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9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產品總體質量水平逐步提高,目前在與國際標準化工作有對應關系的領域,國家標準采用國際標準的比率為85.47%。 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廣泛開展質量提升行動”,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這一提法變為“全面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支樹平表示,一詞之變,反映了我國對質量的認識不斷深化、提升質量的行動愈發深入,更加符合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要求。 支樹平介紹,由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組成的國家質量基礎設施是“解決全球質量問題的終極答案”。質量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是質量技術基礎設施的差距。現代生產條件下,抓質量必須從質量技術基礎抓起。 支樹平說,目前我國提出制定的國際標準數量不斷增加,近兩年里制定的數量可達到世界前5位,僅2017年就有119項。但整體來看,我國提交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和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并正式發布的國際標準占比為1.58%,質量技術基礎和國際......閱讀全文
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15日在中國質量(北京)大會上演講時說,今后將通過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完善國家標準和質檢法規體系,建立健全分類監管、黑名單制度等,不斷優化質量發展環境,防止“劣幣驅逐良幣”。 “不管是國內產品還是進出口商品,但凡有假冒偽劣,都要重拳出擊、依法嚴懲,決不允許流入市場,決不允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