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貧血患者, 紅細胞形態和著色有不同程度的改變, 觀察外周血紅細胞形態, 將有助于貧血的診斷與鑒別診斷. 外周血無核紅細胞變化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 紅細胞大小異常
1 小紅細胞(microcyte)直徑小于6um者稱小紅細胞, 正常人偶見. 如果血涂片中出現較多染色過淺的小紅細胞, 提示血紅蛋白合成障礙, 可能由于缺鐵引起, 或者球蛋白異常引起的血紅蛋白病. 而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的小紅細胞, 其血紅蛋白充盈良好, 生理性中心淺染區消失.
2 大紅細胞(macrocyte)直徑大于10um, 見于溶血性貧血及巨幼性紅細胞性貧血.
3 巨紅細胞(megalocyte)直徑大于15um. 最常見缺乏微生素B12及葉酸所至的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其胞體所以增大是因缺乏上述因子.幼稚紅細胞內DNA 合成不足,引起;不能按時分裂所致.當這種幼稚紅細胞脫核之后,便成為巨紅細胞.如果血涂片中同時存在分葉過多的中性粒細胞則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可能性更大.
4 紅細胞大小不均(anisocytosis)是指紅細胞之間直徑相差一倍以上而言. 常見于嚴重的增生性貧血血涂片中. 而在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時卻特別明顯,這與骨髓粗制濫造紅細胞有關.
二 紅細胞形態異常
1 球形紅細胞(spherocyte)球形紅細胞直徑小于正常. 厚度增加常大于2um. 無中心淺染區, 形似球形,細胞中心區血紅蛋白含量較正常紅細胞多, 常見于下例疾病
1) 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
2)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
3) 異常血紅蛋白病(Hbs,Hbc病等)
2 橢圓形紅細胞(elliptocyte)橢圓形紅細胞呈卵圓形,桿形,長度可大于寬度3-4倍, 最大直徑可達12.5um, 橫徑可為2.5um. 此種紅細胞置于高滲、低滲、等滲溶液或正常人血清中,其橢圓形保持不變. 這種紅細胞增多見于:
1) 遺傳性橢圓形紅細胞增多癥, 一般要高于25-50%才有診斷意義
2) 大細胞性貧血, 可達25%
3) 其它各類貧血都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3. 靶形紅細胞(target cell), 比正常紅細胞扁薄, 中心有少許血紅蛋白,部分可與周圍的血紅蛋白連接. 邊緣部染色深, 故成靶形. 主要見于:
1) 地中海貧血
2) 嚴重缺鐵性貧血
3) 一些血紅蛋白病(血紅蛋白C、D、E、S病)
4) 肝病,脾切除后及阻塞性黃疸等
4. 鐮形紅細胞(sickle cell)形如鐮刀形,這是由于紅細胞內存在著異常血紅蛋白S(Hbs)所致; 在缺氧情況下也可出現這類紅細胞. 因此檢查鐮形紅細胞需將血液制成濕片, 然后加入還原劑如偏亞硫酸鈉后觀察. 主要見于Hbs病
5. 口形紅細胞(stomatocyte)紅細胞中央有裂縫, 中心倉白區呈扁平狀,周圍深染有如一個微張開口的嘴形或魚口. 正常人偶見. 增高見于:
1) 遺傳性口形紅細胞增多癥
2) 急性乙醇中毒
3) 少量見于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
6. 棘形紅細胞(acanthocyte)是一種帶棘狀的紅細胞 ,棘呈針刺狀或尖刺狀.見于:
1) 棘細胞增多癥(遺傳性血漿β-脂蛋白缺乏癥)可高達70-80%
2) 嚴重肝病或制片不當.
7 皺縮紅細胞: 皺縮紅細胞周邊成鋸齒狀,排列緊密, 大小相等, 外端較尖.可見于干燥太慢的血片,也可見于急性鉛中毒,尿毒癥等病人的血片上.
8 鋸齒細胞: 也稱刺毛細胞, 形態和皺縮紅細胞相似, 主要見于尿毒癥,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 丙酮酸激酶缺乏癥,PNH等.
9 裂片細胞(schistocytes)為紅細胞碎片或不完整紅細胞. 大小不一, 外形不規則, 有各種形態, 如棘形, 盔形, 三角形, 扭轉形等. 正常人血片中裂片細胞<2%. 多見于DIC,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和心源性溶血性貧血等紅細胞破碎綜合癥. 其它也見于化學中毒, 腎功能不全, 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癲等.
三 紅細胞內血紅蛋白含量異常
1. 正常色素性(normochromic)正常紅細胞在瑞氏染色的血片中為淡紅色圓盤狀, 中央有生理性空白區, 通常稱正常色素性. 除見于正常外, 還見于急性失血, 再生障礙性貧血和白血病.
