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月18日下午,美國“毅力號”火星車成功登陸火星,成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第5個成功登陸的火星車。
據悉,本次“毅力號”將在火星采集樣本并試圖尋找生命存在的證據。
NASA今天在社交網絡上宣布,經過將近7個月航行后,火星探測器“毅力號”(Perseverance),成功登陸火星表面,為調查火星是否曾經有生命存在踏出重要一步。
這是繼阿聯酋的“希望號”探測器和中國的“天問一號”探測器之后,今年火星“三國演義”(阿聯酋、中國、美國)下最后一個抵達火星的探測器,同時,這也是本次三個國家中最先著陸在火星表面的航天器。
而且,作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 (NASA)來說,“毅力號”是其送往火星的第五輛火星車,也是迄今為止最復雜的火星車。
作為身價27億美元的核動力火星車“毅力號”(Perseverance),2020年7月30日于美國佛羅里達州,由“宇宙神5型”火箭搭載升空,是美國太空總署第九次的探索火星任務。其體積跟一輛小型四驅越野車差不多,重一噸,每天可以自動行駛200米距離,配備多臺科學儀器和相機,以及兩個麥克風和兩個漫游機器人,還有一個精密致巧的傳送系統用來把樣本帶回家。
驚心動魄的著陸七分鐘
本次著陸前,“毅力號”需要經歷穿越火星大氣層抵達陸地的“恐怖七分鐘”。過程包括進入大氣層、降落傘開啟、引擎驅動下降、起落架放下等步驟。由于信息傳回地球需要11分鐘左右的時間,所以科學家無法在這重要的危險7分鐘降落過程中對其干預,而是完全依靠毅力號搭載的計算機獨立完成最終的登陸,使得著陸過程難上加難。
事實上,著陸器分為兩個部分:上面是一個擁有八個反推火箭的“空中吊車”,下面懸掛著毅力號火星車。
在今天的著陸7分鐘過程中,攜帶“毅力號”的空中吊車以19.5萬千米時速進入火星大氣層。大氣摩擦使得外殼溫度最高上升到2100度。三分鐘后,降落傘展開,彈出當熱板。之后外殼背面分開,空中吊車下降速度隨之迅速下降。
著陸前的最后幾秒鐘,一個火箭反推懸浮的吊車,把火星車吊掛著放在地面上。當火星車接觸到地面后,空中吊車完成使命,探測車成功平穩降落到火星表面。而空中吊車切斷尼龍繩和線纜,獨自飛走墜毀。
值得一提的是,科研團隊利用“距離觸發”技術,將橢圓形預定著陸區的尺寸減小50%以上,讓它降落到盡量接近目標區域的位置。并且,這一技術會讓“毅力號”觸發改變方向,選擇更加安全的目標地點,從而釋放下降飛行器的降落傘。如果探測器有可能錯過目標區,就要提前開傘;如果可能無法抵達目標區,就要錯后開傘。
迄今為止,所有火星探測任務中超過一半都以失敗告終。此前NASA預測,本次任務安全著陸的概率僅有40%。不過,“毅力號”卻成功實現著陸,這主要得益于23個攝像頭等先進設備、美國航天技術的加持,以及此前2012年美國“好奇號”著陸火星的成功經驗,其在火星上已經默默地、孤獨地工作了大約8年。
NASA指出,在毅力號進入火星大氣層后11分半鐘,成功接收到它的信號,首張傳回的照片證實探測器成功著陸耶澤羅隕石坑(Jezero Crater),接下來將進行為期兩年收集 巖石樣本任務,目標在2030年將樣本送返地球化驗,以確定火星上是否存在或曾經存在過類似地球上的生命。此外,毅力號也會測試其他技術,包括從火星稀薄的二氧化碳環境抽取氧氣的設備。
“毅力號”成功登陸火星后傳回的首張表面圖(來源:NASA)
任務目標
“勇氣號” 與 “機遇號” 幫助人類更好地了解了火星上水的歷史,“好奇號” 發現了復合有機物的證據,它們是組成生命的原始成分。
這些證據告訴我們,火星過去可能是宜居的。“毅力號” 將邁出下一步,尋找古代外星生命的跡象。
選擇 Jezero 火山口,原因在于這里是有 38 億年歷史的遠古湖床,它處于三角洲位置,沉積物中可能存在與生物、生命有關的有機化合物和礦物質。
圖 | Jezero 火山口周圍地貌(來源:NASA)
“毅力號” 的 23 個相機將幫助科學家研究火星以獲取生命證據。其中最主要的是 Mastcam-Z 相機,它可以拍攝立體和全景圖像,并具有非常強大的縮放功能,可以放大需要進一步研究的目標,例如仔細尋找土壤模式和舊沉積物。
此外,SuperCam 相機負責調查巖石中的化學和礦物成分,并配有麥克風,可用于識別火星天氣。PIXL 和 SHERLOC 光譜儀將尋找復雜的生物學分子。SHERLOC 的 Watson 相機還將進行顯微成像,分辨率可達 100 微米左右,與人類頭發絲的直徑相當。
“毅力號” 需要花費數月時間前往 Jezero 火山口的第一個勘探點。如果火星上真的存在生命跡象,我們最早在今年夏天就能知道。
全新技術:MOXIE 和 Ingenuity
NASA 的每一項任務都運用了一些時下最先進的技術,“毅力號” 也不例外。
