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以來,全球范圍地震頻發。數據顯示,僅4月的上半月(截至4月18日凌晨兩點),記錄到的地震數量就有352個之多。
如此頻發的地震難免讓人有些擔憂和顧慮,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文津日前在北京地質學會組織的“院士講地災”高峰論壇上表示:地震頻發的事實無法回避,當務之急是:一方面加強對地質測報研究,提高對觀測資料分析和應用的能力;另一方面,認真總結過去測報的經驗教訓,加強地方在地震預報和防震減災中所發揮的作用,正所謂“雙管齊下”。
據自1900年以來的資料顯示,100多年間,全球平均每年發生1次8級以上地震、15次7級(7~7.9)以上地震,而6級以上(6~6.9)地震更是高達每年134次之多。
但“這些大地震的分布具有規律,如智利9.5級地震、日本9級地震、印尼8.6級地震都是沿著太平洋板塊或印度洋板塊的邊緣發生的”。
這是大洋巖石圈向大陸巖石圈下面俯沖的結果,震源多位于俯沖帶的大洋一側,一般來說,大洋巖石圈比大陸巖石圈厚度薄、溫度低、剛性大、積累的能量也大;在俯沖帶,大洋板塊插入到大陸板塊的下面,由于相互發生擠壓磨擦,形成能量的積累;這種擠壓就很可能使海底地形發生較大變化,變化達到一定程度,將致使地震發生。
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全長4萬公里的環太平洋地震帶成為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帶,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淺源地震、幾乎全部的中源和深源地震。
“不過,中國的地震多屬于大陸板塊內部地震,是由于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向北向西推擠作用下,在歐亞大陸內部薄弱地帶產生的地震。”趙文津說。
“所以,研究地震發生機制最本質的問題,是要研究板塊是怎樣運動的,研究位移的多少和力的大小。這是我們分析板塊運動和地震發生機制的一個基礎,是李四光多次強調的,我們不能丟棄。”趙文津強調。
作為一個多地震國家,如何做好地震預報和防震減災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對此,趙文津提出,在中國當前科學預報還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的情況下,采取專群結合、土洋結合、多學科結合、多部門合作等措施非常重要,特別是地方相關部門領導的風險決策作用非常關鍵。
比如1975年海城地震的短臨預報、1976年青龍縣全縣防震等。在趙文津看來,這些都說明了地方群眾的測報和防震減災經驗十分重要。
“地震有很大地區性差別,所以地震發生的情況有可能不同,但是地方預報是有可能取得好成績的,而且已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他說。
“數字預報應該開展,它是地震科學預報的最高點。”趙文津肯定道,“但那不容易,還需要奮斗幾十年再看。”
然而,“當務之急,是要提高對觀測資料分析應用的能力。”趙文津強烈呼吁要重視這一問題。
“因為現在的地震局觀測項目很多,如何總結這些觀測項目,通過這些現象認識地殼運動的規律,從這些規律進一步發現其與地震間的關系,才是根本的途徑和最核心的問題。”
2023年9月16日,格陵蘭島Dickson峽灣一處高約1200米的山體坍塌,世界各地的地震學家記錄到了奇怪的地震信號。近日,一項發表于《科學》的研究對信號的產生進行分析后指出,這次坍塌引發了巨大的海......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地球科學》最新發表一篇地質學論文認為,地震可能導致石英中形成電場,從而導致金塊沉積。這項基于實驗室實驗的研究發現,或有助于理解某些金礦如何形成。該論文介紹,石英是......
中新網北京9月3日電(記者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地球科學》最新發表一篇地質學論文認為,地震可能導致石英中形成電場,從而導致金塊沉積。這項基于實驗室實驗的研究發現,或有助于理解某......
中國應急管理部27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地震局科技與國際合作司副司長朱芳芳在會上介紹,中國將以“一帶一路地震科學考察聯盟”為基礎,與中亞國家共同探索建立協調、聯動、高效的天山地震科學考察機制。據介紹,......
中新社北京5月27日電(記者郭超凱)中國應急管理部27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地震局科技與國際合作司副司長朱芳芳在會上介紹,中國將以“一帶一路地震科學考察聯盟”為基礎,與中亞國家共同探索建立協調、聯動、......
他,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在讀博士生,致力于地震研究,日前以一作身份在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上發表論文。她,是一個從小喜歡中國文化的00后土耳其姑娘,現為華中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成績......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了解到,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發布海嘯警報解除通報。今天7時58分臺灣海域發生地震,震源深度為12千米。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監測顯示,地震在震源附近引發局地海嘯,并對我國臺灣島沿岸局......
據報道,根據臺消防署統計,4月3日花蓮7.3級地震目前已造成全臺4死97傷。一名司機在大清水斷崖遇落石被砸身亡;花蓮縣秀林鄉太魯閣得卡倫步道為當地知名景點,3日上午游客較多,目前已知有3人遇難。......
中新網北京4月3日電(記者孫自法)記者從中國地震局獲悉,臺灣花蓮縣海域4月3日早晨發生7.3級地震后,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組織專家研究分析認為,這次地震發生在臺灣花東縱谷斷裂北段上,初步震源機制解結果顯示......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04月03日07時58分在臺灣花蓮縣海域(北緯23.81度,東經121.74度)發生7.3級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04月03日08時11分在臺灣花蓮縣海域(北緯24.10度,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