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近紅外二區(NIR-II,1000-1700nm)熒光成像在生物醫學基礎研究和腫瘤術中精準切除等臨床轉化方面展現出應用前景。相較于近紅外一區(NIR-I,700-1000 nm),近紅外二區熒光成像具備的在生物體內散射低、組織穿透深且成像分辨率高的優勢,使其被視為頗具發展潛力的影像技術。
然而,受限于熒光成像的固有缺點,如較小的斯托克斯(Stokes)位移和較短的光學壽命,近紅外二區熒光成像在動物活體內高分辨、高質量的實時成像效果尚不理想,仍有較大的提高空間。如何進一步從成像探針和成像方法方面,重新思考與設計近紅外二區成像,是突破現有近紅外二區成像生物應用瓶頸的關鍵。
近日,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胡振華、武漢理工大學副研究員常柏松、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教授程震、武漢理工大學教授孫濤壘合作,創新性地開發出近紅外二區磷光成像(NIR-II phosphorescent imaging)探針及技術,首次將磷光拓展到近紅外二區區域,為探索面向重大疾病的特異性成像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策略,為疾病的在體早期診斷、術中導航治療提供了新的強有力的工具。相關成果(A phosphorescent probe for in vivo imaging in the near-infrared II window)發表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
本研究通過金屬離子交換機理,制備出具有空心結構的CuISe納米管,利用氫鍵誘導的受限自組裝原理,改變了納米探針的受激態衰減過程,將近紅外二區(最大發射峰在1130nm左右)磷光探針CuISe納米管的熒光壽命從73ns延長到336μs。基于CISe納米探針的熒光-磷光轉變機理,本研究還開展了小動物活體實時近紅外二區磷光成像實驗。實驗結果表明,正常組織的背景噪聲得到明顯抑制,近紅外二區磷光成像具有顯著的腫瘤特異性。尾靜脈注射CISe納米探針24h后,腫瘤的信噪比可達190,血管分辨率可達7.6μm,顯示出近紅外二區磷光成像具有在動物活體內高分辨、高質量實時成像的能力。
近紅外二區成像技術具有頗高的臨床轉化潛力。此前,中科院分子影像重點實驗室及合作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近紅外二區熒光成像的臨床轉化。實驗結果表明,與傳統成像技術相比,使用近紅外二區熒光成像能夠發現更多的腫瘤原發灶和轉移灶,相關成果發表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而此次研究進一步把磷光拓展到近紅外二區區域,可以實現腫瘤及血管更高分辨率、更高對比度、更大穿透深度的成像,在腫瘤更高特異性的早期精準診斷與術中熒光引導腫瘤精準切除等臨床應用中看得更深、看得更清,對于繼續推動近紅外二區成像技術的臨床轉化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納米科技”重點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的資助。
CISe納米管作為NIR-II磷光探針能夠實現對腫瘤的高靈敏高特異性成像
近日,北京理工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鄭小燕副教授和材料學院石建兵副教授,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Francisco教授合作,在近紅外二區(NIR-II)熒光染料理論設計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Twoke......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馬驤團隊在壽命可調型室溫磷光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為開發超寬范圍可調諧壽命和高效持久的深藍色室溫磷光材料提供了一種簡便的策略。相關成果發表于《德國應用化學》。......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馬驤團隊在壽命可調型室溫磷光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為開發超寬范圍可調諧壽命和高效持久的深藍色室溫磷光材料提供了一種簡便的策略。相關成果發表于《德國應用化學》。......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發布關于提名和推薦第五屆“陸婉珍近紅外光譜獎“候選人的通知。近紅外光譜分會理事及相關單位:按照“陸婉珍近紅外光譜獎”評獎辦法,計劃在2024年7月底前完成第五屆獎勵的申請、提名和評選工......
以下是對您提供的文本的中文翻譯:使用于醫學成像的熒光合成染料類別,嵌入在癌細胞的膜中并快速振動,誘發壞死。由于整個分子的振動持續時間不到一皮秒,這些振動的氨基青黃素可以在低光水平或濃度下干擾事物的運作......
為響應科技部、中國科協等各部委“科技服務團”的各項工作安排,提高廣大科學技術人員近紅外光譜分析應用技術水平,掌握前沿行業信息、了解最新的技術發展趨勢,近紅外光譜技術服務平臺擬定于2023年11月9日舉......
近日,我所光電材料動力學研究組(1121組)吳凱豐研究員團隊在量子點光化學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實現了低毒性量子點敏化的近紅外光至可見光的上轉換,并將該體系與有機光催化融合,實現了高效快速的太陽光合成。紅......
近日,分子探針與熒光成像研究組(1818組)徐兆超研究員團隊與新加坡科學設計大學劉曉剛教授合作,發現了電子從高能激發態實現系間穿越(Sn→Tn→T1)的機理(ISCHES),并據此構建出計算軌道能級差......
科技日報訊(記者吳長鋒)記者1月25日從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了解到,該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功能材料物理與器件研究部和本院等離子所等單位科研人員合作,在空穴型近紅外透明導電薄膜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他......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作物品質智能感知團隊開發出新的近紅外光譜分析方法。研究發現,通過近紅外漫反射和漫透射光譜融合,可有效提高作物品質光譜定量分析的精度。相關研究結果已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