2. 低色素性(hypochromic) 紅細胞的生理性中央淺染區擴大, 甚至成為環圈形紅細胞, 提示其血紅蛋白含量明顯減少, 常見于缺鐵性貧血, 地中海貧血, 鐵幼粒性細胞性貧血,某些血紅蛋白病也常見到.
3. 高色素形(hyperchromic) 指紅細胞內生理性中央淺染區消失, 整個紅細胞均染成紅色, 而且胞體也大, 其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是增高的, 但就其平均血紅蛋白濃度來看仍多屬正常. 最常見于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4. 嗜多色性(polychromatic)屬于尚未完全成熟的紅細胞, 故細胞較大 . 由于胞漿中含有多少不等的堿性物質RNA而被染成灰藍色. 嗜多色性紅細胞增多提示骨髓造紅細胞功能活躍. 在增生性貧血時增多, 溶血性貧血時最為多見.
四。紅細胞結構異常
1.嗜堿性點彩紅細胞(basophilic stippling cell)指在瑞氏染色條件下,指胞漿內存在嗜堿性黑藍色顆粒的紅細胞, 屬于未完全成熟的紅細胞, 其顆粒大小不等, 多少不均, 正常人血片中很少見到, 約萬分之一. 在鉛、鉍、汞、鋅中毒時增多, 常作為鉛中毒的診斷篩選指標.
2. 卡波氏環(cabort's ring) 成熟紅細胞漿內有染成紫紅色的細線性環 , 呈圓形或8字形, 可能是殘留核膜所至, 見于惡性貧血, 溶血性貧血, 鉛中毒等.
3.豪-周氏小體(Howell-Jolly's body)位于成熟或幼紅細胞的胞漿中, 呈圓形, 有1-2um大小,染紫紅色, 可一至數個, 可能是殘留的核染色質微粒. 見于增生性貧血, 脾切除后, 巨幼細胞性貧血, 惡性貧血等.
4. 有核紅細胞(nuclearted erythrocyte) 有核紅細胞即幼稚紅細胞, 存在于骨髓中. 正常人外周血中不能見到. 溶血性貧血, 急慢性白血病, 紅白血病時常見到.
空軍軍醫大學附屬西京醫院副教授胡興斌團隊、華東理工大學教授劉琴團隊合作,首次揭示補體系統激活觸發紅細胞程序性死亡的新機制——血影蛋白依賴性死亡(spectosis),為溶血性疾病及炎癥性疾病的治療提供......
記者7日從中國科大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獲悉,該院血液內科程臨釗、劉森泉團隊對紅細胞終末分化所需的營養成分進行系統性探索和優化,成功建立了一種全新的化學成分明確的紅細胞誘導分化體系。這一成果為將......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的科研人員開發出一種微流控設備“脾臟芯片”,可模擬急性脾隔離現象。這種設備采用模擬內皮間縫隙的S芯片和模擬巨噬細胞的M芯片兩個模塊來模擬脾的過濾功......
據英國劍橋大學官網報道,研究人員首次將在實驗室培養的紅細胞作為輸血試驗的一部分,輸注給另一個人。如果試驗被證明安全有效,人造血細胞或將徹底改變鐮狀細胞和稀有血型等血液疾病患者的治療。對于某些患有這些疾......
中新網上海8月24日電(記者陳靜)先天性心臟病(下稱:先心病)是最常見的出生缺陷,是5歲以下兒童重要死因之一。記者24日獲悉,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黃國英教授和嚴衛麗教授團隊建立了一個從孕前開始的大型的......
人體中,部分非免疫細胞也可以發揮免疫調節作用,促進個體的健康發育。在人類發育過程中,紅細胞的免疫調節功能所依據的分子和細胞機制仍有待研究。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研究人員通過單細胞轉錄組學分析,發現......
健康的成年人每秒產生大約200萬個血細胞,其中99%是攜帶氧氣的紅細胞,另外1%是血小板和免疫系統中的各種白細胞。關于所有不同種類的成熟血細胞是如何從骨髓中同一種“造血”干細胞中提分化出來的這個問題一......
日前,Acceleron公司在《血液學》雜志上公布了Luspatercept臨床二期研究積極結果,試驗評估了該藥物對于紅細胞(RBC)輸血依賴和非輸血依賴性β-地中海貧血的治療效果。Acceleron......
在歷史的大部分時間里,人們或許都并不了解抗瘧疾藥物、蚊帳,甚至對瘧疾的基本知識都并不太了解,但我們的機體仍然能夠有效抵御瘧疾的感染,在人類與瘧疾激烈的斗爭中,人類生存的一種方式就是使我們對病原體變得并......
自從人類最初從我們的原始祖先進化以來,我們就陷入了與人類遭遇的最大傳染病—瘧疾的斗爭之中,瘧疾是一種致死性疾病,其是由瘧原蟲通過蚊子叮咬來傳播引起人群致病的,每兩分鐘就有1名孩子因感染瘧疾而死亡。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