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1-12-22 17:39 原文鏈接: 論文審核新時代,圖片也逃不過“法眼”

    最近兩年關于學術造假的爆料一直不少,尤其是“圖像復用”,一些頂尖高校的教授甚至院士都被指出存在一圖多用的情況。

    顯然,這樣的情況除了有人專門去深扒,審稿人自己肯定記不住這些圖片是不是和前面的論文雷同了,所以只依靠審稿人去判斷,“圖片復用”的情況肯定還是會一直發生。

    情況在現在有了轉機。

    據Nature官網的News欄目報道,在一項研究發表在美國癌癥研究協會(AACR)出版的十種期刊上之前,它要接受一次不同尋常的額外檢查——AI審稿。

    自2021年1月以來,AACR在經過同行評審后擬定接受的所有稿件上都使用了AI軟件, 其目的就是找出存在雷同的圖像,包括已被旋轉、濾波、翻轉或拉伸的。

    先自動再手動,爭取不放過一個,已經有四家在使用

    美國癌癥研究協會(AACR)是這一AI技術的早期采用者。

    為了避免發表帶有篡改圖片的論文,許多期刊雇人手工審查提交的稿件,通常使用軟件來輔助檢查發現的內容,這些被篡改的圖片可能是由于徹頭徹尾的欺騙,也可能是為了美化發現的不當企圖。

    但Nature獲悉,在過去一年里,至少有4家期刊已經開始將這一過程自動化,依靠人工智能軟件在手稿發表之前發現圖片重復或者部分重復。

    “AACR在接收以色列Rehovot的一家名為Proofig的公司提供這項服務之前,也嘗試了很多軟件產品。”Daniel Evanko說,他是該協會在賓夕法尼亞州費城的期刊運營主管。 “我們對此非常滿意,”他補充道。他希望這種篩查將有助于研究人員,并在發表后減少問題。

    AI只是完成第一次初篩,當AI標記有問題的圖像后,仍然需要專業的編輯來判斷。

    例如,如果數據集本來就需要顯示兩次——并論文中附有解釋——那么重復的圖像可能是合適的,或者有些復制可能只是簡單的論文排版過程中的復制粘貼錯誤,這樣不算造假,AI發現的所有這些問題只能通過編輯和作者之間的討論來解決。

    然而,既然人工智能正變得足夠高效和低成本,專家們表示,未來幾年內,一波AI自動圖像檢查助手可能會席卷學術出版行業,就像10年前使用軟件檢查手稿是否抄襲成為一種常規做法一樣。出版業組織也說,他們正在研究如何比較不同期刊的手稿圖像。

    其他圖像完整性專家對這一趨勢表示歡迎,但同時也警告說,目前還沒有對各種軟件產品進行公開比較,而且自動檢查可能會出現太多的誤報或遺漏的操作。

    從長遠來看,對軟件審查的依賴可能也會促使欺詐者使用AI反過來來欺騙AI,就像某些人通過修改文本來逃避審查一樣。

    “我擔心,我們正在進入一場與基于AI的技術的軍備競賽,這可能導致不可能找到的深度造假,”德國《EMBO報告》(EMBO Reports)的主編貝爾納德?波拉爾表示。

    進入AI審查時代?一些機構還在觀望

    2016年,由微生物學家、加利福尼亞州的圖像分析顧問伊麗莎白·比克領導的一項對大約20000篇生物醫學論文的人工分析表明,多達4%的論文可能包含有問題的圖像復制。

    現實是,通常每年只有大約1%的論文得到更正,更少比例的論文被撤銷。

    盡管事實如此,但很多機構對于AI查找圖片復制還是持謹慎態度。公共科學圖書館(PLOS)的一位發言人表示,他們正在“熱切地”監測工具的進展情況,這些工具可以“可靠地識別常見的圖像完整性問題,并且可以大規模應用”。

