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6-03-21 14:54 原文鏈接: 誰娶了中國“美女院士”

      2011年12月1日,一個海外傳來的喜訊在中國科技界激起了陣陣漣漪,法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長皮埃爾?若利(Pierre JOLY)先生宣布,上海血液研究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賽娟教授當選為法蘭西國家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這是她在獲得國際人類基因組織成員和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身份之后,獲得的又一個國際榮譽稱號。

      僅過兩年,陳賽娟再次被英國皇家內科醫師學院授予院士頭銜,獲得“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中國唯一提名。她在學術界的地位得到了國際的廣泛承認。

      為何這些國際上威名素著的機構都對陳賽娟青眼有加呢?她究竟何許人也?

      陳賽娟,女,1951年出生于浙江鄞州,是我國優秀的血液病專家,國際公認的白血病研究權威。1975年畢業于上海第二醫學院本科,1981年從該校獲得碩士學位,1989年從法國第七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現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血液學研究所研究員、所長,2003年被評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在她的研究領域,陳賽娟被稱為第一個能使白血病惡變細胞“受教育改邪歸正”的科學家。她師從著名血液學專家王振義教授,并繼承了老師在白血病治療方面的開拓的思路。他們針對的目標是代號為APL的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這種病此前一直依靠骨髓移植進行治療,由于骨髓來源問題,許多人難以徹底治愈。他們師徒嘗試采用全反式維甲酸(ATRA)誘導分化治療APL獲得成功——所謂誘導分化便是利用基因技術,設法使癌變的白細胞轉化為正常細胞,其過程的確類似“改邪歸正”。

      此后,陳賽娟又在一系列白血病相關課題中取得重要進展。由于其出色的科研成果,2003年陳賽娟被評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不過,陳賽娟不僅僅是在事業上是成功的女性,她年輕時在學校便以氣質典雅、相貌清秀著稱,以至于后來被稱為“美女院士”。

      這一切本來是好事,但錢鐘書先生在《圍城》中寫過這樣一段話,大意是女人如果學歷太高,在愛情的道路上便不會太順暢,“如果女人讀了博士,便只有外國人敢娶”。陳賽娟便是一名博士,而且還有一副出眾的相貌,這樣出色的女子,又有何人能娶呢?

      不知是不是上天佑護,這位女博士不但事業有成,而且擁有幸福的家庭生活。

      是誰,娶了我國的“美女院士”呢?

      說起來,這一位的條件并不算太好。首先,他是1969屆的初中生,那時候基礎教育基本“放羊”,按照他自己的說法實際只有小學文化水平,后來插隊的時候累死累活地自學,勉強拿到一個中專文憑;其次,他最初見到陳賽娟的時候,絲毫沒有什么“驚為天人”“君子好逑”之類的表現,而是閑暇之時便默默看書,以至于陳賽娟覺得也沒有和他說話的必要,形成雙方一起看書的局面。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兩人婚后竟然經常吵得不亦樂乎,這人竟是絲毫不給美女博士面子。

      這不是太不像話了嗎?要知道現在和太太吵架會被視為一種不文明的習慣的,何況妻子還是一名科學家,你總要支持她的工作嘛。

      這位要聽了如此評價,恐怕只能苦笑。

      陳賽娟的丈夫,便是她在王振義先生處讀研時唯一的同學——后來曾擔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衛生部部長,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陳竺。陳竺在199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和妻子是一門兩院士。

      陳竺的確曾經只有中專文憑,但他好學不倦,終于在高考制度恢復后考上了王振義先生的研究生。陳賽娟回憶,她考上研究生時名列第二,后來才知道這也意味著“倒數第一”,因為王振義先生只收了兩名研究生。第一名便是陳竺。盡管不大服氣并準備在學習中超過對方,不過,她認為當時的陳竺“長得挺不錯”,看來是有一定好感的。兩人在實驗室里面說話的機會不多,但經常有因為彼此而失神的時刻。陳賽娟回憶:“繁忙的工作和實驗之余,陳竺管不住自己的眼睛了,有事沒事都往我這邊瞅,就連王教授都看出點名堂,常常輕咳一聲,要他專注于實驗,鬧得我一個大紅臉。”

      兩人的婚事在碩士畢業的時候終于走上正軌,人們都為這一對兒祝福。

      至于吵架,兩人平時都是脾氣不錯的人,但一旦遇到學術問題,誰都寸步不讓,經常吵得一塌糊涂。

      這是問題嗎?當然不是。但怎么形容他倆相互的吸引力嘛?

