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速離心法
此法分離和純化抗原的原理是利用各顆粒在梯度液中沉降速度的不同,使具有不同沉降速度的顆粒處于不同密度梯度層內,達到彼此分離的目的。常用的密度梯度介質有蔗糖、甘油、CsCl等。
用超速離心或梯度密度離心分離和純化抗原時,除個別成分外,極難將某一抗原成分分離出來,故只用于少數大分子抗原的分離,如IgM、C1q,甲狀腺球蛋白等,以及一些比重較輕的抗原物質如載脂蛋白A、B等。多數的中、小分子量蛋白質采用此種方法很難純化。
2、選擇性沉淀法
其原理多根據各蛋白質理化特性的差異,采用各種沉淀劑或改變某些條件促使蛋白質抗原成分沉淀,從而達到純化的目的。常用的方法是鹽析沉淀法。
鹽析法的原理
蛋白質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取決于蛋白質分子表面離子周圍的水分子數目,亦即主要是由蛋白質分子外周親水基團與水形成水化膜的程度以及蛋白質分子帶有電荷的情況決定的。蛋白質溶液中加入中性鹽后,由于中性鹽與水分子的親和力大于蛋白質,致使蛋白質分子周圍的水化層減弱乃至消失。同時,中性鹽加入蛋白質溶液后由于離子強度發生改變,蛋白質表面的電荷大量被中和,更加導致蛋白質溶解度降低,使蛋白質分子之間聚集而沉淀。由于各種蛋白質在不同鹽濃度中的溶解度不同,不同飽和度的鹽溶液沉淀的蛋白質不同,從而使之從其他蛋白分離出來。常用的鹽溶液是33%~50%飽和度的硫酸銨。鹽析法簡單方便,可用于蛋白質抗原的粗提,丙種球蛋白的提取,蛋白質的濃縮等。鹽析法提純的抗原純度不高,只適用抗原的初步純化。
3、凝膠層析法
凝膠層析是利用分子篩作用對蛋白質進行分離。凝膠是具有三維空間多孔網狀結構的物質,經過適當的溶液平衡后,裝入層析柱。一種含有各種分子的樣品溶液緩慢地流經凝膠層析柱時,大分子物質不易進入凝膠顆粒的微孔,只能分布于顆粒之間,因此在洗脫時向下移動的速度較快,先被洗脫。小分子物質除了可在凝膠顆粒間隙中擴散外,還可以進入凝膠顆粒的微孔中,洗脫時向下移動的速度較慢,隨后被洗脫。因此,蛋白質分子按分子大小被分離。
4、離子交換層析法
離子交換層析的原理是利用一些帶離子基團的纖維素或凝膠,吸附交換帶相反電荷的蛋白質抗原。由于各種蛋白質的等電點不同,所帶的電荷量不同,與纖維素(或凝膠)結合的能力有差別。當梯度洗脫時,逐步增加流動相的離子強度,使加入的離子與蛋白質競爭纖維素上的電荷位置,從而使吸附的蛋白與離子交換劑解離。
在離子交換色譜技術中常用的離子交換劑有以下幾種
①具有離子交換基團的纖維素,如羧甲基(CM)纖維素、DEAE-纖維素
②具有離子交換基團的交聯葡聚糖、瓊脂糖和聚丙烯酰胺
③凝膠合成的高度交聯樹脂。
5、親和層析
親和層析是利用生物大分子的生物特異性,即生物大分子間所具有專一親和力而設計的層析技術。例如抗原和抗體、酶和酶抑制劑(或配體)、酶蛋白和輔酶、激素和受體、IgG和葡萄球菌蛋白A(SPA)等物質間具有一種特殊的親和力。例如提純IgG時,可將SPA吸附在一個惰性的固相基質(如Speharose 2B、4B、6B等)上,并制備成層析柱。當樣品流經層析柱時,待分離的IgG可與SPA發生特異性結合,其余成分不能與之結合。將層析柱充分洗脫后,改變洗脫液的離子強度或pH值,IgG與固相基質上的SPA解離,收集洗脫液便可得到欲純化的IgG。
新加坡國立大學Morinaka,BrandonI.團隊報道了具有獨特的結構褶皺,并催化環烷形成和β-羥基化的融合自由基SAM和αKG-HExxH結構域蛋白。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2024年9月18日出版的......
美國斯坦福大學StevenM.Banik研究團隊發現通過蛋白運輸耦合的靶向蛋白重定位。相關論文于2024年9月18日在線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研究人員識別了一組具有強效配體的轉運蛋白,這些配體適合于納......
南京醫科大學生殖醫學與子代健康全國重點實驗室鄭科教授和郭雪江教授與南京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神經生物學系林明焰副教授及中南大學譚躍球教授等團隊合作,在Science期刊發表了題為:TheLandscape......
日前,西湖大學、西湖實驗室特聘研究員閆湞團隊在《細胞》上連續發表了兩篇關聯論文,報道了在葉綠體蛋白轉運的動力機制上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揭示了葉綠體蛋白轉運的動力機制及其進化多樣性,為該領域的研究開辟......
8月15日,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范敏銳研究組聯合復旦大學張金儒團隊、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GwynA.Beattie團隊,在《科學進展》(ScienceAdvances)上發表了題為Stru......
最近發表在《植物科學前沿》(1)上的一篇論文介紹了一整套表達的球蛋白基因,這些基因編碼燕麥中的主要儲存蛋白及其染色體位置。為了獲取這些信息,研究人員利用串聯質譜法(MS/MS)分析分離的球蛋白,以確認......
近日,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范敏銳研究組聯合復旦大學張金儒團隊、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GwynA.Beattie團隊,在《科學進展》(ScienceAdvances)上發表了題為Structu......
借助于納米流體液相色譜電噴霧離子化(LC-ESI-MS)技術,研究者們能夠評估到須鯨的脂肪以及從其脂肪中提取的蛋白質。一項最近的研究評估了對自由游動的鯨脂生物組織樣本以及從該組織中提取的蛋白質使用噴槍......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法又稱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它是研究分子吸收190nm~750nm波長范圍內的吸收光譜,是以溶液中物質分子對光的選擇性吸收為基礎而建立起來的一類分析方法。紫外-可見吸收光譜的產生是由......
科技日報記者張夢然最新一期《自然》雜志發表了一項抗衰老研究重磅成果:科學家首次報告了促炎蛋白IL11在動物中的衰老效應。研究發現,抑制該蛋白能改善老年小鼠的健康狀況,顯著延長小鼠的健康壽命近25%。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