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4日,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第二十三次院士大會在京召開,50位中國學者增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正式候選人,2021年5月底,正式批復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家當選人數再創新高。
截至目前,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里,中國科學家有256人。其中,1996~2009年產生123人;2010~2020年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院士大會,選舉并產生來自中國的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133人。
國際歐亞科學院成立于1994年,擁有來自46個國家的600余名院士、通訊院士和榮譽委員。國際歐亞科學院總部設在莫斯科,分別在歐洲(法國)、歐亞(俄羅斯)和亞太地區(中國)建立區域中心,并在15個國家建立了國家科學中心。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是15個國家科學中心中人數第二位的中心,于1996年由中國科學院申報并經國家科委批準成立。
此次當選院士名單如下:
(以姓名首字母排序,排名不分先后)
陳立典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西醫結合康復學專家,福建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教授、主任醫師
種 康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植物生理學家,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原黨委書記,研究員
戴永久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地球系統科學專家,中山大學教授
黨亞民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大地測量專家,國際大地測量協會(IAG)執委、IAG中國委員會主席,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所長
段金廒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藥資源化學與資源循環利用專家,南京中醫藥大學原副校長,教授
樊建平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高性能、云計算、并行與分布式計算專家,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
宮 鵬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地理學、遙感變化監測專家,香港大學副校長
何大明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水文水資源,自然地理與生態環境專家,云南大學、云南省科學家工作室首席科學家
華 偉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內科學(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專家,阜外醫院心律失常中心副主任兼病區主任、教授,中央保健局會診專家。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科技醫衛專業會副主任委員
黃日波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生物工程、分子酶工程專家,國家非糧生物質能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廣西科學技術協會主席,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
黃 維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有機電子、生物電子及柔性電子學家,西北工業大學教授、原常務副校長
黃 衛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土木工程專家,中國科學技術部副部長、黨組成員
賈 力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藥學專家,閩江大學、海洋研究院生物與醫藥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姜 標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化學專家,中科院曼谷創新合作中心主任,上海科技大學教授
李 俊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氣象衛星遙感理論、觀測專家,威斯康星大學(Madison)空間科學和工程中心資深科學家,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首席科學家,研究員
李滿春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地理信息技術與國土空間規劃專家,南京大學教授,國家級地球系統科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主任
李 青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無機非金屬材料專家,平板顯示玻璃技術和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中國硅酸鹽學會電子玻璃分會理事長,東旭集團有限公司總裁/總工程師
李群生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化學工程專家,北京化工大學化學工程學院教授
李 中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海洋油氣鉆完井技術領域知名專家,中海油研究總院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鉆完井)
廖 兵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學家,廣東省科學院院長
凌沛學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生物藥學(多糖研究)專家,山東省商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首席科學家研究員。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常務理事兼工業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分會理事長,山東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
劉孟軍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園藝學(國際棗)專家,河北農業大學終身教授、園藝學科群首席科學家、園藝學院院長
劉志杰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結構生物學專家,上海科技大學iHuman研究所執行所長,教授
陸亞林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功能材料與先進表征技術專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家特聘教授,杰出講席教授,中國科大校長特別助理
馬峙英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農學(棉花育種)專家,河北農業大學農學院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教授,河北農業大學原副校長
牛東曉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電力運營管理專家,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華北電力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華北電力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喬方利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物理海洋專家,原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黨委書記,自然資源部海洋環境科學與數值模擬重點實驗室主任
仇保興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城鎮化理論與城市規劃研究專家,原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原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參事,教授
