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9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產品總體質量水平逐步提高,目前在與國際標準化工作有對應關系的領域,國家標準采用國際標準的比率為85.47%。
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廣泛開展質量提升行動”,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這一提法變為“全面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支樹平表示,一詞之變,反映了我國對質量的認識不斷深化、提升質量的行動愈發深入,更加符合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要求。
支樹平介紹,由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組成的國家質量基礎設施是“解決全球質量問題的終極答案”。質量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是質量技術基礎設施的差距。現代生產條件下,抓質量必須從質量技術基礎抓起。
支樹平說,目前我國提出制定的國際標準數量不斷增加,近兩年里制定的數量可達到世界前5位,僅2017年就有119項。但整體來看,我國提交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和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并正式發布的國際標準占比為1.58%,質量技術基礎和國際先進水平還有差距。
支樹平表示,全面質量提升將瞄準產品、工程、服務三大質量,聚焦農產品食品藥品、消費品、裝備制造等8個領域,著力增加農產品、食品藥品優質供給,促進消費品提質升級,提升裝備制造競爭力,提升原材料供給水平,提升建設工程質量水平,推動服務業提質增效,提升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水平,加快對外貿易優化升級。
2022年11月4日,由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獨立提出并完成,歷時4年修改完善的燃燒法測量石墨烯基材料灰分含量國際標準經過中國、加拿大、韓國、德國等多國科學家投票同意,正式發布。該方法完善了石墨烯基材料測試......
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等共同牽頭制定的“信息技術-情感計算用戶界面-模型”(ISO/IEC30150-1:2022Informationtechnology—Affective......
記者今天從工業和信息化部了解到,我國牽頭制定的首個自動駕駛國際標準正式發布。記者了解到,這一國際標準是我國組織德國等二十多個國家的專家,共同對自動駕駛測試場景標準體系做了系統規劃,包括場景詞匯、安全評......
第三屆中國干細胞與再生醫學協同創新平臺大會暨標準發布會9月24日在北京懷柔舉行,正式發布干細胞領域一系列相關標準,包括中國牽頭制定的全球首個干細胞國際標準ISO24603《人和小鼠多能性干細胞通用要求......
第三屆中國干細胞與再生醫學協同創新平臺大會暨標準發布會9月24日在北京懷柔舉行,正式發布干細胞領域一系列相關標準,包括中國牽頭制定的全球首個干細胞國際標準ISO24603《人和小鼠多能性干細胞通用要求......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近日發布《體外診斷檢驗系統—核酸擴增法檢測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征冠狀病毒2(SARS-CoV-2)的要求及建議》(ISO/TS5798:2022)國際標準。該標準由市場監管總局......
記者從市場監管總局獲悉,國際標準化組織(ISO)4月19日發布《體外診斷檢驗系統—核酸擴增法檢測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征冠狀病毒2(SARS-CoV-2)的要求及建議》(ISO/TS5798:2022)......
2021年10月,國際標準化組織官方網站發布了第一個生物納米磁珠國際標準:ISO/TS19807-2:2021納米技術-磁性納米材料-第2部分:核酸提取用納米結構磁珠特性和測量方法規范,該標準對規范和......
12月10日,由我國提出編制的ISO23040:2021《海洋環境影響評估(MEIA)—海底區海洋沉積物調查規范—間隙生物調查》經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批準正式發布。該標準由我國與美國、英國、俄羅斯......
12月10日上午,由我國提出的ISO23040:2021《海洋環境影響評估(MEIA)—海底區海洋沉積物調查規范—間隙生物調查》國際標準經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批準正式發布,這是由我國主持制定的首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