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來,我國納米科技成就斐然,世界矚目,成為我國為數不多、正與世界并跑的科技領域之一。從事過納米科技研究的學者,已經有88位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近1/3的國家杰出青年稱號獲得者在從事與納米科技有關的研究工作,已經成為我國在諸多關鍵領域能打大仗、打勝仗的一支強大的戰略科技力量。我國正處在從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進軍的關鍵歷史時期。面對新時代的新要求,我國納米科技如何發力超越,提升源頭創新能力,成為我國科技經濟的動力引擎,在國家的科技布局層面上,是一個非常值得重視的事情。”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副主任、中科院院士趙宇亮開門見山地說。
納米科學技術以其多學科交叉型、綜合型、平臺型的獨特特征,支撐著我國諸多學科、諸多領域科學前沿的快速發展。趙宇亮表示,我國科學家在該領域的基礎研究,如發表SCI學術論文、申請的發明ZL數量以及相關指數等均已進入世界前列。但是,我國原始創新能力、應用技術、科研成果的工業轉化等還有很大的不足。
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趙宇亮聯合數十位政協委員,擬提交一份關于進一步強化基礎研究,促進重大原始創新,成為科技經濟動力引擎的提案。
加強基礎研究,提升我國原始創新能力
趙宇亮說:“從基礎科學研究層面來講,納米技術的發展,大大推動了化學、物理學、材料科學、信息科學、量子科學、生命科學、醫學、藥物學、藥理學、毒理學、環境科學等基礎學科的發展。在過去幾十年,中國處于從基礎研究很薄弱到不斷重視基礎研究的一個跨越階段。”
在我國,納米技術的基礎研究已經處于一個新的歷史起點。黨的十八大以來,納米科技被列入“國家有望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領域”之一,納米技術國家重點研究計劃也進入實施階段。
“納米科技的輻射面很廣,已經延伸到很多交叉學科領域,創新能力正處在需要發力超越的彎道上。我們希望國家實施持續穩定的政策,把對基礎研究的持續投入作為國策,把納米科學技術作為一個支撐國家前沿科技和創新科技發展的綜合型平臺來建設,而不僅僅把它只看作一個學科或者一個領域,它實際上支撐著眾多基礎學科和重要領域的創新發展。”趙宇亮說。
進一步發揮納米科技推動我國科技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在趙宇亮的辦公室,記者看到他今年春節期間創作的一首詩:“九州團圓夜,行者喜忘眠。宇寰添慧眼,科技越千年。海翼潛萬米,天眼巡九天。納米弘量子,時代啟新篇。”
詩句涵蓋了近年來中國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和有重大影響的科技事件。而隨著我國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的深入,原創性科研成果不斷涌現。如何把科學成果轉化為真正的生產力,也正是擺在國家科技政策和科學家科研選題面前的一道“考題”。
對此,趙宇亮告訴記者:“我國正處在從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轉變的關鍵歷史時期,如何把納米科學技術三十余年深厚的科學積累變成能夠真正推動我國科技經濟發展的一個新引擎,在國家層面是應該值得重視的事情。當然,在當前的環境下,需要我們首先思考的是,怎么把科技與經濟結合起來,這也正是納米科技要發力主攻的一個方向。”
采訪中,他提出一個詞匯,叫作“納米科技經濟”。“納米科技經濟的內涵和外延還需要完善,比如,信息技術之所以如此快速發展,得益于納米加工技術的快速發展,從這個角度講,納米科技經濟的貢獻不可輕視。再比如,最近興起的腦科學技術中,大腦的生物化學行為的監測、傳感、分析,人工智能的發展等高精尖領域,都離不開納米器件與納米傳感等新技術。因此,從國家層面上,應該怎樣進行頂層設計與合理布局,也是今年兩會期間,準備和大家一起商討溝通的事情。”趙宇亮說。
在未來五年的政協委員履職期內,他將聯合其他科教界的委員們,繼續推動國家層面對包括納米科技在內的整個前沿科學技術和基礎科研領域的持續投入和大力支持,以便盡快提升我國的原始創新能力。
創造寬容失敗、敢于挑戰世界難題的氛圍
作為一名一線科研人員,趙宇亮認為,十八大以來,我國的科研硬環境和軟環境都越來越好了。他說:“一是國家對科技支持的力度增加了,二是對科技人才更加重視了,三是對科研人員的科研活動進行了松綁。”
