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京的一場發布會上,心臟外科醫生Yoshiki Sawa宣布了利用源自誘導性多能干細胞的器官治療心臟病的計劃。圖片來源:The Asahi Shimbun via Getty Images
現在,日本科學家獲得了利用一項革命性重編程技術產生的細胞治療心臟病患者的許可。該研究僅僅是誘導性多能干(iPS)細胞的第二次臨床應用。iPS細胞由誘導諸如皮膚、血液等身體組織的細胞還原到類似胚胎狀態而創建,并且能從胚胎狀態發展成其他細胞類型。
近日,日本厚生勞動省準許醫生采集來源于iPS細胞的特別薄的片狀組織,并將其移植到發生病變的人類心臟上。這個由大阪大學心臟外科醫生Yoshiki Sawa領導的團隊表示,當器官受損(斑塊累積或心臟病發作引發的心臟病癥狀)時,這些片狀組織能幫助器官肌肉再生。
“這將引起全球關注,因為很多團隊正在致力于這個方向的研究。”德國漢堡大學藥理學家、該國心血管研究中心主任Thomas Eschenhagen表示。
明年將有3人初步接受該療法。隨后,Sawa團隊將尋求獲得在約10位病人中開展臨床試驗的批準。如果被證實是安全的,該療法將在日本再生醫學的快速通道系統下進行商業化銷售。
這個在2014年引進的系統,旨在增強可能拯救生命的醫學流程的可用性。但批評者認為,該系統存在缺陷,因為它允許治療方法在證實流程奏效的足夠數據被收集前便可提供給患者。
在最新療法中,Sawa和同事利用iPS細胞創建了一層數量達1億個的心肌細胞。該團隊通過在豬身上開展的研究證實,將這些細胞層(每個厚0.1毫米、長4厘米)移植到心臟上能改善器官功能。Sawa表示,這些細胞似乎不會整合到心臟組織中。他認為,相反,它們釋放了幫助受損肌肉再生的生長因子。
科學家表示,這種細胞層的一個優勢在于創建了自身的細胞基質,并且無需由外來材料制成的“腳手架”便能維持其結構,而這是一些其他工程組織的特征。
“這是一種極其簡單、聰明的細胞運送方法。”法國巴黎歐洲喬治蓬皮杜醫院心臟外科醫生Philippe Menasché表示。他一直在嘗試制造類似器官層。
哥廷根大學醫學中心藥理學家Wolfram-Hubertus Zimmermann同樣正在開發針對心臟疾病的iPS療法。他認為,上述最新試驗是以Sawa及其同事在過去15年間開展的工作為基礎的。
一旦Sawa團隊將3位病人治愈,其將申請開展一項涉及7~10人的臨床試驗。如果該療法被證實是安全的,并且表現出一些奏效的跡象,那么它將通過快速通道系統獲批銷售。這允許研究人員繞過旨在證實療效的昂貴的大型臨床試驗,利用小規模先導試驗證實該療法是安全的并且展示出療效。
不過,一些研究人員認為,批準此類療法商用的門檻過低。即便產生的細胞被發現是安全的,仍存在同任何外科手術相關的風險。同時,患者可能放棄其他療法,而轉向一種或許無法奏效的療法。倫理學家和監管者表示,任何新療法的益處必須超過風險。
在京都大學心臟病學家Yoshiki Yui看來,除了符合安全性要求,研究人員還應當證實他們的療法是有效的,而這需要在更大規模的人群中開展測試。同時。評估過程應當利用隨機的臨床對照試驗。在醫學研究中,這是證實療效的黃金標準。
Yui認為,最新的iPS細胞療法存在潛力,但在現有的審批系統下,“我們不知道它是否會奏效”,因為它將不會在對照試驗中得到測試。“最大的問題是日本沒有適當的評估系統。” Yui表示。
厚生勞動省一位發言人表示,現有的審批系統是完備的,因為研究人員仍然必須證實某種療法是有效的,即便其已獲批商用。
Sawa同樣認為,對照組對于證實療法非常重要。但他表示,自己遵守了日本的規則,即在一種療法商用前并不需要開展對照試驗。
在Sawa看來,衛生部門批準了該療法,就是承認它“從科學和倫理的角度看在患者中接受測試是正當的”。“它是否真的奏效,我們現在不得不找到答案。”Sawa說。
北京協和醫院基本外科王維斌教授團隊在JournalofExperimental&ClinicalCancerResearch(中科院一區,IF=12.658)發表綜述,總結了胰腺癌干細胞近期的......
肺臟是人類重要的呼吸器官。肺泡上皮是肺臟的重要功能區域。肺泡一旦受損,需要“新生”上皮細胞才能修復。因此,在肺臟疾病中尋找新生肺泡上皮細胞的來源是亟需解決的問題。近日,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
科學家繪制出迄今最詳細人類血液干細胞圖譜。圖片來源:辛辛那提兒童醫院美國科學家借助博弈論和機器學習技術,繪制出迄今最詳細人類血液干細胞圖譜。借助該圖譜,研究團隊已經鑒定出80多個不同的造血......
2024年3月9日,美國FDA宣布批準諾和諾德公司的GLP-1類藥物Wegovy(semaglutide,司美格魯肽)的全新適應癥——用于降低患有心血管疾病和肥胖或超重的成人心血管死亡、心臟病發作和中......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癌癥研究中心和中國上海科技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利用人類干細胞培育出膠質母細胞瘤樣類器官(glioblastoma-likeorganoids,GLO),它是研究......
心臟病發作和中風是全球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過去幾十年,盡管研究人員在發現這些疾病的風險因素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但尚未完全確定。近日,一項發表于《自然-醫學》的新研究發現,血液中煙酸,又稱維生素B3,含......
心血管疾病(CVD)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造成超過1730萬人死亡。預計到2030年,發病率將增至2360萬人。由于疾病診斷前的臨床前階段較長,因此迫切需要有效的方法來早期識別高危人群。以往預測C......
間充質干細胞(MSCs,mesenchymalstemcells)能作為克羅恩病的新型療法,然而,其作用機制目前研究人員并不清楚,尤其是在疾病相關的慢性炎癥模型中。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npjReg......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牽頭,聯合香港中文大學共同申報的“粵港干細胞與再生醫學聯合實驗室”獲批。實驗室依托廣州健康院廣東省干細胞與再生醫學重點實驗室建設,聯合香港中文大學創新生物醫學......
基于全球未來生物醫藥產業布局及我國的重點研究方向,結合當前至2035年我國未來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面臨的形勢,西湖大學未來產業研究中心探索性提出我國未來生物醫藥產業需重點關注和大力支持的十大領域(排序不分......