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娶了中國“美女院士”
2011年12月1日,一個海外傳來的喜訊在中國科技界激起了陣陣漣漪,法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長皮埃爾?若利(Pierre JOLY)先生宣布,上海血液研究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賽娟教授當選為法蘭西國家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這是她在獲得國際人類基因組織成員和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身份之后,獲得的又一個國際榮譽稱號。 僅過兩年,陳賽娟再次被英國皇家內科醫師學院授予院士頭銜,獲得“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中國唯一提名。她在學術界的地位得到了國際的廣泛承認。 為何這些國際上威名素著的機構都對陳賽娟青眼有加呢?她究竟何許人也? 陳賽娟,女,1951年出生于浙江鄞州,是我國優秀的血液病專家,國際公認的白血病研究權威。1975年畢業于上海第二醫學院本科,1981年從該校獲得碩士學位,1989年從法國第七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現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血液學研究所研究員、所長,2003年被評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在她的研究領域,陳賽娟......閱讀全文
陳竺、陳賽娟最新PNAS文章
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瑞金醫院等處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Conditional knockin of Dnmt3a R878H initiates acute myeloid leukemia with mTOR pathway involvement”的文章,分析了DNMT3A最常見的突變形
陳竺、陳賽娟最新PNAS文章
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瑞金醫院等處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Conditional knockin of Dnmt3a R878H initiates acute myeloid leukemia with mTOR pathway involvement”的文章,分析了DNMT3A最常見的突變形
陳竺、陳賽娟最新PNAS文章
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瑞金醫院等處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Conditional knockin of Dnmt3a R878H initiates acute myeloid leukemia with mTOR pathway involvement”的文章,分析了DNMT3A最常見的突變形
陳竺、陳賽娟院士最新PNAS文章
上海交通大學的科學家們對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癥進行了基因組研究,為人們展示了與這種疾病有關的特征性基因組損傷、克隆構型和獨特的腫瘤克隆擴增模式。這項研究于五月二十一日提前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雜志的網站上。 這篇論文的通訊作者分別是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的李曉(Xiao Li)、上海交
陳竺陳賽娟院士2013開年PNAS文章
來自中科院上海生科院,上海血液學研究所,上海交大瑞金醫院等處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Eriocalyxin B ameliorates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by suppressing Th1 and Th17 ce
陳竺陳賽娟院士發表2014開年PNAS文章
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的研究人員證實,在造血細胞中DNA甲基轉移酶3A(DNA methyltransferases 3A,DNMT3A) Arg882突變,通過破壞基因表達/DNA甲基化驅動了慢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
陳竺、陳賽娟最新Cell文章講述他們的故事
在最新一期(2月9日)Cell雜志上,國內白血病研究著名科學家陳竺、陳賽娟兩位院士以自己的科研經歷為例,發表了題為“Poisoning the Devil”的文章,介紹了研發“以毒攻毒”砒霜治療白血病的背后故事,并指出他們的科學生涯從中西方智慧的融匯整合中受益匪淺。這是本期Cell腫瘤學專刊系列
陳竺、陳賽娟院士Nature Genetics發表腫瘤研究新成果
由上海交通大學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報告稱,他們采用外顯子組測序技術繪制出了自然殺傷/T細胞淋巴瘤(NKTCL)基因組學圖譜。這一重要的研究成果發布在7月20日的《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雜志上。 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協同創新中心的陳賽娟(Sai-Juan Chen)院士
陳竺、陳賽娟院士Nature Genetics發表腫瘤研究新成果
由上海交通大學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報告稱,他們采用外顯子組測序技術繪制出了自然殺傷/T細胞淋巴瘤(NKTCL)基因組學圖譜。這一重要的研究成果發布在7月20日的《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雜志上。 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協同創新中心的陳賽娟(Sai-Juan Chen)院士
陳竺、陳賽娟院士Nature子刊發表新文章
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的研究人員對新白血病受累基因IQCG展開研究,揭示出IQCG蛋白的某些功能和分子特征是斑馬魚中造血作用的必要條件。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5月2日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的陳竺(Zhu 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