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南海海洋所)牽頭承擔的國家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西沙群島深水珊瑚礁生物多樣性及其特殊生境調查”項目中期檢查會在廣州召開。
會上,南海海洋所所長李超倫表示,南海海洋所將全力為項目的實施提供支持和保障;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中心調研與協調處處長王祎介紹了項目立項背景,對后續項目組織和實施提出了具體要求;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與基礎研究局數學與交叉科學處處長沈連成表示,將一如既往的全力支持并按照科技部的要求對項目進行嚴格管理。
會議現場。南海海洋所供圖
項目負責人、南海海洋所研究員王曉雪圍繞項目的總體進展情況、已取得的重要階段性成果、組織實施與協同推進情況、經費執行情況及下一步研究計劃進行了詳細匯報。據介紹,該項目主要開展西沙群島深水珊瑚礁生物多樣性及其特殊生境調查,獲取系統的基礎資料,可為國家深度經略南海提供參考依據。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宜瑜、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偲等組成的項目專家組認真聽取了項目執行情況匯報,審閱了項目中期總結報告和財務報告,并對項目任務、成果產出、經費執行和考核指標完成情況等進行了評議并給予高度評價,一致同意項目通過中期檢查。同時針對項目后續的調查方案、具體實施細節、數據總結等方面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據了解,該項目主要開展西沙群島深水珊瑚礁生物多樣性及其特殊生境調查,通過組織西沙群島中光層珊瑚礁綜合調查航次,構建了部分南海島礁3D構造地貌數據集和圖集;初步構建了西沙群島中光層珊瑚礁eDNA數據庫和條形碼數據庫,并研發相關水下科研設備。通過項目實施,填補了西沙群島中光層珊瑚礁生境和生物多樣性的資料空白,為國家深度經略南海提供了基礎數據。
本次項目中期檢查會議的召開對項目下階段研究任務的順利實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中心副主任盧凡在總結發言中,要求項目根據專家建議進一步凝練成果,突出特色和整體性,促進項目后續高質量開展。
11月30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南海海洋所)牽頭承擔的國家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西沙群島深水珊瑚礁生物多樣性及其特殊生境調查”項目中期檢查會在廣州召開。會上,南海海洋所所長李超倫表示,......
11月30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南海海洋所)牽頭承擔的國家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西沙群島深水珊瑚礁生物多樣性及其特殊生境調查”項目中期檢查會在廣州召開。會上,南海海洋所所長李超倫表示,......
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依法履職或提供公共服務過程中產生的公共數據,是國家重要的基礎性戰略資源。為加快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充分釋放公共數據要素潛能,推動高質量發展,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現提出如下意......
“打造一個‘科研資源泉’,讓科研資源像源頭活水一樣匯聚到一起,向科研工作者無差別開放,構建全面且強大的科研合作生態,共同為我國科研資源的合理配置,為青年科學家的智力協同創新做貢獻。”8月28日,長沙理......
記者8月22日從湖南南山國家公園管理局獲悉,該局工作人員近日在公園內金童山自然保護區發現資源冷杉結出數百顆果實,數量為歷年之最。結出碩果的資源冷杉。劉平甫攝資源冷杉,松科冷杉屬,常綠喬木,系珍稀瀕危國......
4月12日至13日,2024年土地資源管理學科發展論壇暨第十屆全國土地資源管理博士生論壇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舉辦,來自全國土地資源管理專業領域的400余名專家學者參會。《中國土地科學》編輯部研究員王......
傳統的產業園區聚焦產和供,而預制菜產業園更加注重產和銷,以消費端去反向整合,以市場力量推動產、供、銷,打通產業鏈,實現由第三產業逆向推動一二產業升級,實現三產融合。預制菜產業園在運營過程中三大關鍵是產......
近日,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發布2023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立項名單,武漢大學獲批9項,立項數與北京大學并列,位居高校第三。獲批項目分別是信息管理學院李綱教授《情報學視角下的科技安全領域國......
桃起源于我國,河西走廊和塔里木盆地是我國西北桃種質資源的集中分布地,地方品種類型最為豐富。然而,該地區桃種質資源來源不明,多樣性水平不清楚,嚴重阻礙了西北地區桃種質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利用。近日,中國農業......
面對鉀資源匱乏、進口依存度高、供應鏈安全無法保障等難題,我國無機鹽行業近年來從礦產勘查、境外開發、技術升級、高效利用等方面積極行動,確保鉀資源供應。這是6月8日在青海省格爾木市舉行的2023世界鉀鹽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