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生命科學部重大項目(生命科學與醫學交叉)―― “上皮細胞轉分化過程的生理調控機制”的評審工作已順利結束。此項目吸引了國內該領域較多高水平科研隊伍的參與,共計收到項目申請8項,課題申請22項,參加申請的依托單位多達18家,競爭十分激烈。經過形式審查、同行評議、專家評審會答辯和委務會審批等評審程序,由浙江大學馮新華教授領銜主持的申請項目 “上皮細胞轉分化過程的生理調控機制” 最終獲得資助。
上皮細胞間質轉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一個多步驟、有序的、可高度調節的過程,許多生長因子都能誘導EMT的發生。TGF-β是胚胎發育、成纖維化以及腫瘤轉移過程中EMT發生的一個關鍵誘導子,但TGF-β等信號通路如何調控EMT的發生和逆轉的分子機制尚不清楚。此次獲得資助的重大項目,將以TGF-β信號通路作為切入點并將延伸到整個分子信號網絡,采用分子、細胞、動物模型以及基因組篩選等方法,圍繞“上皮細胞極性調控與EMT形成的分子機制”、“炎癥與細胞內外環境調控EMT的機制”以及“TGF-β等信號通路誘導、維持和逆轉上皮細胞轉分化過程的分子機制”等三個課題開展研究。通過探討EMT過程中細胞極性信號受調控的機制、及其極性蛋白直接、間接調控下游信號通路的機制,從而獲得EMT過程中控制及維持EMT的極性信號通路,以期發現新的EMT標志物及分子阻遏物;通過體內、體外EMT模型,明確EMT部位的炎癥環境,闡明炎癥因子和炎癥細胞通過TGF-β信號通路調控EMT的機制,以及EMT過程中炎癥環境、內質網應激及AMPK信號通路的相互調控關系;通過研究TGF-β信號通路(包括Smad途徑、非Smad途徑)和整個信號網絡如何交叉協同作用和調控EMT的分子機制,試圖發現新的EMT調控基因,從而更加深入地了解EMT在相關的胚胎發育和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分子機制。
此項重大項目的資助期限為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資助經費為1000萬元。目前,該項目已啟動資助。
對于全球市場而言,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隨著年中分水嶺6月如期而至,疫情帶來的“黑天鵝”效應影響逐漸減弱,全球范圍內,生命科學領域1-5月的投融資進展穩步進行。結合疫情對行業的影響,醫療健康已成......
癌細胞和p53之間一直存在一種持續的戰斗,p53被稱為“基因組的守護者”,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Cell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意大利特倫托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鑒別出了影響其之間斗......
2020年4月2日,中國無錫——隨著全球疫情不斷升級,各個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今日,無錫國際生命科學創新園I·Campus,英國生物工業協會BIA,阿斯利康共同組織了線上專題討論會,邀請來自英國和......
在價值214億美元的收購完成后,全新的Cytiva(思拓凡)成為丹納赫集團旗下的運營公司?繼承此前GE醫療生命科學事業部的堅實基礎,Cytiva(思拓凡)將繼續加速實現生物醫藥領域的增長和創新?Cyt......
栽培大豆5000年前起源于我國的黃淮海區域,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在我國的農業生產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大豆是光周期極為敏感的典型短日照作物,單個品種或種質資源一般只適宜種植于緯度跨度較小的區域內,那么起......
生命活動的中心法則是由遺傳物質DNA轉錄生成信使RNA,再由信使RNA翻譯成蛋白質,從而完成新陳代謝、生長發育等各項生理功能。然而,細胞(尤其是高等生物細胞)內還存在著大量不翻譯成蛋白質的RNA,被稱......
生命活動的中心法則是由遺傳物質DNA轉錄生成信使RNA,再由信使RNA翻譯成蛋白質,從而完成新陳代謝、生長發育等各項生理功能。然而,細胞(尤其是高等生物細胞)內還存在著大量不翻譯成蛋白質的RNA,被稱......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爆發,社會各界亟需精準醫學領域的科技力量為疫情的防治提供有力的支持。對傳染性疾病的醫療工作者來說,如何借助最新的檢測技術實現快速、安全、準確地完成檢測任務;如何利用藥物試驗和......
蘭科植物的萼片和由花瓣特化出的唇瓣,通常擁有豐富的顏色,因而其花色圖案也擁有豐富的多樣性。2月28日,《通訊—生物學》(CommunicationsBiology)在線發表了蘭科植物花色圖案的形成過程......
當地時間2月10日,非洲聯盟峰會期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赤道幾內亞政府在非盟總部向屠呦呦等三位科學家頒發生命科學研究獎。這項名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赤道幾內亞國際生命科學研究獎的獎勵對象是為改善人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