第一種技術是 MOXIE。這是一種小型裝置,旨在通過電解的方式將富含二氧化碳的火星大氣轉化為可用的氧氣。這個過程已經在地球上模擬過,但它在火星上將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氧氣的生成不僅可以為將來的火星殖民提供可呼吸的空氣,還可以提供用于火箭燃料的液態氧。“毅力號” 工作的前兩年,MOXIE 大約有 10 次制造氧氣的機會。每次將運行大約一個小時,產生 6 至 10 克氧氣。
圖 | MOXIE 設備(來源:NASA)
另一種技術是 Ingenuity。這是一架 1.8 千克的小型直升機,有望實現火星上的第一次動力飛行。它的部署大約需要 10 天。
Ingenuity 第一次飛行將升至空中約三米高,懸停和徘徊大約 20 秒。如果它能成功地在火星的超薄大氣(密度為地球的 1%)中飛行,那么它將有更多的機會飛往其他地方。
直升機上配有兩個攝像頭,將幫助科學家準確查看火星的地貌。就其本身而言,Ingenuity 并不是火星探索任務的關鍵,但未來當漫游車無法滿足探測需求時,直升機提供了另一種可能。
事實上,這些新技術并不是 “毅力號” 火星任務的關鍵。正如文章開頭所說,它最關鍵的使命是尋找生物跡象,同時為將火星土壤樣本帶回地球做準備。這可能需要 10 年才能實現。
探測器將鉆入地面并收集 40 多份樣本,未來 NASA 計劃和歐洲航天局 ESA 合作執行一系列聯合任務,最早可能在 2031 年將樣本帶回地球。
收集土壤樣本并非易事。樣品處理臂(SHA)由美國衛星圖像兼機器人公司 Maxar 制造,負責控制鉆探工作,并從地面上采集火星土壤的巖心。在火星苛刻的自然條件下,該機械臂需要承受從晚上的 -73°C 到白天 20°C 的溫度波動。
但最大的難點是,它必須克服火星塵埃的影響。樣品處理臂位于火星車下方,會暴露在車輪卷入的大量灰塵中。在最糟糕的情況下,如果設計不當,或者運行中出現了意想不到的小問題,一粒微小的塵埃顆粒就足以讓機械臂癱瘓。
現在,“毅力號” 的成功登陸令人激動,標志著它邁出了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未來,還有更多的挑戰等待著它,科學家們期待著它能進一步揭開火星神秘的面紗。
與此同時,這也讓我們更加期待中國 “天問一號” 數月后的登陸任務,預祝 “天問一號” 探測器上還沒有名字的火星車也能成功登陸。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火星研究團隊基于自主研發的大氣模式動力框架,拓展其應用領域到火星大氣,成功構建了新一代火星大氣模式,為火星探測提供了重要的科研支撐。不同于地球,火星大氣低壓低溫,水汽極少......
移居火星是人類的夢想,但首先要解決缺乏氧氣的問題。火星上存在水資源的可能,為利用太陽能驅動的電催化析氧反應制備氧氣提供了機遇。人類無法在無氧的火星環境下長期生存,因而在火星上就地取材創制催化劑成為難以......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202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指南引導類原創探索計劃項目——“復雜惡劣條件下水電工程智能建設新理論新方法”項目指南。面向國家西南地區水電開發重大戰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1262.shtm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夢然)《自然》25日發表的兩篇研究發現,火星的液態鐵......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1080.shtm......
準確定位火星地震(火震)能夠為探索火星內部地震活動性、地下結構、物質組分以及深部動力學過程提供關鍵信息。通常,描述火震的位置需要兩個基本參數——震中距和反方位角。在美國洞察號(InSight)任務的單......
·實現馬斯克的火星夢每年需要約100萬噸的運輸載荷、數千次的發射,如果星艦不能實現這些數字,人類將永遠不會在火星上建立一個自給自足的城市。而那些留在地球上的人類可能會以其他方式使用星艦,比如星艦環球客......
俄羅斯總統普京5日宣布,“海燕”核動力戰略巡航導彈成功進行試驗,其研制工作接近完成。“海燕”核巡航導彈的組裝廠房普京宣布俄成功試射“海燕”據俄新社6日報道,俄總統普京5日在“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第二......
據報道,越來越多的數據表明,一場破壞性超過大蕭條的經濟崩盤可能即將在2024年降臨美國。白宮和國會如果不盡快削減政府支出,結果可能是災難性的。報道稱,目前美國經濟已是如履薄冰,很快就會陷入另一場大規模......
商務部網站截圖有記者問:美東時間2023年10月6日,美國商務部以涉俄為由,宣布將部分中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答:中方注意到有關情況。美方在短時間內,再次以所謂涉俄為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