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操秀英
“近些年,伴隨我國基礎研究的穩步發展,我國數學學科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袁亞湘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支持,要穩定支持數學等基礎學科,給青年科研人員寬松環境、給他們減負……作為數學界“前輩”、全國政協委員,多年來,袁亞湘在各個場合不遺余力地為基礎研究奔走呼吁。
如今,62歲的袁亞湘很欣慰:“雖然這不會一蹴而就,但我們看到了改變,目睹和推動了中國基礎研究的進步。”
1988年,在英國劍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以及工作3年之后,袁亞湘回國,入職中國科學院計算中心,成為當時中國科學院最年輕的正研究員。
彼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剛成立不久,袁亞湘成為自然科學基金委首批資助的科研人員。盡管僅有1.3萬元,但對袁亞湘來說,這是他回國后開啟全新學術生涯的“起跳板”。
此后,在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持續資助下,袁亞湘集結全國優勢力量開展優化領域的理論和算法研究,推動了我國優化算法領域的發展與人才培養。
親身經歷讓袁亞湘深感:“穩定、長期的支持對基礎研究非常重要,尤其是像數學這類學科,通常很難得到其他橫向課題的支持,國家的支持不可或缺。”
黨的十八大以來,袁亞湘等來了更大力度“國家的支持”。
“政策層面,國家出臺了《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科技部等部門印發了《關于加強數學科學研究工作方案》。”袁亞湘說,在政策推動下,科技部設立了13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數學天元基金”也在全國建設了5個天元數學中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還啟動了“數學和應用研究”重點專項。
在國家政策推動和數學界努力下,我國在數學領域取得長足進步。
“我最直觀的感受是,受邀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作學術報告的中國數學家越來越多了。”袁亞湘說。
國際數學家大會素有國際數學“奧運會”之稱,是國際數學界最重要的學術盛會,每四年召開一次。今年7月6日至14日,全球數學家們“云聚”由國際數學聯盟主辦的第29屆國際數學家大會。
此次大會有約200位學界公認的領袖級數學家受邀作學術報告,其中有14位中國數學家在大會上分享他們在各自領域取得的成果與進展。中國數學家(包括海外中國籍學者)受邀報告人數或為歷屆最多。
此次受邀報告領域包括科學計算、控制理論與優化、概率統計、幾何、拓撲、數論、李理論、偏微分方程等當前國際數學前沿領域。
“十幾年前,每次被邀請的中國數學家都是個位數。”袁亞湘說,“這個數字的變化,表明我們有一批優秀數學家活躍在國際舞臺。特別是年輕人成長迅速,他們有開闊的視野和活躍的思維,加之與國際數學界密切往來,會極大提高我國數學綜合研究水平。”
我國數學進步顯著的另一標志,是高水平的前沿研究和在國際頂尖雜志發表的研究成果大幅增加,從20年前的幾年一兩篇增加到如今每年多篇。
袁亞湘說,數學學科的進步必將推動多領域的發展。
“很多變革性工程技術、‘卡脖子’問題看起來是技術難題,但根源還是在數學基礎上。”他說,數學是所有自然科學和工程的基礎,也日益成為社會科學的基礎,它也是許多新興領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傳統的與數學關系密切的物理、天文學、大氣科學等領域,到化學、材料科學、生命科學、醫學等和數學關系不斷加強的領域,數學在建模和求解中的應用日趨平常,在人工智能、計算機模擬、海量數據分析等新興研究領域,數學起著基礎性的作用。
“有國家的重視,有地方政府和社會各界對數學更深刻的理解和支持,我們有信心盡快實現從數學大國向數學強國的轉變。”袁亞湘說。
學建校105周年、南開系列學校創建120周年。9月18日,著名華人數學家、美國加州大學圣芭芭拉分校教授、北京大學閔嗣鶴數論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張益唐做客南開大學建校105周年學術報告會,陳省身數學研究所最......
文|綺云很多人對數學的厭惡,源于數學課上的糟糕經歷:沒有人向他們解釋那些數學定義從何而來、為何如此,他們提出“為什么1+1=2”卻被老師斥責,等等。華裔女性數學家鄭樂雋想要對所有數學成績不佳的人說:“......
4月21日,中國科學院院士袁亞湘在“墨子沙龍”現場帶來了報告分享。報告從國際數學節談起,就“數學之美”“數學之真”“數學之趣”“數學之難”“數學之慧”等關鍵詞介紹數學的幾個重要特點,并闡述了數學的作用......
“數學文化覽勝集”(共四冊),李國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3月出版李國偉是中國臺灣的組合數學家,研究興趣旁及數學哲學、數學史以及科學文化。最近他的新著“數學文化覽勝集”系列出版,《人物篇》《歷史......
“如今媒體平臺眾多、資訊發達,許多站不住腳的偽科普、假科普魚目混珠,標題黨大行其道,而嚴肅、客觀的科普內容又難引起巨大關注,常常‘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這種尷尬該如何破局?”近日,中科院院士袁亞湘......
“我是從我們柞水大山里走出來的。我們山里的孩子,吸收了大山的‘精華’,一步步走出秦嶺大山,用知識回報社會。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能走到的高度是你們也能走到的高度,你們甚至會比我走得更高,更遠。”著名數......
今年70歲的丘成棟近乎是一位“隱形”的華人數學家。內斂、寡言、不喜歡熱鬧,即使自己的數學成果,也很少會“廣而告之”。但在數學界,他的名字足夠響亮。不過,如果在網絡上搜索丘成棟,出來的結果十有八九是丘成......
9月23日,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著名的數學家、教育家,中國微分幾何學派創始人蘇步青(1902年9月23日-2003年3月17日)誕辰120周年。他是“東方第一幾何學家”,創立“微分幾何學派”,引領我......
◎本報記者操秀英“近些年,伴隨我國基礎研究的穩步發展,我國數學學科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袁亞湘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支持,要穩定支持數學......
◎本報記者操秀英“近些年,伴隨我國基礎研究的穩步發展,我國數學學科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袁亞湘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支持,要穩定支持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