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6-09-28 11:04 原文鏈接: 諾貝爾獎背后的爭議、誹謗和科學

       如果預測可信,那么這將是一個喧囂的諾貝爾季節。

      每年,諾貝爾獎預言者都會在10月初結果正式揭曉前對誰會獲獎做出預言。今年的預言逐漸演變成了爭議性的問題。一些人認為,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是潛在獲獎贏家,該技術提供了相對便捷的基因編輯方法。在物理學領域,相關預測紛紛聚焦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團隊,該團隊今年年初檢測到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預測的引力波,從而結束了長達一個世紀的爭議。

      然而,把獎勵授予這些發現,卻需要諾貝爾委員會對誰值得獲獎作出非常困難、而且非常快的判斷。以LIGO項目為例,該團隊遠超1000名研究人員。而圍繞誰發明了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的“戰斗硝煙”現在還在美國專利和商標局(USPTO)以及世界其他地方彌漫,從而引發了諾貝爾獎是否會影響專利問題的討論,還有諾貝爾委員會是否會等待專利爭議結束后再做決定。

      無論委員會選擇了哪個團隊,基本可以確定,獲獎者最初的正面新聞很快就會被注入一劑冰水,因為被忽視的研究人員及其同事會強烈抗議不公平,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微生物學家Arturo Casadevall說。

      “在10月的第一周,全世界的注意力會聚焦在科學方面,形式還算良好。”他說,“但是此后每一年都會有爭議。”

      自從首屆諾貝爾獎在一個世紀前頒出之后,預測者一直在做這件事,德國海因里希海涅杜塞爾多夫大學歷史學家Nils Hansson說,他曾翻閱過諾貝爾獎提名和審議檔案。(相關信息50年后就會公開。)

      從一開始,參與者就對不超過3人分享一個獎項的規定表示擔憂。Hansson說,1901年,一名德國外科專家被邀請提名心理學或醫學領域的候選人,他抗議說科學是以團隊完成的,因此很難選擇做出最重要貢獻的1人。

      分析公司湯森·路透也強調年度諾貝爾獎預測存在極大挑戰。去年,湯森·路透的數據處理器預測,因為其在CRISPR-Cas9領域的技術發明,諾貝爾化學獎可能會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Jennifer Doudna和現在德國馬普學會感染生物學研究所工作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獲得。

      然而,今年該公司預測的CRISPR-Cas9獲獎者卻是另外的兩個團隊:馬薩諸塞州博大研究院的Feng Zhang以及哈佛醫學院的George Church。這一次,湯森·路透預測的或將原因是,上述團隊在小鼠和人細胞中具體進行CRISPR-Cas9基因編輯。

      正因為如此,在目前博大研究院和伯克利分校關于誰擁有該技術專利權的激烈爭議中, 湯森·路透擁有一定的參數。如果其中一個團隊逮到了諾貝爾獎,獲獎者所在團隊可能會將獲獎證書作為這場專利戰中的證據,向USPTO出示。但專利法官可能會不認可它,紐約法律學院知識產權專家Jacob Sherkow說。“而未來的發展,比如科學界后來認為誰才是‘真正’的發明者,并不那么重要。”

      同樣地,諾貝爾獎委員會也不希望掛念專利爭吵,至少這有史可鑒。Hansson表示,該委員會常常會不理睬外部因素,甚至在上世紀30年代阿道夫·希特勒禁止德國學者接受諾貝爾獎時也是如此。相反,該委員會會忙著確定相關發現的優先考慮人選,集中心思在一個較大的學術圈中確定一位、兩位或是三位學者。

      做這個決定可能會花費數十年。在20世紀上半葉,很多研究人員在獲獎前曾被提名20次,甚至更多次。例如,病理學家Peyton Rous因為在雞體內發現致腫瘤病毒而在1966年獲得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而他距離該發現半個世紀之后,才獲了獎。“即便是有這樣漫長的審議過程,每年仍有關于哪些學者被漏掉了的爭議。”Hansson說。

      例如,去年的化學獎頒發給了DNA修復研究人員,就引發了騷動,認為該領域若干名重要科學家被漏掉了,他們中包括斯坦福大學的Philip Hanawalt。

      此外,還有專家認為,諾貝爾委員會應該通過給某個領域、而非向個人頒發獎勵,來避免選擇難題。Casadevall表示,LIGO團隊就存在這樣的問題。“應該是建造干涉儀的人獲獎?還是理論科學家獲獎?”他問道,“這是一個由許許多多的人完成的壯舉。最多只能選擇其中3人將會帶來不公平,而且沒有代表性。”

      現在,那些懷有諾貝爾獎抱負的科學家還有機會提前規避這些問題,諾貝爾獎得主Richard Roberts去年半開玩笑地說。“和其他科學家合作。”他說,“但是合作者永遠別超過兩位。”(馮維維編譯)

    相關文章

    南開大學有機新物質創造前沿科學中心獲批立項

    近日,教育部發布《教育部辦公廳關于2022年度前沿科學中心立項建設的通知》,南開大學“有機新物質創造前沿科學中心”獲批立項建設,這標志著該校在國家重大基礎研究平臺建設上取得了新突破。據悉,“有機新物質......

    6載磨劍,中國團隊領銜的野火研究登上《科學》

    近日,清華大學主導的一項關于北方野火的國際合作研究登上國際科學頂刊Science(《科學》)。研究發現2021年北方森林野火二氧化碳排放創歷史新高,占當年全球野火碳排放的23%。而二十年前這一比例通常......

    重磅!國務院機構改革提請審議: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

    3月7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根據國務院關于提請審議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議案,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該議案提到,加強科學技術部推動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優化科技創新全鏈......

    關于征集CSTMFC98科學實驗標準化領域團體標準的通知

    ......

    探索教師“科學加”做法,培育學生“科學家”潛質

    2023年3月2日下午,由北京市海淀區教委和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聯合主辦的首期“海淀區中小學科技教師系列培訓”(以下簡稱“培訓班”)開班儀式在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強基礎研究進行第三......

    2023年海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立項結果公布!

    各有關單位:根據《海南省自然科學基金專項和經費管理暫行辦法》(瓊科規〔2021〕12號)和《海南省省級財政科技項目立項評審工作細則》(瓊科規〔2022〕29號)規定,經公開申報、形式審查、專家評審、行......

    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交流會暨青少年科普報告在津召開

    中新網天津2月23日電(龐喻文)23日,由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主辦,天津市科學技術協會、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等單位承辦的2021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交流會暨青少年科普報告會”在......

    打造戰略科學家隊伍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努力培養造就更多大師、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戰略科學家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核心,是國家戰......

    《科學》關鍵發現:讓人癡呆讓人傻,這些小東西要擔責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此時此刻,我們身體中有數萬億的微生物正在繁衍生息,這些腸道微生物的存在也對人體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不少研究已經發現,它們的代謝產物、種群豐度,甚至不同微生物的組成比例都可以改變人......

    《科學》:模擬大腦的“語言交流”

    人類通過大腦認知世界,卻對認知世界的大腦知之甚少。原因之一是大腦有兩種“語言”(電信號和化學信號),目前人們可以“讀懂”大腦的“電語言”(讀取并解譯電信號),對其“化學語言”(神經元釋放的神經遞質等化......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