情防控工作實施分區接診、集中診治,以有效切斷病毒傳染路徑,遏制疫情擴散......
蚊蟲的唾液會影響病毒傳播效率。近日,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程功團隊找到了一種伊蚊唾液蛋白AaVA-1,驗證了其影響病毒傳播的機制,為蚊媒病毒防控提供了新的干預靶點思路。相關研究1月14日發表于《自然—通訊......
蚊蟲的唾液會影響病毒傳播效率。近日,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程功團隊找到了一種伊蚊唾液蛋白AaVA-1,驗證了其影響病毒傳播的機制,為蚊媒病毒防控提供了新的干預靶點思路。相關研究1月14日發表于《自然—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