      2010年10月,人類重要疾病的分子病理機制及其新靶向治療研討會在上海世博會法國館舉行,陳賽娟在這次活動中獲得法國文藝復興協會授予她的法國文藝復興金質勛章。有意思的是,同時到場的還有陳竺。時任中國衛生部部長、中法生命科學和基因組研究中心中方主席的陳竺還作了主旨報告。

      這叫什么?或許這就叫作“琴瑟相和”吧。

    相關文章

    中法轉化醫學和精準診治國際論壇開幕

    5月27日,由中國工程院、中國醫學科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及法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共同主辦的“中法轉化醫學和精準診治國際論壇”在滬開幕。本次論壇以公共衛生、癌癥和老齡化、神經學和血液學為主題,期望與會專家學者......

    陳賽娟院士:亟需啟動農村地區應急計劃

    當前,新冠疫情防控進入了新階段。“隨著防疫措施逐步調整,對當前疫情的規模和走向進行科學評估與預測,將對指導公眾和公共衛生系統應對此次疫情具有重要價值。”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教授陳賽娟對《......

    首位獲得舍貝里獎的中國科學家

    瑞典皇家科學院13日在斯德哥爾摩向中國科學家陳竺和法國科學家安娜·德尚、于克·德戴頒發2018年舍貝里獎,以表彰他們闡明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分子機理并開創革命性療法,為拯救全世界千萬患者的生命作出貢......

    2018年獲得舍貝里獎的中國科學家是他!

    電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向中國科學家陳竺和法國科學家安娜·德尚、于克·德戴頒發2018年舍貝里獎,以表彰他們闡明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分子機理并開創革命性療法,為拯救全世界千萬患者的生命作出貢獻。......

    舍貝里獎中國科學家陳竺:這是精準醫學范例

    中國科學家陳竺和法國科學家安娜·德尚、于克·德戴13日下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獲頒2018年舍貝里獎。當天,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在斯德哥爾摩音樂廳宣讀了獲獎者成就。瑞典王宮大總管斯萬特·林......

    程京院士、葛均波院士榮獲首屆轉化醫學杰出貢獻獎

    2018年5月18日,2018年度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聯盟大會暨首屆轉化醫學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解放軍總醫院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竺院士發表重要講話。解放軍總醫院任國荃院長、國家衛健委科教......

    陳竺獲舍貝里獎用東方智慧“讓癌細胞改邪歸正”

    王振義(中)、陳竺(右)、陳賽娟(左)正在討論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治療方案。上海血研所供圖。日前,瑞典皇家科學院授予上海血液學研究所(簡稱上海血研所)陳竺院士舍貝里獎,同時獲獎的還有法國巴黎巴斯德研究......

    祝賀!陳竺院士共享2018年“舍貝里獎”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曾經是最致命的癌癥類型之一。三位科學家開創出可以不用化療的新療法,采用全反式維甲酸和三氧化二砷(俗稱砒霜)實施綜合治療,90%的患者在接受此療法后可被治愈。瑞典皇家科學院在公報中說......

    陳賽娟院士被法國大學授予名譽博士

    近日,法國艾克斯—馬賽大學舉行隆重儀式授予上海交通大學(簡稱上交大)陳賽娟教授名譽博士學位,以表彰其在血液病方面的基礎與臨床研究,以及為中法血液學交流與合作付出的努力。艾克斯—馬賽大學校長貝朗教授在授......

    陳竺、陳賽娟最新PNAS文章

    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瑞金醫院等處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ConditionalknockinofDnmt3aR878HinitiatesacutemyeloidleukemiawithmTORpat......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