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蟲以其龐大的群體而聞名,它們吞噬莊稼,一天可以摧毀足夠養活35000人的食物。它們是同類相食的動物,所以大群的蝗蟲對它們本身而言也是威脅。研究人員發現,遷徙的蝗蟲會產生一種信息素,使同伴聞不出它們的氣味。5月4日,相關成果發表于《科學》。
在動物王國里,同類相食是很常見的事。“不吃(同類)是人類的‘發明’。”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化學生態學研究所的Bill S. Hansson說,“不吃周圍的東西是一種能量損失。”
最近,科學家確定,同類相食有助于驅趕蝗蟲群。“它們實際上是從后面開始吃對方的。”Hansson說,“蝗蟲必須開始移動,否則后面的家伙會吃了前面的。”
馬克斯·普朗克動物行為研究所的Iain Couzin表示,同類相食行為甚至會導致不會飛行的蝗蟲幼蟲成群結隊。“如果蝗蟲群開始飛行,它們就更難控制了,這有點像野火。”他說。
Hansson和同事假設,當蝗蟲成群聚集時,它們一定進化出了阻止同類吃掉它們的對策。于是,研究人員開始尋找蝗蟲幼蟲在擁擠籠子條件下(每個籠子多達250只)產生的氣味化合物。使用一種名為氣相色譜法的技術,他們分離出樣品中的不同化合物,鑒定出蝗蟲產生的17種化合物,其中包括苯乙腈(PAN)。PAN可以阻止鳥類等其他物種,因為它可以轉化為有毒的氰化物化合物。
為測試PAN能否阻止蝗蟲幼蟲同類相食,研究人員使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創造了一種缺乏PAN基因的蝗蟲。它們很快就成為同類相食的目標。在另一組蝗蟲中,研究人員禁用了檢測PAN的嗅覺受體。這使得這組蝗蟲肆無忌憚地吃任何同類,甚至那些產生威懾氣味的同伴。
這些發現或許某天可以用于幫助管理蝗蟲群,減少蝗蟲數量,而不需要使用像殺蟲劑這樣的現有方法。
美國得克薩斯農工大學的Gregory Sword表示,原則上,阻斷蝗蟲“產生或檢測信息素的能力,有可能導致蝗蟲種群通過同類相食進行自我調節”,這也可能使蝗蟲更容易受到其他捕食者的攻擊。
一只戴著3D打印背帶的蜜蜂。圖片來源:薩哈實驗室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科學家發現,蜜蜂可以檢測到人類呼吸物中與肺癌相關的生物標志物。而且,蜜蜂只需聞細胞培養物的“氣味”就......
蚜蟲 視覺中國資料圖昆蟲是如何感知氣味的?又是如何做出行為反應的?是研究昆蟲化學生態學的重要課題。北京時間2024年6月14日凌晨2時,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在線發表了中......
自然界中,大部分昆蟲沒有撫育行為。也就是說,當昆蟲媽媽將自己的后代以產卵的形式留下后,它們便靜靜地死去。那么,蝗蟲作為群聚型昆蟲,它們的母親能夠為后代做什么?5月21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康樂團隊在《自然......
蝗蟲以其龐大的群體而聞名,它們吞噬莊稼,一天可以摧毀足夠養活35000人的食物。它們是同類相食的動物,所以大群的蝗蟲對它們本身而言也是威脅。研究人員發現,遷徙的蝗蟲會產生一種信息素,使同伴聞不出它們的......
蝗蟲以其龐大的群體而聞名,它們吞噬莊稼,一天可以摧毀足夠養活35000人的食物。它們是同類相食的動物,所以大群的蝗蟲對它們本身而言也是威脅。研究人員發現,遷徙的蝗蟲會產生一種信息素,使同伴聞不出它們的......
目前,人們僅根據氣味劑的物理化學特征來預測嗅覺印象。但是,該方法無法預測傳感數據,而傳感數據對于產生氣味是必不可少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日本東京工業大學研究人員采用了逆向思維的創新策略,不是根據分子數......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8/484637.shtm我們知道討人厭的東西,都有其生存絕招。當雌性蚊子在尋找人類叮咬時,它們會聞到人體散發......
美國科學家的研究表明,蝗蟲不僅能“嗅出”癌細胞和健康細胞之間的差異,還能區分不同的癌細胞系。研究人員說,這項工作可以為使用昆蟲感覺神經元的設備提供基礎,從而僅通過呼吸就可以實現癌癥的早期檢測。日前,研......
美國科學家的研究表明,蝗蟲不僅能“嗅出”癌細胞和健康細胞之間的差異,還能區分不同的癌細胞系。研究人員說,這項工作可以為使用昆蟲感覺神經元的設備提供基礎,從而僅通過呼吸就可以實現癌癥的早期檢測。日前,研......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6/481643.shtm新華社耶路撒冷6月27日電(記者王卓倫尚昊)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研究人員日前發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