唐旭東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醫內科學消化病專家,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副院長。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常務副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主任委員
田 奇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計算機視覺、多媒體信息檢索專家,華為云人工智能領域首席科學家
萬書波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花生)專家,山東省農業科學院院長,研究員
汪道文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心血管內科專家,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內科內科學系主任兼心血管內科主任教授、主任醫師
王秉剛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汽車工程(清潔能源汽車)專家,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顧問
王海峰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人工智能(自然語言處理)專家,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IEEE會士
魏少軍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專家,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微電子與納電子學系教授
鄔 倫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空間信息、智慧城市、數字中國專家,北京大學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所教授
吳立新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測繪科學與技術專家,中南大學地信學院測繪學科帶頭人,教授
武 強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礦山水文地質和工程地質學家,中國礦業大學教授
徐明崗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農田土壤培肥及退化土壤改良專家,中國熱帶農科院南亞作物所所長、團隊首席,研究員
薛 瀾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公共管理專家,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
楊開忠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區域科學、城市化與區域發展專家,首都經貿大學原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黨委書記 、副所長
楊其長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設施園藝專家。中國農業科學院都市農業研究所常務副所長,研究員。國際園藝學會(ISHS)設施植物生產系統智能化專業委員主席
應義斌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與藝術院院士,農業工程裝備與信息化工程專家,浙江大學教授,浙江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
曾 勇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管理科學與金融工程專家,電子科技大學校長,教授
張 羅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鼻科學和過敏科學專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
張慶君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俄羅斯宇航科學院院士,衛星遙感、航天器測控與通信、航天器總體設計專家,北京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部高軌SAR衛星總設計師兼總指揮、研究員
趙 峰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計算機科學物聯網、無線傳感器網絡專家,原海爾家電產業集團首席技術官、副總裁,斯道資本投資合伙人
趙永祥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生物靶向診治專家。廣西醫科大學副校長,教授、主任醫師
周少奇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脫氮除磷理論與應用)專家,貴州大學副校長、教授
朱慧瓏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微電子技術專家,中科院微電子所集成電路先導工藝研發中心首席科學家
來源:國際歐亞科學院。
2月19日,西安工程大學發布訃告,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工程大學終身名譽校長姚穆同志于2025年2月19日8時22分在陜西西安因病逝世,享年95歲。訃告原文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
據武漢發布消息,2月6日上午,在武漢市“新春第一會”全市科技創新大會上,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武漢大學李德仁院士獲得800萬元獎勵,并受聘為武漢科技咨詢委員會主任委員。去年6月24日,2023年度......
1月22日上午,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的“兩院院士評選2024年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在江蘇省南京市揭曉。1月22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評選2024年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
“細節問題如果不解決好的話,《科普法》的有關條文就可能淪為一紙空文”。12月25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以下簡稱《科普法》)正式施行。近日,在《科普法》施行即將“滿月”之際,中國......
美國國防部近日更新了針對中國企業的“中國涉軍企業”清單,新增包括騰訊、寧德時代等在內的134家中國企業。此舉引起了廣泛關注和討論,不僅因為這些公司在全球市場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因為它們與許多國際合作伙伴......
葛墨林在為本科生上課。南開大學供圖人物小傳葛墨林,1938年出生于北京,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教授。長期從事理論物理研究,致力于研究“楊—米爾斯規范場”及其無窮維代數結構、“楊—巴克斯特系統”及其物......
陳清泉院士:新能源電池壽命問題亟待解決,推動電動汽車與電網雙贏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世界電動車協會創始主席陳清泉,作為電動汽車及智慧能源領域的專家,早在20世紀80年代便專注于電動汽車的研究,致力于推動......
天津大學藥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消息,諾貝爾獎化學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天津大學原兼職教授詹姆斯·弗雷澤·司徒塔特(JamesFraserStoddart),于2024年12月31日逝世,享年82歲......
為深切緬懷我國石油化工科學家侯祥麟、閔恩澤院士,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12月27日,“讓創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侯祥麟、閔恩澤先生銅像揭幕儀式及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座談會”成功舉辦,近百位能源化工行業......
回顧2024年,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簡稱“拉索”)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曹臻算了算,這一年,他在國內外作了20多場報告。每一次作報告前,他都會把“拉索”的最新研究進展加進演示文稿里。“我們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