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安診斷董事長陳海斌
“做企業永遠要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想著田里的。在順風順水的時候也有危機感,要想著明天的增長業務在哪里,后天的種子業務在哪里。”在迪安醫學中心創立十周年之際,中國醫學診斷外包服務業第一股——迪安診斷董事長陳海斌心中的緊迫感與十年前是一樣的。
十年來,政策、市場、行業都在發生劇烈變化,今年,他向公司上下提出了“再創業”的口號,希望激發全體員工們創業時的激情,迎接健康服務業的巨大發展機會。
陳海斌的規劃是,未來三到五年,迪安將繼續聚焦核心業務:一方面做好現有的主營業務,橫向擴張,縱向做精做細,在全國編織一張又寬又密的醫學診斷外包服務網絡;另一方面,為今后八到十年的發展打提前量,向產業鏈上下延伸,能夠使公司戰略更具安全性,在現有B2B模式上發展B2C模式。
迪安自成立以來,主要從事病理類、分子診斷類和高成本免疫類(如化學發光)等特色診斷項目,自身技術創新能力不斷提高,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現已成為第三方診斷行業的領導者,公司獨創的“服務 產品”一體化模式具備了較強的行業滲透能力和連鎖復制能力。
目前,公司在江浙滬及北京等地區具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浙江地區公司醫院客戶數量在900家左右,市場占有率達45%左右。2014年1到9月,公司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5.15%,其中體外診斷產品業務實現收入3.74億元,同比增長29%,醫學診斷服務業務實現收入6.12億元,同比增41%。現在公司有3500名員工,每天有10萬份樣本送檢,2014年營收將突破10億元。
面對這樣的發展速度和業績 ,陳海斌說,“我還是那句老話: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誘惑。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做強主營業務。但這不等于止步不前,所以我們提出開發、開發、再開發,堅持、堅持、再堅持,在與主業有高度協同性的產業里拓展,終極目標是打造一個大健康的產業鏈。”
目前公司在全國建立了二十多個一級診斷中心,今后還要在社區建立快速反應實驗室,實現社區診療達到三甲醫院水平的目標。二級中心已經布局了溫州、淮安兩地。盡管實驗室從設立到為公司貢獻業績需要一定的時間,但公司全國性的布局對今后的發展至關重要。而且,公司也積極采取“自建 合營”的方式,充分發揮地區合作伙伴的優勢,盡力縮短磨合期。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醫院檢驗外包的整體業務占比僅為3%左右,未來,在檢驗項目增加和政策引導的雙重因素下,外包業務占比將大幅提升,在成熟市場有望保持30%以上的增速,這將確保公司主業的持續快速增長。
在業務架構上,迪安目前是以診斷為圓心,從司法鑒定、血液病綜合診斷、微生物體外診斷等多個維度,擴張業務半徑,構筑起行業龍頭地位。
半徑一:迪安司法鑒定中心是浙江最大的司法鑒定中心,案件數最多,案件檢驗覆蓋面也最廣。迪安做司法診斷,最根本的優勢在于技術協同,與此同時,又提升了迪安的診斷品牌,取得了良好的品牌協同效應。陳海斌回顧說,從1998年國家司法體制改革,出現社會力量介入到司法鑒定行業之后,經過這16年的發展,從不會走路到學會走路,但目前這個行業的主要特點是小、散、亂,所以國家現在要進行整合,整合就會創造新的機會。同時,他還另有一番“情結”:“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就必須挑起回報社會的擔子。用我們的技術和能力,還原真實,這感覺很棒!我們一直堅守公平、正義、客觀、科學、獨立的原則,不斷壯大自己,同時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等待新的機制的出現。我們相信這個堅守是有價值的。”
半徑二:迪安血液病綜合診斷平臺建成到現在,已聚合了國內幾百家二、三級醫院的血液科醫生,匯聚了國內外知名臨床、檢驗、病理專家,也是一個齊集了形態、免疫、遺傳、分子等各大先進診斷技術平臺。基于臨床需求大,對診斷的依賴度高,這個平臺搭建后,旨在聘任全職專家,建立方法,做權威療效評判,把國際最先進的學術引進來,共同營造一個健康的血液學生態圈。預計三年左右,它將成為公司業務中的一大亮點。
半徑三:涉足微生物體外診斷領域。“練內功固然重要,但在這樣一個全球化經濟的大時代背景下,如果沒有國際視野,企業的路也走不遠。”陳海斌如是說。迪安的公告一再提及將與法國梅里埃集團深化技術合作。陳海斌透露說,梅里埃是全球微生物體外診斷的老大,全球傳染性疾病診斷行業第三,也是中國醫改、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抗擊院內感染項目的忠實合作伙伴。雖然他不愿透露細節,但陳海斌認為,公司一旦啟動微生物體外診斷領域,將會是高舉高打,整合公司成熟網絡,以高技術壁壘,迅速擴張。
陳海斌是從代理羅氏診斷試劑產品起家的,擁有自主產品一直是他的夢想。如今,公司制定了“一二三行動計劃”向行業的上游進發:診斷試劑研發生產一年進門檻,兩年出成果,三年成規模。按計劃,試劑研發團隊今年已經開發了20多個產品,并建了自己的GMP車間,現處于報批階段。
今年底開始起,將陸續有迪安品牌的診斷產品面世,這些產品一方面要進入到公司遍布全國的醫學診斷實驗室,降低成本,提高生產競爭力;另一方面,公司在全國的16個中心為6000多家醫療機構提供診斷外包服務,當自主品牌的試劑進入這個龐大的客戶網絡時,公司“服務 產品”的優勢更加明顯,有助于增強客戶黏度,形成高度協同性的延伸。接下去是為期兩年的產品轉化期,在取得IVD的注冊證后,預計2019年投放市場,最終形成規模化的生產。
