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國務院印發了《“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對我國未來五年科技創新做了系統謀劃和前瞻布局。《規劃》指出,要開展依托空間科學衛星系列的基礎科學前沿研究,圍繞已發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等任務,在暗物質、量子力學完備性、空間物理、黑洞、微重力科學和空間生命科學等方面取得重大科學發現和突破。
這是在我國歷史上第一次,空間科學衛星系列被寫入國家五年規劃當中。那么,這一舉措會為中國空間科學帶來怎樣的改變?
“基礎前沿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是所有技術問題的總機關,也是裝備發展的原動力。”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理事長吳季日前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但遺憾的是,現代自然科學技術的基本原理絕大多數來自西方,在相當程度上,中國僅是現代科學知識的使用國,而非生產國。由中國人在基礎前沿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由此引發戰略性新興產業,已上升為新的國家需求,且越發迫切。”
按照研究形式劃分,基礎科學可分為自由探索形式的基礎研究,以及有組織的定向基礎研究。而后者由于擁有國家組織的優勢力量、依賴團隊和大科學平臺,成功幾率不斷提高,所占比重也越來越大。
“定向基礎研究又分為上天、入地兩大平臺,地面上的大科學裝置我們國家已經有一些投入,如加速器、中微子實驗站等。”吳季說,“但天上的空間科學衛星及空間實驗平臺,國家投入還相對薄弱。”
實際上,作為國家重大需求,世界主要科技發達國家都在空間科學領域做了重點布局,早在“冷戰”時期,美國和前蘇聯就將空間科學納入到國家航天事業的“大盤子”里,對科學和技術帶來了很強的帶動作用。1957年以來,已有幾十位空間科學領域的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獎。
我國航天事業發展已有40多年時間,現在已成為當之無愧的衛星發射大國,但專門的空間科學衛星卻仍然很少。直到2015年底,在中科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的支持下,我國空間科學衛星系列的首發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才成功發射升空,之后,中科院又接連發射了“實踐十號”返回式科學實驗衛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等。
接連發射的三顆科學衛星令國人振奮,但在吳季看來,在國家規劃層面,科學衛星計劃的安排還有不盡合理的地方。
“這幾顆衛星都是中科院在‘十二五’初期立項的,今年底發射完最后一顆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衛星后,明年、后年都沒有發射任務了。”他坦言,“但是,一個國家的空間科學發展不應是項目形式的,而應該均衡布局,連續發展,每年都應有安排。”
吳季認為,幾個衛星任務并行、集中發射的結果,不但給項目總體單位組織工作帶來很大難度,發射場的壓力也非常大。“更重要的是,如果單純按項目形式走,每5年遴選幾顆衛星,其余沒有評上的在幾年內就立不了項,科研人員只能干等著,更不利于學科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因此,吳季等人一直在呼吁,將空間科學衛星納入國家重大專項,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如2030年)建立起可持續發展的中國科學衛星系列計劃,連續不斷地進行立項、發射,使我國在空間科學探索與發現方面不斷產出重大原創性成果和技術突破,帶動基礎科學和高新技術發展,占領戰略性科技制高點。
“此外,空間科學領域也非常適合建設國家實驗室。”吳季建議,“美國的NASA實質上就是一個國家實驗室,可以每年進行統籌安排,組織項目遴選。同時因為有穩定支持,就可以大膽地布局一些非常超前的研究。”
如今,中國也在空間科學領域邁出了可喜的一步。吳季相信,發展空間科學已經上升為重大的、新的國家需求,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空間科學在國家科技發展中一定會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面向我國產業發展的戰略需求,針對后摩爾時代芯片發展中最本質的算力瓶頸問題,自然科學基金委2019年啟動了“后摩爾時代新器件基礎研究”重大研究計劃,旨在通過新材料、新原理、新結構、新器件和新架構的創新研......
按照《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管理辦法》規定,經"三審一定",擬資助2023年度京津冀基礎研究合作專項項目40項(詳見附件1),總經費2400萬元。現將項目予以公告。......
金星與太陽風的相互作用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影響其大氣演化的重要因素。雖然金星沒有內稟磁場,但是太陽風與金星大氣相互作用可以形成一個感應磁層。感應磁層和磁鞘的磁場的三維形態關系著太陽風和行星粒子的相互作用過......
上海發布2023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基礎研究項目申報指南滬科指南〔2023〕24號各有關單位: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根據《上海市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
9月19日,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ICPC)基金會在其官網發布了華為創始人、董事長任正非近期與ICPC基金會及教練、金牌獲得者的談話紀要。談話活動中,會談代表就等問題與任正非進行現場問答。在回答“華......
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當前,國際競爭和外部遏制打壓形勢嚴峻,歸根到底是科技競爭、是基礎研究之爭。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奮斗”,并提出了建設世界......
——中央強調加強基礎研究,推進科技儀器設備國產化,重點關注高價值、低國產率的科學儀器方向近日,求是網發布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加強基礎研究,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文章強調,“加強基礎研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276.shtm......
基礎研究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根基,我們現在面臨的一些“卡脖子”技術問題,根子是基礎理論研究沒跟上,源頭和底層的東西還沒搞清楚。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逐漸深入,基礎研究的內涵越發豐富,開展方式......
關于組織申報山西省基礎研究計劃(自由探索類)2023年度第二批項目的通知各市科技局,省直有關部門,省轉型綜改示范區,各有關單位:加強基礎研究,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要求。開創全省高質量發展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