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研究發現,一周僅喝幾杯啤酒也會導致個人大腦產生持久性變化,不過這種變化的功能性意義尚不清楚。
人們普遍認為,飲酒過多有害健康,傳統觀點和政府的飲食指南均表示,可以適量飲酒。美國政府贊同女性每天飲酒一杯,男性每天飲兩杯。
然而,近日發表于《英國醫學雜志》的新研究發現,以此水平飲酒(每周8到12杯)與大腦掃描中呈現的若干認知下降有關。
研究人員招募了550人到牛津大學進行核磁共振成像(MRI)掃描。這些人并非普通人,他們是政府部門的公務員,從1985年開始每5年就要進行一次健康習慣調查,其中包括飲了多少酒。這讓研究人員可以探查個人飲酒習慣與其大腦掃描結果之間的關系。
研究人員發現,那些超過30年的適量飲酒者與海馬體(參與記憶和導航能力的腦區)退化和萎縮有關,此外腦白質也有所退化。
實際上,“一個人喝酒越多,他的海馬體就越小。”該研究第一作者、牛津大學精神病學教授Anya Topiwala說。每周多飲一次酒會導致海馬體縮小0.01%。而與此相對,成人的年齡每變老一歲海馬體會縮小0.02%。
這項研究僅調查了數百名倫敦人,而他們多為受過良好教育的中產階層,所以研究結果或不能代表廣泛的人群。Topiwala還指出,樣本中可能存在“選擇偏見”,即這些人需要到牛津大學進行MRI掃描,并在大腦掃描和其他記憶測試中花費1小時,而那些存在酒精依賴或因飲酒導致腦損傷的人可能并非如此。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員還指出,海馬體在統計學上的變化僅在右海馬體上較為明顯,而左海馬體則無此變化。Topiwala表示,目前尚不知曉其原因。
一組研究人員繪制了有精神障礙以及無精神障礙的人腦中最大、最先進的基因調控網絡多維圖譜。這些圖譜詳細描述了協調大腦生物通路和細胞功能的許多調節元件。這項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支持的研究使用了25......
破譯自閉癥等神經發育疾病和雙相情感障礙等常見精神疾病的遺傳原因,一直是重大挑戰,這是因為人腦太過復雜。在《科學》《科學轉化醫學》和《科學進展》雜志上,來自PsychENCODE聯盟的科學家們發表了十幾......
19世紀,現代神經科學之父圣地亞哥·拉蒙·卡哈爾將大腦比作“擁有千億棵樹的森林”。在這片復雜的“森林”中,大約有860億個神經元與數萬億個突觸相連。盡管已經獲得許多關于大腦的重要發現,但和這片復雜的“......
始于2020年3月的新冠大流行給人們日常生活的幾乎每個方面都帶來了巨大影響。許多研究記錄了大流行如何對兒童和青少年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學習產生負面影響。人們也對大流行如何影響酒精消費非常感興趣,已有......
日升月落,晨昏交替,這些自然節律深刻影響著地球生命,形成了晝夜節律,即俗稱的生物鐘。生物鐘最早于1970年代發現,是生物為了適應地球自轉產生的晝夜更替而形成的一種節律性生命活動,這個無形的“時鐘”精密......
酒,是人類文明的產物,酒文化伴隨著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而不斷壯大。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無論是悲歡,還是離合,酒從不缺席。有趣的是,古有溫酒斬華雄,今有冰啤加燒烤,關于飲酒的最適溫度一直廣為爭論,就像豆腐......
我們的身體會代謝產生醛類物質,例如,喝酒后,酒精就會在體內代謝產生乙醛。這些醛類物質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傷害,我們的身體就需要對這些醛類物質進行清除和解毒。 然而,對于許多中國人、日本人等東亞人......
意識在腦血流停止的幾秒鐘內消失。大腦不能儲存氧氣,氧化磷酸化的中斷在幾分鐘內是致命的。然而,關于生理條件下皮質部分氧張力(Po2)動力學的知識還只是初步的。2024年3月28日,哥本哈根大學Maike......
人腦中有一個“弱點”,這是一個特定的高階區域網絡,不僅在青春期后期發育,而且在老年時也表現出較早的退化。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這個大腦網絡特別容易受到精神分裂癥和阿爾茨海默病的影響。......
在所有其他軟組織都已分解的情況下,大腦器官卻保存了下來——一項對自然保存了數百年或數千年的人類大腦的研究發現了1300多個這樣的案例,其中一些大腦有1.2萬余年的歷史。3月20日,相關成果發表于《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