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3-10-30 14:01 原文鏈接: 趙祥模:“要立足實踐和前沿做有用的科研”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1292.shtm

    9月初,趙祥模調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任命一結束,他直接從會場來到校史館,詳細了解學校發展歷史。接下來,便是各個學院平臺、職能處室密集的調研和座談。

    此外,調研、思考行業發展和高等教育的熱點難點問題,與學生交流探討分析學術問題,每周召集課題組開會、逐項落實國家重大項目的每個細節……每項工作他都沒落下。作為我國道路交通智能檢測領域知名專家,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校長趙祥模一直保持著這樣的“快節奏”。

    在多重角色之間切換,趙祥模覺得,自己首先是一名大學教師,一名科研工作者。

    趙祥模(左三前排)帶領團隊調研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供圖(下同)

    創新:要立足實踐和前沿做有用的科研

    位于西安市北郊,與繞城高速相鄰的長安大學車聯網與智能汽車測試技術研究院,擁有我國高校唯一的車聯網與智能汽車試驗場。全長2.4公里的高速環形跑道上,不斷有各類測試車輛疾馳而過。

    近些年來,趙祥模一抽出時間就會來到這里,他所關注的車型,關乎智慧交通的新方向和新未來——智能網聯汽車。

    趙祥模帶領自動駕駛汽車與車路協同研發隊伍,開發了“信達號”和“前行者”無人車,多傳感器融合技術的使用,實現了車載視覺傳感器、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等多源異構傳感器的融合。

    他首次建立了智能汽車測試的金字塔模型,將智能汽車測試分為“元功能測試—性能測試—加速虛擬測試—真實環境測試—用戶體驗測試”5個層次和“仿真測試、實驗室測試、封閉測試、開放測試”4種類型。開發出一套虛實結合的智能汽車快速測試系統,構建了一個包含城市道路、鄉村道路、高速公路等多種道路交通場景的測試用例數據庫,完成了車輛、臺架和虛擬現實子系統之間的深度融合,制定了科學的測試流程和規范性測試方法,可實現智能汽車復雜任務的自動化和流程化測試,并最終完成了一系列測試產品樣機開發。

    趙祥模主持開發的世界上首套無人車室內測試平臺,可以模擬車輛運動軌跡控制精度測試、移動目標物體防碰撞測試、平面交叉口信號燈識別與響應測試、隧道模擬測試、綜合工況測試等30多個虛擬場景,可以在臺架上實現無人車的智能度和控制穩定性加速測試,還可以實現混合現實場景下無人車與人工駕駛車輛的博弈能力測試。

    “通過課題組跨學科的協同攻關,研究成果有效推動了我國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場地的技術進步。目前我國多個大型測試場已能夠支持對移動通信技術多種通信制式的測試,各測試場的場景規劃也不斷完善,尤其是在氣候特征模擬、路況模擬、場景模擬等方面紛紛打造了自身獨有的特色。在此基礎上提出的智能網聯汽車試驗場車聯網國際標準已在國際標準組織ISO成功立項,引領行業發展。”趙祥模表示。

    “面向國家需求,要立足實踐和科技發展前沿,做有用、有價值的科研。”趙祥模說。

    堅守:科研工作是厚積薄發的過程

    在平時的教育工作中,趙祥模十分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他認為,高校應發揮學科優勢、科研優勢、師資優勢、平臺優勢,將創新能力培養融入到學生學習實踐的全過程,努力培養出具有交叉思維、復合能力的高素質、拔尖創新人才。

    今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開學典禮上,趙祥模寄語學生:求學之路不是短時間的發力疾馳,而是長期坐冷板凳的堅持。要保持定力,守得住寂寞、耐得住辛苦、經得住誘惑,靜下心來打好基礎,從一點一滴、一時一事做起,不斷積累,才能攀越追尋真理的人生高度。

    趙祥模在2023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開學典禮上發言

    趙祥模認為,創新之外,最重要的是堅守。

    2021年11月,趙祥模團隊再傳佳音,由其主持完成的“道路與橋梁多源協同智能檢測技術與裝備開發”項目,獲得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這已是趙祥模第三次獲此獎項。

    獎項榮譽的背后,是研究團隊對道路與橋梁智能檢測理論與關鍵共性技術難題12年的系統研究。他們首次突破了基于稀土超磁致伸縮換能器的道路與橋梁大體積混凝土結構快速無損檢測技術;提出對稱式激光位移檢測和基準傳遞與多傳感器融合的檢測方法;研發出高精度、高可靠、抗干擾性強的激光位移系列傳感器和多功能激光路面檢測系統……

    12年里,僅此一項課題,形成發明專利47項、實用新型專利和軟件著作權79項,發表專業論文136篇,項目關鍵技術及系列產品在我國10多個省市得到推廣應用,并通過合作企業出口到多個國家,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

    十余年來,趙祥模立足智能交通研究加強人才培養的探索和實踐,通過課程庫補鏈、實踐庫擴維、師資庫增效、評價庫保質,不斷優化人才培養鏈條,重構課程、實踐、師資、評價四維并舉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整體架構。今年,這些探索結出碩果,“面向智能汽車產業鏈,建多學科交叉融合大團隊大平臺,培養拔尖創新人才”項目獲得2022年度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擔當:科研工作者心中要有家國

    “要在科技自立自強中永立潮頭,需要有遠大的學術志向,那就是科技報國。”趙祥模說。

    多年來,趙祥模帶領團隊扎根科研與技術開發第一線,勇于攻克“卡脖子”技術難題。

    “在自動駕駛與智能網聯汽車測試方面,我國已逐漸具備了較為明顯的優勢。底氣來自實力。”趙祥模說,目前,在交通智能檢測算法和傳感器等方面,我國與國外先進技術相比,基本上實現了由“跟跑”向“并跑”的跨越,部分領域甚至實現了領跑。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歸根結底是高水平人才、高水平教育的自立自強。趙祥模認為,高校要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瞄準國際科技前沿、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特別注重對學生科學精神、創新思維的培養,提升學生的科學興趣和創新能力,為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