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0-01-03 16:36 原文鏈接: 這個改變可預防萬年傳染病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展示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在面對史上殺人最多的傳染病時,只需要一個簡單的改變,就能讓一種百年歷史的保護手段更加有效。“只需改變疫苗的接種途徑,就可以幾乎完全預防結核感染。”《自然》對這項研究的專文評述說。

      說到結核病,很多人并不陌生。名著《紅樓夢》中的林黛玉、現實中的作家魯迅,都是因感染結核去世。有證據顯示,7萬年前,人類還未走出非洲,結核病就已經出現。歷史悠久的結核病,曾被稱為白色瘟疫,這種傳染病帶給人的恐懼,并不亞于SARS和AIDS。

      21世紀,結核病仍然威脅著全世界。2018年,就有150萬人死于這種傳染病。每一分鐘,就有3人因為結核病離開我們。致病的結核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則潛伏在更多人體內:全世界1/4的人口隱藏著活的結核菌,一生中5%~10%的機會變成結核病人。

      疫苗是預防傳染病的最好禮物。迄今為止,卡介苗(BCG)是唯一獲批的結核病疫苗。所有中國新生兒現在一出生就打的預防針里,就包括卡介苗。

      盡管卡介苗可以幫助幼兒預防最致命的結核病,比如結核性腦膜炎。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卡介苗并不能完全預防青少年和成年的肺結核。傳染性肺結核正是青少年和成人結核病最主要的形式。

      接種卡介苗,目前采用的是皮內注射。疫苗進入體內后,激活免疫系統的T細胞來消滅結核菌。然而,科學家們發現,這種皮內注射無法在肺部誘導出足夠多的特異性T細胞,也就無法針對肺結核提供有力保護。如何在肺部產生更多的保護性T細胞呢?

      負責此次研究的免疫學家Robert Seder博士,在研究瘧疾疫苗的過程中發現,接種途徑對疫苗效果很有影響。因此他與同事們設想,改變接種方式的經驗是不是也適用于結核病疫苗?在此次新研究中,這支研究團隊首先在動物模型上驗證了他們的想法。

      研究人員分別采用靜脈注射、皮內注射等不同方式給獼猴接種了卡介苗。獼猴和人一樣屬于靈長類動物,并且特別容易感染結核。

      六個月后,研究人員讓這些獼猴接觸結核桿菌,檢驗疫苗的保護能力。在連續追蹤猴子們的感染和病情進展后,研究人員觀察到,靜脈卡介苗注射看來提供了幾乎完全的保護!

      具體來說,10只猴子中有9只受到疫苗的高度保護,而且有6只沒有檢測到任何感染跡象,表明預防成功或感染被完全清除。檢驗結果還顯示,接受靜脈注射的猴子們,其血液和肺部出現了更高水平的T細胞。

      相比之下,通過皮內注射或氣霧接種的猴子們有更明顯的肺部感染,比完全沒有接種的猴子情況略好。

      看到對比如此鮮明的結果,“我們非常驚訝,可以說是震驚!”另一位主要作者、匹茲堡大學的Joanne Flynn博士說,“這真的達到了一個了不起的保護水平。”

      基于此,研究作者提出,在臨床上給青少年或成年靜脈注射卡介苗,對減少結核病傳播的影響可能最強。

      當然,這還需要進行臨床試驗,首要任務是回答一個關鍵問題:卡介苗含有減毒的活細菌,它們直接送入人體血液是否安全。在動物研究和臨床試驗中,“我們會非常謹慎、循序漸進地確保疫苗的安全性。”Seder博士表示。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