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未探深,雜學似精通。喜交天下客,聰穎不超人。談笑生風趣,筆下有深情。才情來眾生,任隨你我評。”這是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胡亞東生前寫的一首自題詩,足可見先生的胸襟和才情。
這位著名高分子化學家因病醫治無效,近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勇擔重任,合成出我國首塊氟橡膠
“專業未探深”?實非如此。
1956年中國決定自行研制導彈、原子彈,1957年美國將氟橡膠作為第一號禁運物資。“當時在中國還處于空白的氟橡膠,是與原子彈、氫彈聯系在一起的物資,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國科學院院士蔣錫夔曾如是回憶。
1958年起,胡亞東開始負責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國防任務中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及組織工作,同時主持氟橡膠研制課題。
1959年5月,他合成出中國首塊氟橡膠,并很快由原化工部指定上海橡膠研究所進行擴大實驗。胡亞東和他的研究組協助該所建立氟橡膠實驗室,并組織實驗。
這項成果于1965年獲國家科委發明獎,并載入《當代中國》(1994)和《軍工史》(1995)兩部著作中。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胡亞東一生中,他曾三次參與國家科學發展規劃的制定工作。這種特殊的經歷也讓他視野開闊,站在大科學層面去思考學科的未來。
在制訂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的過程中,胡亞東從戰略層面對化學的前沿技術、發展規律、未來趨勢以及對社會發展的影響等方面做了深入研究。同時,他在多種報刊雜志上發表過多篇有關化學發展、展望等方面的文章,深受讀者歡迎。
作風民主,善于調動各方力量
化學之外,這一生胡亞東最癡迷的便是音樂。
“音樂在我生命中陪伴我時間最長,甚至勝過我的專業化學。”一談到音樂,胡亞東便興致盎然。據報道,他中學就讀于一所非常有名的教會學校,從那時開始他便迷上了音樂。
早在1942年,年僅15歲的胡亞東就同幾個朋友組建了一個四重奏樂團。酷愛音樂的胡亞東在考大學時,曾打算報音樂系,但一想到“玩音樂掙不到錢,難以維持生計”,還是“忍痛”選擇了化學。
離休之后,胡亞東把更多的時間花在音樂上,他曾為音樂刊物撰寫音樂評論。此外,他還是花卉攝影愛好者,在花卉雜志上常能看到他的花卉攝影作品。
業余生活如此,對待工作胡亞東更是不遺余力。他非常熱心學術活動,任職中國化學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及理事長期間,他非常重視調動化學領域各界人士的力量。
胡亞東作風民主,平易近人,性格開朗,樂于助人。在化學界,無論年齡大小大家都愿與他交往。
他于1956年協助化學家曾昭掄先生籌建中國高分子委員會。委員會成立后,又協助化學家王葆仁先生創辦《高分子通訊》。
1956年,中國化學會聘任胡亞東為《化學譯報》副主編。他與主編唐有祺先生共同扭轉了《化學譯報》當時只介紹蘇聯譯文“一邊倒”的傾向,開始介紹英、美等國的綜述評論譯文,這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
自1973年《化學通報》復刊以來,胡亞東先后任副主編、主編、顧問,20多年來對該刊的發展和改進傾注了不少心血。他提倡以文會友,主張刊物辦活,發揚科學民主,重視新生力量。
在他的影響下,《化學通報》多次全國編委會和常務編委會都是在和諧民主的氣氛中進行的。編委們暢所欲言,提出寶貴意見,使刊物質量不斷提高。1997年他被評為第一屆中國化學會《化學通報》優秀編委,以表彰他多年來對刊物所作的貢獻。
胡亞東對科技圖書相關工作也十分關心。他是《世界著名科學家傳記》化學部分主編,《21世紀初科學發展趨勢》化學部分主編,并曾任中國大百科全書化學卷編委,以及多種化學叢書和刊物的顧問、編委等。在中國科學院自1980年起連續五屆(1980—2001年)任圖書情報出版委員會副主任,是唯一一位連任五屆的科學家。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202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指南引導類原創探索計劃項目——“集成電路關鍵材料前沿探索”項目指南。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基礎研究和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的重要戰略部署......
2023年10月13-17日,由中國化學會高分子學科委員會和華中科技大學主辦的中國化學會2023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在武漢中國光谷科技會展中心舉辦。本屆報告會參會代表近7000人,包括兩院院士2......
近日,國自然基金委發布了“高分子及其復合體系的分子流變學與調控機制”專項項目指南。高分子流變學在當前一些國家重大需求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基礎作用,如在用于慣性約束可控核聚變點火工程中厚度均勻的高強高分子......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賴毓霄團隊在骨缺損治療方向上取得進展。該團隊采用低溫沉積3D打印技術研發出可降解高分子復合黑磷的多功能仿生多孔支架,探究了黑磷支架在植入骨組織中引起的免疫響應功能。該......
現代化學依賴分析儀器。從實驗室研究單個分子間的反應到工程師運作工業反應器制造出成噸產品,這些工具提供的信息使化學家能夠跟蹤分子并洞悉它們的行為。近日,美國化學會所屬專業化學期刊《化學和工程新聞》在慶祝......
據最新消息,日本研究人員成功改良了以植物為原料的塑料材料,并成功將使用后的廢棄物轉化為肥料,再次利用。相關研究結果已經發表于英國《聚合物化學》雜志上。該研究團隊采用高分子材料設計新方法,通過改良植物為......
零距離中國團隊歷時8年打造“最強化學大腦”機器化學家誕生記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機器化學家實驗室,可以看見頗具科技感的一幕——一個體型“敦實”但動作靈活的機器人,在操作臺之間穿梭,伸出機械手臂配制試劑。......
類玻璃化彈性體(vitrimers)是2011年合成的一種新型高分子材料,通常在低溫時表現和熱固性材料類似(具備非常優秀的力學特性),在高溫時可以通過鍵交換實現高分子網絡拓撲結構的重塑(和熱塑性材料類......
近期,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陶友華團隊在陰離子結合催化聚合新方法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自然—合成》(NatureSynthesis),并得到NatureSynthes......
背景介紹開環易位聚合(ROMP)是一種合成結構可控聚合物的有效手段。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對催化劑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求活性高,而且可以在各種條件下都能進行聚合反應。研究發現N-雜環卡賓(NHC)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