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上午,圓滿完成第26、27顆北斗導航衛星海上測控任務的遠望6號船停靠在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這也意味著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開始了新一年的工作。
遠望七號船。
胡金輝在操縱雷達。
田英國(中)在測試設備。
雷國建在檢修設備。
“遠望號”測量船被譽為“海上科學城”。2017年,“遠望號”船隊圓滿完成了11次海上測控任務。在這里,科技日報記者看到,海上科學城里的“追星族”們逐夢于大洋、筑夢于太空,用實際行動為實現“航天夢”譜寫時代華章。
金牌操作手胡金輝:大洋牽星“第一人”
一盆清水、一個乒乓球、一雙筷子——一場游戲在激烈進行。涌浪猛烈拍打著船舷,船體跟著搖晃,水中的乒乓球翻轉不停。電光石火間,一雙筷子穩穩地夾住了乒乓球。
“又是胡金輝!”圍觀者喝彩。胡金輝——遠望六號船測控技師、某型測控雷達的主操作手。
在海上對太空目標實施測控,首先要求操作手快速、準確、穩定地跟蹤目標。而雷達操作手承擔的任務就是第一時間利用雷達跟蹤并捕獲目標,這直接關系到海上測控任務的成敗。他們是第一個在大洋上看到天上衛星的人,因而被稱為大洋牽星“第一人”。
“玩這個小游戲不僅是為娛樂,更是為鍛煉雷達操作手的眼力、腕力和臂力。”說起專業,胡金輝滔滔不絕,“船上的電磁波干擾、海平面折射干擾等都會對捕獲目標產生影響。如何排除干擾迅速捕獲目標,這就需要操作手有敏銳的觀察力。左手控制‘方位’,右手控制‘俯仰’,兩者結合相當于一手畫圈、一手畫方。為準確控制設備,則需要操作手雙手極其嫻熟而緊密地配合……”
在執行一次任務時,目標提前十幾秒出現,天空還下著雨,目標不停閃爍跳躍難以捕獲。胡金輝一下子懵了,腦袋里一片空白,手心里汗津津的,小腿直打顫。剛開始的緊張過去后,他強迫自己冷靜下來,找準預定軌道,憑著多年練就的絕技,迅速捕獲目標。
2011年,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首次太空交會對接,遠望六號船需跟蹤飛船100個圈次。100圈,圈圈都是考驗。海況差、跟蹤時間長,身體和心理都要禁受多重考驗。在這場持久戰中,胡金輝和他的團隊圓滿完成了任務。2013年,在執行任務時,面對前所未有的惡劣海況考驗,他與同事精心測試維護設備,最終實現雷達天線“零故障”,圈圈跟蹤精度均滿足指標要求……
自從登上“遠望號”,胡金輝已先后圓滿完成了50余次任務。胡金輝說:“我的夢想是在崗位上一直干下去,盡自己所能為航天事業作些貢獻。”
博士新船員田英國:為專業組插上效率的翅膀
豐富的理論和短缺的實踐、豐滿的理想和殘酷的現實,兩者遭遇,使遠望六號船博士新船員田英國剛上船工作就被狠狠地打了臉。
第一次出海,就到了海況惡劣的印度洋,對別人來說早已是家常便飯的暈船讓他叫苦不迭。
第一次上崗,陌生的設備、繁多的電路圖、復雜的信號流程圖,讓他手忙腳亂。
第一次執行任務,坐在監控臺后,緊張的氣氛、嚴密的流程,讓負責衛星發射任務中一個微小環節的他,感受到自身的渺小和使命的光榮。
困難總是要克服的。從基礎原理學起、從基本操作做起,不明白的積極和崗位師傅交流,沒弄懂的加班加點補課。基礎打牢后,田英國進步飛快。僅用兩個月時間,他就已經熟練掌握經緯儀測星、變形點檢測等一系列操作,并弄懂其中原理,成為了一名合格的光學崗位科技人員。
順利度過見習期,他并沒有停下鉆研的腳步。執掌設備是對每名崗位人員的基本要求,田英國給自己定下了更高的目標——發現設備不足并加以改正。
在一次對兩臺不同型號慣導設備進行數據離線比對時,他發現這種人工比對模式耗時耗力,操作步驟繁瑣不說,精準程度和時效性也極易受人為因素影響。
何不發揮特長,用自動化軟件代替人工進行科學比對?對于長期在實驗室里進行軟件數據處理工作的田英國來說,一切顯得水到渠成。查閱資料、討論分析、優化算法、整合界面,在一次次的嘗試探索中,他成功開發出“測量船某型慣導數據離線比對軟件”。這款軟件首次運行就獲得成功,將比對時間由10多分鐘縮短至4分鐘,比對精度也大大提高。
上船短短100天,新船員田英國自研了包括經緯儀測星優化軟件、船舶高程計算軟件等近10個小軟件,為專業組插上了效率的翅膀,使海上測控更加精準。
系統工程師雷國建:陸海接力遙望“中國星”
從小就向往大海的雷國建,2008年大學畢業后,如愿來到“遠望號”工作。可沒想到的是,他被分配到了即將退出海上測控一線的遠望二號船。“雖說遠望二號船功勛卓著,可是停航意味著不能出海了呀!”雷國建情緒有些低落。
船不出海沒關系,人沒了斗志才最可怕。振作起來的雷國建在遠望二號船,把衛星長管任務當作海上測控任務來執行,探索出“有人值班,無人值守”的新模式,將崗位人員由6人減至2人,順利完成16顆衛星、1150余圈次的長管任務,為遠望二號船測控歷程畫上了圓滿句點。
2014年10月,遠望七號船正式開工建造,雷國建被選為首批骨干赴設備研制廠所開始設備跟產學習和質量監督工作。
連續奮戰600多個日夜,先后輾轉10多個城市,他參與審閱設備設計圖紙資料250余份,發現圖紙錯誤20余處,解決設備問題50多個,牢牢守住了設備質量管控的關口,為遠望七號船測控設備順利建成、快速形成測控能力作出了巨大貢獻。
2016年5月,遠望七號船建造后第一次全系統、全員額的綜合演練就出現了問題——信號閃斷!然而,從發射機到接收機,從線纜到插頭,從硬件到軟件逐一檢查,都沒找到癥結所在。熟悉七號船的雷國建帶領專業組人員加班加點逐一進行排查,問題最終定位為發射極化方式出現錯誤,徹底解決了重大技術問題。
在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中,遠望七號船是陸海接力測控第一棒。在一次目標即將進站的緊急情況下,一個設備保險絲熔斷發出告警,雷國建緊急排查,成功定位故障部位,使設備恢復了正常工作。在雷國建的帶領下,專業組連續奮戰20個小時,為神舟飛船準確入軌運行提供了有力的測控支持。他所帶領的專業組,因業務能力精湛、完成任務圓滿,被評為“精品團隊”。
20日下午,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所屬的兩艘測量船“遠望3號”“遠望7號”,在完成長征五號遙三火箭、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五號等3次海上測控任務后,順利停靠碼頭。至此,包括遠望5號、6號在內的4艘在役測量船全部......
1月20日上午,圓滿完成第26、27顆北斗導航衛星海上測控任務的遠望6號船停靠在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這也意味著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開始了新一年的工作。遠望七號船。胡金輝在操縱雷達。田英國(中)在測試......
今天凌晨3時4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將遙感三十號03組衛星發射升空,遠望3號船在南太平洋某海域成功測控,衛星進入預定軌道,這標志著我國遠望號船隊2017年全年度海上測控任務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