他把國家政策比喻為“搭舞臺”,這個舞臺搭得越平坦越穩固,科研人員就越能夠專心致志地、忘我地在上面跳舞,才能跳出驚艷世界的舞蹈。
對于大家關心的中國缺乏原創性成果的問題,在趙宇亮看來,期望原創性科研成果,不僅要有人才,更重要的是:要給人才以環境,給人才以耐心,給人才以信任,給人才以時間。
他說:“原創新成果的產生有三個方面是比較重要的。首先,提供一個好的科研平臺,信任他們,相信有一定比例的學者有科學品位,志存高遠;第二,要提供更加寬裕的成長時間,鼓勵他們,寬容失敗,要知道沒有人愿意失敗,在這樣的環境下,才有人不怕失敗,敢于真正去挑戰世界難題,真正的創新就開始了;第三,需要有一個更加科學合理的人才評價體制,尤其對年輕人的評價不能‘一刀切’,應該建立分類評價方式和方法。”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為建設科技強國提供有力支撐。趙宇亮認為,納米科技不僅可以成為帶動眾多學科領域快速發展的航空母艦式的綜合交叉平臺,也可能成為諸多科技經濟領域搶占世界制高點的動力引擎。他告訴記者:“我們已經有了很好的科研設施,現在更多地要考慮如何創造更好的軟環境,讓大家在科學技術方面做出中國改變世界的事情。”
隊實現納米剪紙轉子自由操控 微納制造技術是指尺度為微米和納米量級的工業制造技術,比如芯片生產就屬于微納制造。近年來,我國科學家牽頭研發出一種名為“納米剪紙”的全新微納制造技術,前不久北京理工......
11月24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攜手《科學》雜志向全球發布了十大前沿納米科技難題,分別是:1.是否可以構建涵蓋量子和宏觀物理特性的納米理論,進而能可靠地預測材料在納米尺度的特性?2.納米材料的安全性與哪......
10月28日,由中國科協舉辦的第二十九期中國科技會堂論壇在京舉行。本期論壇以“納米科技:微世界新引擎”為主題,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主任趙宇亮,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
2023年3月1日,由科技部、中國科學院指導,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中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協會、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蘇州)主辦,蘇州納米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第十三屆中國國際納米技術產業博覽會......
12月10日,2021年大灣區科學論壇6場分論壇之一納米科學分論壇在廣州舉行,12名院士專家在論壇上作學術報告。與會院士專家紛紛表示,論壇搭建了一個高端學術交流平臺,對于推進產學研結合、加快科技成果轉......
納米技術是我國為數不多能與發達國家并跑且部分領跑的科技領域。中國納米文獻的領域加權引用影響(FWCI)從2000年的1.3提升至2019年的1.9,實現超越美國。同時,2000~2019年,我國納米科......
納米技術是我國為數不多能與發達國家并跑且部分領跑的科技領域。中國納米文獻的領域加權引用影響(FWCI)從2000年的1.3提升至2019年的1.9,實現超越美國。同時,2000~2019年,我國納米科......
PaulAlivisatos現任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主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三星(Samsung)杰出教授”。美國科學院和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兩院院士,同時擔任國際納米領域頂刊NanoLe......
經過四個多月的評審,2019年“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于9月20日正式向社會公布。50位獲獎人經過層層選拔,最終從千余名申報人中脫穎而出,每位獲獎人將在未來5年獲得由騰訊基金會資助的300萬元人民幣獎金......
根據《科技部、財政部關于印發<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國科發資[2017]152號)文件要求,現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納米科技”重點專項2017年度同一指南方向下同時立項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