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家結合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和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的數據,發現了一個誕生于宇宙大爆炸后僅4.7億年的黑洞的跡象,這是利用X射線發現的最遙遠的黑洞。該黑洞正處于前所未見的早期生長階段,其質量與宿主星系相似。這一結果可以解釋宇宙中一些最早的超大質量黑洞是如何形成的。相關論文已刊發在論文預印本網站,并計劃發表于《自然·天文學》雜志。
哈佛—史密森尼天體物理中心的阿科斯·博格丹團隊在名為UHZ1的星系內發現了這個黑洞,該星系位于距離地球35億光年的Abell 2744星系團的方向。但韋布空間望遠鏡的數據顯示,該星系距離地球比星團遠得多——距離地球132億光年,當時宇宙只有現在年齡的3%。
利用錢德拉探測器經過兩周多的觀測,研究人員發現這個星系中存在強烈的、過熱的、發射X射線的氣體,這是一個不斷增長的超大質量黑洞的標志。此外,來自星系的光和來自超大質量黑洞周圍氣體的X射線被Abell 2744星系團中的物質(引力透鏡效應)放大了約4倍,增強了韋布空間望遠鏡探測到的紅外信號,并使錢德拉探測器能夠探測到微弱的X射線源。研究團隊根據X射線的亮度和能量,估算出這顆黑洞的質量介于1000萬到1億倍太陽質量之間。
這一發現對于理解一些超大質量黑洞如何在大爆炸后不久就達到巨大質量至關重要。
目前科學界對此有兩種觀點:這些黑洞直接由巨大的氣體云坍塌形成;或者來自第一批恒星的爆炸,這種方式制造出的黑洞重量介于10到100倍太陽質量之間。
論文合著者、耶魯大學的普里亞姆瓦達·納塔拉詹指出,這顆黑洞年輕時的大質量,加上它產生的X射線量和韋布空間望遠鏡探測到的星系亮度,都與其2017年提出的由巨大氣體云坍塌直接形成“超大黑洞”的理論預測一致。他們認為,這是首次探測到由巨大的氣體云形成的“超大黑洞”,也是證明該理論的最好證據。
黑洞,究竟是怎樣神秘的存在?得益于一張張照片,人類對它的認知一步步具象化——2019年4月,由事件視界望遠鏡(EHT)拍下的人類首張黑洞照片——M87星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照片發布,震驚世界;3年后,由......
記者4月7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天文學系王挺貴教授研究團隊,近期對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AT2023lli進行了多波段高頻次監測。他們發現,光學紫外光變曲線峰值之前出現了迄今為止最顯著的“鼓包”......
中新網合肥4月3日電(記者吳蘭)記者3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天文學系王挺貴教授研究團隊近期對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AT2023lli進行了多波段高頻次監測,發現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全新演化現象。......
一顆小黑洞在更大黑洞吸積盤內飛越,導致大黑洞“打嗝”。圖片來源:MIT網站科技日報訊(記者劉霞)來自美國和意大利等國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首次探測到黑洞“打嗝”:一個巨型黑洞每8.5天會“打嗝”一次......
來自美國和意大利等國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首次探測到黑洞“打嗝”:一個巨型黑洞每8.5天會“打嗝”一次,噴出的“嗝”來自該黑洞的吸積盤。研究團隊指出,一個不斷穿越該黑洞吸積盤的較小黑洞可能是其“打嗝......
美國天文學家利用北雙子座望遠鏡的檔案數據,發現了迄今已知最重的超大質量黑洞對,兩者的“體重”為280億倍太陽質量。這一發現有助科學家厘清一個長期存在的未知之謎:為何在宇宙中,超大質量黑洞并合事件很難發......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志網站20日報道,澳大利亞天文學家開展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距地球120億光年的類星體J0529-4351是宇宙中迄今已知最明亮的天體,其亮度是太陽亮度的500萬億倍。該天體由潛伏于......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791.shtm......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732.shtm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研究人員領銜的團隊日前在英國《自然·天文學》雜志上發表......
事件視界望遠鏡(EHT)國際合作組織發布了2018年4月拍攝的位于橢圓星系梅西耶87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M87*)的新照片。本次拍攝所使用的望遠鏡陣列的性能,由于格陵蘭望遠鏡的參加以及數據記錄帶寬的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