    Elsevier表示,他們“仍在測試”軟件,不過也指出,其部分期刊在發表前會篩選所有接受的論文,“使用軟件工具和手工分析相結合的方法”,檢查圖像是否存在問題。

    2020年4月,Wiley引入了一項臨時接受的手稿圖像篩選服務,目前已有120多種期刊使用這項服務,但這項服務目前是由軟件輔助手工篩選,一位發言人說。

    出版Nature的Springer Nature表示,它正在評估一些外部工具,同時整理數據,以訓練自己的軟件,這些軟件將“結合相互互補的人工智能和人類元素,以識別有問題的圖像”。


    相關文章

    楊冪論文公布,網友稱“查重率只有0.9%”

    知名影視演員楊冪在C刊擴展版發表文章的話題引起熱議。國家廣電總局主管、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主辦的學術期刊《中國廣播電視學刊》(CSSCI擴展版、北大中文核心)在2024年第六期發表了一篇名為《淺......

    楊冪論文公布,網友稱“查重率只有0.9%”

    知名影視演員楊冪在C刊擴展版發表文章的話題引起熱議。國家廣電總局主管、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主辦的學術期刊《中國廣播電視學刊》(CSSCI擴展版、北大中文核心)在2024年第六期發表了一篇名為《淺......

    歐美高校博士論文盲審制度有何啟示

    在本專欄往期文章中,我提到了國外高校的博士論文審查情況。那么,歐美大學中是否也有博士論文的校外盲審機制?如果有,它們是怎么做的?如果沒有,原因何在?它們的經驗,對于我們來說有何可借鑒的方面?美國高校:......

    《自然》(20240620)一周論文導讀

    編譯|馮維維Nature,20June2024,Volume630Issue8017《自然》,2024年6月20日,第630卷,8017期物理學PhysicsAsecondaryatmosphereo......

    大學副校長兩年間28篇論文遭質疑已開始強制撤稿

    近日,美國查爾斯·德魯醫科大學副校長JayduttVadgama(杰杜特·瓦德加瑪)的一篇論文被期刊撤回,原因是“該論文與此前發表的論文涉嫌圖像重復,主編不再相信其數據”。但這位副校長“不同意撤稿”,......

    關于開展2024年度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博士學位論文激勵計劃的通知

    各高校、研究院(所)及有關機構:為推動我國儀器儀表領域的科技進步,激勵儀器儀表領域的博士畢業生潛心鉆研,務實創新,展示宣傳一批高水平的博士學位論文,激勵更多青年科學家為儀器強國做出更大的貢獻,中國儀器......

    發頂刊獲百萬重獎引爭議,當事人:希望更多關注我的研究

    5月29日,南京中醫藥大學朱家鵬教授團隊,以第一完成單位身份在Nature發表研究成果,這是該校70年來第一篇Nature論文。基于此,南京中醫藥大學授予朱家鵬“人才突出貢獻獎”,并給予100萬元經費......

    即時開通權限!科學網APP推出論文&基金全新活動

    截至5月25日,科學網APP論文頻道在推出1300本期刊最新論文資訊的基礎上,再次新增100本期刊!在過往活動中,我們也收到了不少用戶關于活動參與方式的反饋。為了方便用戶,科學網APP進行了功能升級,......

    不服接連被撤3篇論文,高校教授將起訴出版商

    “撤回我們的論文是不合理的,這項研究將保護數百萬人的生命!”接連遭遇3次撤稿后,印度阿米提大學教授SanalKumar“破防了”。在近20年的學術生涯中,他提出了一項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全新理論,但該理論......

    武大教授稱博士弟子論文遭“惡意評審”,學院已介入

    “一個充滿敵意、極其不負責任、毫無學理依據的惡意評審,卻要了斷一個優秀青年學者的學術生命。試問,這合理么?”日前,武漢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呂德文在署名文章《“惡意評審”如何評價和運用?基于武漢大學一篇博士......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