另一方面,無論是醫院還是司法單位,迪安現在的商業模式都是B2B,但中國海量的個體為公司拓展更具安全性的B2C業務提供了廣闊空間。健康體檢本來就是陳海斌創業之初想進入的行業,如今機遇展現在他面前。其一,目前國內的健康體檢機構現狀是,一缺乏先進技術,二缺乏專業服務,主要靠銷售人員打天下,第三,體檢滲透率僅19%,而且這其中65%屬于1000元以下的低端市場,對比國外,美國 、日本的體檢比例占人口的72%;其二,韓國最大的獨立診斷公司,同時具有30年健康體檢經驗的SCL找到了公司,今年6月雙方合作產物——浙江韓諾健康管理公司正式開業,由韓國專業團隊管理,面向高端客戶,做高附加值的健康體檢。浙江韓諾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金光福對記者說,從韓國經驗來看,政府倡導全民體檢為國家和家庭都節省了龐大的醫療費支出。同樣的,中國健康體檢行業的發展,也會從逐步普及,并進而從中低端向中高端市場傾斜。
對于行業的未來前景,陳海斌充滿期待地指出:在健康醫療產業中,目前中國獨立實驗室行業占比不到5%,而美國是40%,可以說這是個未來十年有最大機遇的產業。當然,一個行業被看好就一定會引來競爭,但他認為競爭實際上是會促進和提升行業發展的,關鍵是企業的質量、技術、服務和創新如何走在行業的領頭地位,并一直保持下去。
陳海斌強調,“做企業永遠要有一種危機感,要兢兢業業,要用一種如履薄冰的心態來做。而且所有領先的企業,一定都是組織變革做得很好的企業。一個企業始終面臨兩個挑戰,一是組織能不能適應外部變化,另一個是能不能激起內部能量。引用一句話,雞蛋從外面打破是食物,但從里面打破,就是生命。馬云 、比爾蓋茨都說,下一個超過我的人一定處在健康產業。我也堅信是這樣。而且,如果沒有競爭,公司不會發展這么好,我感謝競爭。如果說迪安的基因是什么,我想就是創新 堅持。”
上海交大金涵教授團隊在啟明星論壇上介紹創新成果讓“吹口氣測癌”變得更精準“感知科技主動應對人口老齡化——2024啟明星論壇”近日在復旦大學舉行,50多位來自科技界、產業界、風投界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和學生......
近日,由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高友鶴、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孫偉、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助理研究員吳建強起草,110多位學者聯名在《中國科學·生命科學》發表《中國尿計劃倡議書》。......
10月22日,位于西部(重慶)科學城的金鳳實驗室舉行“2024年度科技成果發布會”,現場發布六大重點科技成果,涵蓋空間多組學技術及智算平臺、人工智能病理診斷及藥物設計優化、基于CMOS芯片測序儀及甲基......
10月22日,丹納赫公布第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丹納赫第三季度凈利潤為8.18億美元,合每股1.12美元,較去年同期11.29億美元有所下降。剔除特定項目后,調整后的每股收益為1.71美元。2024年......
美國生物技術公司SunbirdBio周三宣布,該公司已經在一輪融資中籌集了1400萬美元(約折合人民幣9971萬元),以支持其基于血液的神經疾病檢測技術的發展。此次融資由新投資者禮來公司、新加坡經濟發......
10月14日消息,有投資者在互動平臺向愛迪特提問:請問公司與科美診斷的訴訟判決結果下來之后,要賠償科美診斷公司多少金額?對公司有什么影響嗎?公司回答表示:1、近日,公司及全資子公司科美(秦皇島)科技開......
發展銀發經濟,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創造高品質生活的有力支撐,也是培育新質生產力、挖掘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渠道。江蘇是較早進入老齡化社會、老齡化程度較高的省份之一,加快推動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近......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譚敏佳課題組、中科中山藥物創新研究院徐駿宇課題組,聯合中國科學院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秦駿課題組、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仁濟醫院薛蔚和董柏君團隊、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李婧課題......
9月26日至27日,國家能源水電工程技術研發中心2024年數智水電技術交流論壇在長沙舉辦。論壇現場。主辦方供圖論壇以“數智水電,賦能發展”為主題,圍繞數智水電前沿技術及發展趨勢進行研討,包括5場主旨報......
結直腸癌是導致全球癌癥患者死亡的“元兇”之一。早期發現與診斷結直腸癌,對提高患者生存率至關重要。然而,傳統的結腸鏡檢查方法因其侵入性和高昂成本,難以在大規模篩查中廣泛應用。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孫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