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表在《植物科學前沿》(1)上的一篇論文介紹了一整套表達的球蛋白基因,這些基因編碼燕麥中的主要儲存蛋白及其染色體位置。為了獲取這些信息,研究人員利用串聯質譜法 (MS/MS) 分析分離的球蛋白,以確認種子中的身份和表達。研究人員在燕麥基因組上確定了 32 個球蛋白基因序列;其中,可以確認 RNA 水平上的表達,并且 27 個基因序列也被 MS 檢測到為表達蛋白。這些結果提供了迄今為止最廣泛的鹽溶性燕麥球蛋白序列集,為進一步了解它們對人類營養的影響鋪平了道路。
燕麥是一種營養豐富的谷物,以其健康益處而聞名,其中約 60% 的燕麥粒由淀粉組成,是其中最豐富的碳水化合物 (2)。然而,燕麥粒的蛋白質含量根據品種和栽培條件不同,從 12% 到 20% 不等,是蛋白質含量最高的糧食作物之一 (3,4)。盡管燕麥中蛋白質含量很高,且在飲食過程中非常重要,但其在燕麥中的存在尚未得到廣泛研究。作者表示,更好地了解燕麥蛋白質的豐度、表達和潛在特性,尤其是球蛋白(主要蛋白質成分),將為人類營養的未來進步鋪平道路,這推動了產生這篇論文的研究。
研究團隊檢索并繪制了燕麥中表達的球蛋白,以全面了解這種谷物中最豐富的蛋白質家族。他們基于之前記錄的基因序列以及最近開發的 Sang 基因組瀏覽器 (5) 來搜索結構相似性。將這些序列與重新測序和參考組裝的 Belinda 燕麥基因組進行比較。然后根據溶解度對燕麥球蛋白進行分級,通過凝膠電泳分離,并使用 MS/MS 進行鑒定。
作者表示,他們的研究提供了最全面的燕麥球蛋白基因集,包括其氨基酸序列,并擴展了目前對這些蛋白質的了解。未來的研究可以探索是否存在其他不溶于鹽的球蛋白 12S 蛋白,這些蛋白可能與本文中發現的序列沒有那么密切的關系,這可能會加深我們對該蛋白質家族多樣性的理解。
Oats. ? luismolinero- stock.adobe.com
References
1. Gil-González, A. B.;Sj?gren, L. L. E.; Bernfur, K.;Olsson, O.;Zambrano, J.A. Genomic Identification of Expressed Globulin Storage Proteins in Oat.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2024, 15. DOI: 10.3389/fpls.2024.1418658
2. Antonini, E.; Lombardi, F.; Alfieri, M.; Diamantini, G.; Redaelli, R.; Ninfali, P. Nutri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Naked and Dehulled Oat Cultivar Samples at Harvest and After Storage. J. Cereal Sci. 2016, 72, 46–53. DOI: 10.1016/j.jcs.2016.09.016
3. Menon, R.; Gonzalez, T.; Ferruzzi, M.; Jackson, E.; Winderl, D.; Watson, J. Oats– From Farm to Fork. Adv. Food Nutr. Res. 2016, 77, 1–55. DOI: 10.1016/bs.afnr.2015.12.001
4. Poutanen, K. S., K?rlund, A. O., Gómez-Gallego, C., Johansson, D. P., Scheers, N. M., Marklinder, I. M., et al. (2022). Grains– A Major Source of Sustainable Protein for Health. Nutr. Rev. 2022, 80, 1648. DOI: 10.1093/nutrit/nuab084
5. Kamal, N.; Tsardakas Renhuldt, N.;Bentzer, J.; Gundlach, H.; Haberer, G.; Juhász, A., et al. The Mosaic Oat Genome Gives Insights into a Uniquely Healthy Cereal Crop. Nature 2022, 606 (7912), 113–119. DOI: 10.1038/s41586-022-04732-y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瓜類研究一室與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研究員左進華團隊合作,在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戰略專項資金(高水平農科院建設)項目等的資助下,研究揭示了蒲瓜基因組組成和進化關系及果實生長發育......
在過去的二十年間,我們見證了生命科學領域的飛速發展與深刻變革,而這一切的起點,正是1953年4月25日,詹姆斯·沃森博士與弗朗西斯·克里克博士在《自然》雜志上揭示DNA雙螺旋結構的偉大時刻。為紀念這一......
約翰霍普金斯金梅爾癌癥中心的科學家們已經確定了16個基因,乳腺癌細胞在逃離腫瘤的低氧區后,利用這些基因在血液中存活。每一種都是阻止癌癥復發的潛在治療靶點,其中MUC1已經在臨床試驗中。這項研究于9月2......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葉克窮研究組和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杜立林研究組合作,在裂殖酵母中發現一種新型殺手基因tdk1,并揭示其蛋白質產物控制細胞生存的分子和結構機制。兩篇相關論文11月1日發表于美國《國......
10月9日,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華大基因聯合武漢兒童醫院、深圳市婦幼保健院、中山大學等多家機構科研人員組成的團隊,在《細胞》子刊《細胞基因組學》上以封面、專輯的形式發表了6篇研究論文,系統解析了孕期生......
在生命科學領域,基因編輯技術尤其是CRISPR/Cas9系統的出現,為科學研究帶來革命性突破。這項技術改變了人類對基因的認知,重新定義了自然選擇與人工干預間的界限。老百姓眼中,基因編輯可能也是類似于“......
新加坡國立大學Morinaka,BrandonI.團隊報道了具有獨特的結構褶皺,并催化環烷形成和β-羥基化的融合自由基SAM和αKG-HExxH結構域蛋白。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2024年9月18日出版的......
美國斯坦福大學StevenM.Banik研究團隊發現通過蛋白運輸耦合的靶向蛋白重定位。相關論文于2024年9月18日在線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研究人員識別了一組具有強效配體的轉運蛋白,這些配體適合于納......
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夏瑞團隊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開發了一種基于基因共線性進行物種基因組基因結構注釋矯正的工具——SynGAP(Synteny-basedGenestructureAn......
科技日報訊 (記者雍黎)記者9月9日從西南大學獲悉,該校資源昆蟲高效養殖與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教授代方銀團隊發現了調控壽命的新基因OSER1,并在家蠶、線蟲、果蠅等多物種中進行研究,揭示了其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