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物理學家組織網消息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下屬費米太空望遠鏡已開始利用全新方法擴大對暗物質的搜索,并進一步限制了暗物質粒子可能的特征。
暗物質在宇宙尺度上影響了宇宙的歷史,但它的尋找過程甚是艱難。對于人類來講,它實在很“暗”:我們根本看不到暗物質發光,也看不到它輻射其他粒子,其存在的證據一直是通過引力得來的。當前,尋獲暗物質有兩個辦法:將儀器放入地下或送上太空。
2008年升空的費米太空望遠鏡包括廣域望遠鏡(LAT)和伽瑪射線暴監視系統(GBM),這意味著,其一部分使命是對宇宙中狂暴難測的伽瑪射線進行探索。今年稍早時候,費米團隊利用該望遠鏡超過6年的數據完成了3份報告,其中包括使用新方法對暗物質進行搜索的結果。研究人員認為,伽瑪射線是光的最高能量形式,可以幫助揭示暗物質粒子的一些存在類型。
在這些結果中,費米望遠鏡探測到在銀河系中央與其他圍繞銀河系運轉的矮星系中,有與暗物質明顯相關聯的伽瑪射線信號。雖然目前還沒有令人信服的發現,但已排除了一定范圍內的質量與相互作用比率的可能性,進一步限制了暗物質粒子可能具有的某些特征。
新研究還一并探索了暗物質由軸子(天文學模型中假想的暗物質構成粒子之一)或其他相似特性粒子組成的可能性。這一類粒子能夠轉化為伽瑪射線,當他們與強磁場相互作用時又會轉回原來的形態,因此在不斷切換的過程中應當會殘留下一些“蹤跡”。斯德哥爾摩大學團隊對散發高能量伽瑪射線的NGC1275星系展開研究。位于英仙座星系團中央的這個星系,其熾熱氣體更有利于伽瑪射線和軸子類粒子的轉化。通過費米望遠鏡搜尋的信號,研究人員排除了可能包含了4%暗物質的軸子類粒子。這一研究結果表明,人們現在已經可以更詳細研究軸子粒子的模型,并最大限度縮小可能的質量范圍。
伽瑪射線暴是宇宙中劇烈的爆發現象,高能伽瑪射線輻射過后的X射線、光學、射電等波段的余輝輻射研究,是確定爆發前身星和星周環境基本物理性質的關鍵。伽瑪暴通常被認為是銀河系外的輻射,而余輝的X射線線特征探測......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26日發布消息說,該臺郭琦研究員科研團隊聯合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科研團隊共同研究發現,在近鄰宇宙有一類特殊的矮星系,在其幾萬光年的半徑內,都主要由重子物質構成,暗物質只占其中一小部分......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美國物理學家正在開展一項新實驗,希望能探測到假想中的暗物質粒子——軸子(axion)的“蛛絲馬跡”,但首輪觀測結果未發現質量介于0.31—8.3納米電子伏特范圍內的軸子的跡象......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主任程建平3日在政協駐地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介紹了世界前沿科學暗物質研究在中國的最新動態。他打比方說,中國暗物質的“捕手”已經“上天下地”,未來中國的研究有望引領國際。......
暗物質作為一種神秘的存在,被認為構成了宇宙物質的84%。在分布于地球各處地下的二十多個實驗室里,每天都有很多科學家利用大量的液體、金屬、半導體等材料尋找暗物質存在的證據。圖片來自網絡盡管實驗越來越復雜......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陳捷凱課題組與南方科技大學AndrewP.Hutchins課題組合作,以小鼠胚胎干細胞為模型,揭示了基因組中轉座元件的關鍵表觀遺傳調控機制,相關成果以Transpos......
黑洞及其周圍的物理現象是現代天體物理學研究的重要領域之一,不同質量的黑洞(如恒星級質量、中等質量、超大質量等)由重子物質通過復雜的過程而形成,它們具有視界、能層、時空奇點等特性。宇宙中充滿大量暗物質,......
20年前,在意大利地下的格蘭薩索國家實驗室進行暗物質(DAMA)實驗的物理學家宣布,他們發現了暗物質粒子。這是一種神秘的物質,其引力可能將銀河系維系在一起。但是,相關聲明一直備受爭議。現在,第一個直接......
據美國太空網近日報道,研究人員正在建立一個由迄今最精確的計時器——原子鐘組成的網絡,以“抓捕”暗物質。暗物質是一種看不見的物質,據信約占宇宙所有物質的六分之五。暗物質通過其對恒星和星系運動的引力效應來......
多年來,意大利DAMA團隊一直聲稱發現了暗物質粒子的蹤跡,但很多實驗駁斥了這一點。美韓聯合進行的COSINE-100項目團隊5日在《自然》網站發文指出,他們使用相同類型的探測材料,并沒有發現暗物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