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腦認知與腦疾病研究所腦圖譜中心在解析睡眠片段化的神經調控機制方面獲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A serotonin-modulated circuit controls sleep architecture to regulate cognitive function independent of total sleep in Drosophila”發表在Cell子刊《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雜志上。該研究與美國布蘭迪斯大學教授Leslie C. Griffith(共同通訊作者)團隊合作完成,文章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訊作者是研究員劉暢,同等貢獻第二作者為腦認知與腦疾病研究所諾獎實驗室正高級工程師孟志強和布蘭迪斯大學博士Timothy D. Wiggin。
睡眠問題已成為全球性的課題和全社會關注的重大問題。目前,人們對于睡眠的研究,主要關注調控睡眠總量的神經環路,而對獨立于調控睡眠總量的編碼睡眠質量(即睡眠結構)的神經網絡的認知依然知之甚少。利用模式動物果蠅的豐富的遺傳資源背景、理想的腦結構和腦功能的復雜度、分子作用機制的高度保守性以及較短的生命周期等優勢,結合神經生物學研究的前沿技術,上述論文既發現了調控睡眠片段化的神經環路:信號輸入五羥色胺神經元à神經編碼整合中心橢球體(作用于 5-HT7受體)à信號輸出腦區(蘑菇體,扇形體,原腦橋);又發現了睡眠片段化(反復覺醒,睡眠質量差)可導致學習受損,而受損的學習可通過改善睡眠質量而恢復到正常水平。研究人員還發現,敲除5-HT7受體或者阻斷該受體的功能,均可以改善睡眠質量。
上述結果架起了五羥色胺與人類睡眠之間的鏈接橋梁,而5-HT7受體功能與哺乳動物具有高度的保守性,為改善、治療睡眠和認知障礙提供了新的參考靶點。
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科學中心王廣福課題組在腦科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一個非經典的視覺皮層—內嗅皮層環路貢獻于空間導航》為題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s)......
生理或心理壓力應激反應引起的血糖上升是人和動物一種保守的適應性生理現象,它可以在機體遇到危險時調動能量儲備來進行“逃跑或戰斗”。然而在現代人的生活中,長期工作和生活壓力應激會導致焦慮等負性情緒發生,同......
2022年11月1日,國際學術期刊CellReports發表了李家立研究員團隊的研究論文“Hyper-excitabilityofcorticothalamicPTneuronsinmPFCpromo......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朱英杰課題組在《自然》旗下期刊《分子精神病學》發表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揭示,為了追求美食獎賞的享樂性攝食和為了維持能量平衡的穩態攝食擁有不同的神經機制,并且證實......
17日,頂尖學術期刊《細胞》在線發表了一篇神經科學領域的重要研究。來自斯坦福大學的駱利群教授和AliceTing教授聯合團隊開發了一種新穎的分析手段,可用于研究神經細胞表面的蛋白質組。利用這一技術,科......
11月21日,國際學術期刊StemCellReport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景乃禾研究組的論文“Humanneuralstemcellsreinfo......
10月24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腦認知與腦疾病研究所腦圖譜中心在解析睡眠片段化的神經調控機制方面獲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Aserotonin-modulatedcircuitcontrols......
10月24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腦認知與腦疾病研究所腦圖譜中心在解析睡眠片段化的神經調控機制方面獲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Aserotonin-modulatedcircuitcontrols......
10月24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腦認知與腦疾病研究所腦圖譜中心在解析睡眠片段化的神經調控機制方面獲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Aserotonin-modulatedcircuitcontrols......
北京時間6月12日,神經科學領域的國際學術期刊《神經元》(Neuron),在線發表來自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港腦科學創新研究院、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王立平團隊與中國科學院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