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理工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鄭小燕副教授和材料學院石建兵副教授,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Francisco教授合作,在近紅外二區(NIR-II)熒光染料理論設計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Two key descriptors for designing second near-infrared dyes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為題發表于國際頂級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北京理工大學為第一通訊單位,曾怡和屈佳敏兩位博士生為共同第一作者,鄭小燕、石建兵和Francisco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李澤生教授和董宇平教授對本工作給予了重要指導。
光學成像技術具有無創、靈敏度高和實時監測等優勢,在腫瘤診斷與治療領域越來越受到科學研究工作者的關注。尤其是NIR-II(1000~1700 nm)熒光染料,其具有更深的生物組織穿透深度、較低的生物組織吸收和散射、較小的自熒光干擾和更高的空間分辨率,有望為個性化智能醫療技術的發展夯實根基。然而,由于缺乏分子設計策略及其構效關系,NIR-II熒光染料的新結構發展緩慢。采用理論計算可以建立NIR-II染料分子結構、關鍵物理量和光譜之間的內在關系,提升NIR-II染料分子設計的效率,推動NIR-II染料新分子的開發與應用。化院的鄭小燕團隊基于對熒光染料組裝結構與發光機制的研究積累( Aggregate ., 2024, 5(1), e415; J. Am. Chem. Soc. , 2023, 145 (18), 10092; Proc. Natl. Acad. Sci. U.S.A. , 2022, 119 (12), e2116543119; Angew. Chem. Int. Ed. , 2022, 61, e202213615),與材院的聚集誘導發光(AIE)研究團隊的石建兵開展跨學科合作,以具有診療一體化應用潛力的多芳基吡咯(MAPs)( Dyes Pigm. 2023, 219, 111569; Biomaterials 2022, 283, 121409; Nanoscale 2022, 14, 14064-14072; Sci. China Chem. 2021, 64(9), 1530-1539; Chem. Eur. J. 2020, 26, 14947-14953; Mater. Chem. Front. 2019, 3, 2072-2076.)為原始計算模型設計了62個具有AIE特性的給體-受體型(D-A)分子。通過對這62個分子基態、激發態結構和吸收、發射光譜系統的理論計算,提出了刻畫NIR-II染料的關鍵描述符和判定標準:? E gs和 μ gs的閾值分別為2.50 eV和22.55 D,即當? E gs ≤ 2.50 eV, μ gs ≤ 22.55 D時,分子的發射光譜可到達NIR-II區。
為了驗證描述符的準確性,對10個MAPs的吸收和發射光譜的進行了實驗驗證。結果表明,這些MAPs的光譜范圍與理論預測完全一致。進一步地,通過50個已報道的非MAPs系列的NIR-II染料分子的理論計算,證明兩個關鍵描述符具有普適性。最后,對NIR-II染料MAP23-BBT的生物成像應用進行了評估,其光穩定性以及在NIR-II的發光強度均顯著高于FDA批準的商用染料ICG,在深部組織血管造影中實現了高空間分辨率的NIR-II成像。綜上所述,本工作采用“AIE分子設計-量化計算-特征描述符篩選-實驗驗證”的研究思路,提出了NIR-II染料設計的通用關鍵描述符,為開發新型NIR-II熒光染料分子提供了一個提前預判的有效工具。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近日,北京理工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鄭小燕副教授和材料學院石建兵副教授,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Francisco教授合作,在近紅外二區(NIR-II)熒光染料理論設計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Twoke......
近日,北京理工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鄭小燕副教授和材料學院石建兵副教授,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Francisco教授合作,在近紅外二區(NIR-II)熒光染料理論設計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Twoke......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發布關于提名和推薦第五屆“陸婉珍近紅外光譜獎“候選人的通知。近紅外光譜分會理事及相關單位:按照“陸婉珍近紅外光譜獎”評獎辦法,計劃在2024年7月底前完成第五屆獎勵的申請、提名和評選工......
以下是對您提供的文本的中文翻譯:使用于醫學成像的熒光合成染料類別,嵌入在癌細胞的膜中并快速振動,誘發壞死。由于整個分子的振動持續時間不到一皮秒,這些振動的氨基青黃素可以在低光水平或濃度下干擾事物的運作......
為響應科技部、中國科協等各部委“科技服務團”的各項工作安排,提高廣大科學技術人員近紅外光譜分析應用技術水平,掌握前沿行業信息、了解最新的技術發展趨勢,近紅外光譜技術服務平臺擬定于2023年11月9日舉......
近日,我所光電材料動力學研究組(1121組)吳凱豐研究員團隊在量子點光化學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實現了低毒性量子點敏化的近紅外光至可見光的上轉換,并將該體系與有機光催化融合,實現了高效快速的太陽光合成。紅......
科技日報訊(記者吳長鋒)記者1月25日從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了解到,該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功能材料物理與器件研究部和本院等離子所等單位科研人員合作,在空穴型近紅外透明導電薄膜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他......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作物品質智能感知團隊開發出新的近紅外光譜分析方法。研究發現,通過近紅外漫反射和漫透射光譜融合,可有效提高作物品質光譜定量分析的精度。相關研究結果已被......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21年9月27日-29日,第十九屆北京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暨展覽會(BCEIA2021)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開幕。海洋光學作為世界領先的光學解決方案提供商,今年是第六次參加BCE......
當前,近紅外二區(NIR-II,1000-1700nm)熒光成像在生物醫學基礎研究和腫瘤術中精準切除等臨床轉化方面展現出應用前景。相較于近紅外一區(NIR-I,700-1000nm),近紅外二區熒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