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由法國原子能及可替代能源署(CEA)領導、法國國家科研中心(CNRS)參與研究的國際團隊通力合作,揭示了趨磁細菌體內一種名為MamP的蛋白質主導合成磁小體的機制及其結構特征。該研究使得人們對“生物礦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同時也為生物納米磁體在醫學和污水處理等方面的廣泛應用提供了新機遇。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日的《自然》雜志網站上。
生物礦化是指由生物體通過生物大分子的調控生成無機礦物的過程。在眾多生物礦化現象中,趨磁細菌因其能夠合成具有磁性的納米粒子而備受關注。趨磁細菌是一類厭氧細菌,能夠在胞體內合成磁小體(具有磁性的納米粒子,成分通常為四氧化三鐵),在地球磁場的作用下,可憑借磁力向更適宜其生存的貧氧深水區移動。這些磁小體就如同指南針一樣縱向排列,為趨磁細菌“導航”。
為了揭示磁小體的合成機制,科研人員在對MamP蛋白質的研究中發現其具有一種獨特的蛋白質折疊“磁鉻”結構,能夠幫助其吸引鐵原子。MamP蛋白質能夠將+2價鐵氧化為+3價鐵,并最終合成同時含有+2價鐵和+3價鐵的四氧化三鐵。在胞體外的實驗中,在僅提供+2價鐵的環境下,通過MamP的蛋白質活動最終獲得了+3價鐵。
這一基礎性研究為人工合成磁性納米粒子及其他含鐵化合物提供了新的技術路線。生物磁性納米粒子具有重要的潛在應用價值:在醫學方面,可用于磁共振成像造影劑、靶向藥物、腫瘤磁熱療及生物傳感器的開發;在環境治理方面,趨磁細菌可用于污水處理等。受益于新的研究成果,這些應用有望成為現實。
美國所謂的“對等關稅”引起市場軒然大波,雖然白宮表示銅、藥品、半導體和木材等不適用“對等關稅”,但是市場的擔憂仍在蔓延。4月7日,醫藥領域多家上市公司通過擺事實、列數據,表示受關稅影響十分有限。恒瑞醫......
2025年4月9-10日,第6屆BIONNOVA生物醫藥創新者論壇暨展覽會誠邀新老朋友再次相約上海張江科學會堂,同筑新程!截至目前,7483位來自800多家企業和組織的生物醫藥全產業鏈領導與專家已確認......
各相關單位:生物樣本制備與分析檢測裝備之間的智能通信,是指在生物樣本的采集、制備、存儲、分析和檢測等關鍵環節中,通過先進的信息化和自動化技術,實現不同設備間的數據交換、協同作業和智能決策。隨著生物科技......
關于申報生物醫用材料創新任務揭榜掛帥(第二批)項目的通知蘇工信新材〔2025〕65號各設區市工信局、市場監管局,省藥監局各檢查分局:為加快我國生物醫用材料研制生產及應用進程,推進生物醫用材料上下游協同......
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教授郭志前團隊,創制了激活型化學遺傳學熒光探針,首次在活細胞中監測蛋白質成簇/解聚的精確狀態。相關研究近日作為VIP(VeryImpor......
日本名古屋大學研究團隊在最新一期《自然·生物技術》雜志上發表了一項名為“內部帽啟動翻譯”(ICIT)機制的創新研究。該機制下的仿佛戴著帽子的mRNA可產生200倍以上的蛋白質,為治療癌癥和蛋白質合成異......
從先進的免疫療法到自驅動實驗室,從生物修復到光子計算,英國《自然》網站在近日的報道中,列出了2025年值得關注的技術方向。這些技術圍繞可持續性和人工智能(AI)這兩大核心關鍵詞,將掀起新一輪創新浪潮。......
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研究員劉真、孫怡迪,博士后朱文成團隊,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治醫師木良善團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研究員李辰團隊合作,描繪了......
圖FUSEP化學生物學技術用于系統研究賴氨酸和非賴氨酸泛素化的位點信息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2137004、22307062)資助下,清華大學藥學院尹航教授團隊在蛋白質泛素化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開......
當前人工智能技術和產業有哪些熱點?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呈現怎樣的特點?12月12日舉行的中國科學院人工智能產學研創新聯盟2024年會,為這些問題提供了答案。本次年會以“人工智能助力科研范式變革(A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